大学语文教学设计特点及实施路径探究
2019-09-10陈彦芳
陈彦芳
摘要:大学语文承载着人文素质教育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双重任务,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可实际上,大学语文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处于边缘化境地,得不到应有重视。如果现状得不到及时改观的话,势必会导致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综合素质的下降。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足够重视,加大对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力度。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设计;实施
1大学语文的教学设计特点
从教材的编排看,《国文通解》以“章节”为单位,共9章,内容分别是:汉语言文化简论,国文鉴赏要略,诗歌,散文,赋、散曲、戏剧,小说及其鉴赏,中国文化与传统审美心理,西方文化与文学审美心理,现代汉语语体应用书写范例。这样的编排有如下三个特点:(1)加强各专业大學生多维度、多层次对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聚焦性探究。(2)涉及诗歌、散文、赋、散曲、戏剧及人物形象等多方面内容,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3)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科交叉。从教学设计层面看,一是《国文通解》重视大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如戏曲章节,融合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让学生赏析经典名作《牡丹亭·游园》的片段,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虽然从未接触过戏曲,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对作品的赏析,能够结合鉴赏提示通过“说”的形式,正确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见解。二是《国文通解》作为通识课,包含了戏剧、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维度的学习内容,能将教材中静态知识呈现在动态的课堂中。三是实现主题与专题的结合,如散文章节,在课堂讲述散文的特点及其鉴赏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课后开展一次散文专题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升写的能力。从课堂结构看,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节完整的课,包含课堂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时间分配。”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施教,激发大学生自学,在课堂实践中理解知识,在反复练习中收获知识,这样才能使大学语文的学习达到一种动态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根据调查,大学语文课堂还处于边缘状态,学生的参与度和重视度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有学者提到“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没兴趣,但却对片段的教学视频和拓展知识感兴趣,顺应学生的兴趣很好地呈现教学内容,这将增添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国文通解》中涉及的内容和经典名著、历史典故等有关,都有相关的教学视频,这就将视频教学和文化历史联系到了一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说及其鉴赏专题的语文学习,涉及到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这一章节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通篇讲解会显得苍白无力,借助教学视频材料可弥补单纯阅读的枯燥无味,让学生通过“观看”作比较、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自主探讨其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有效教学,进一步理解和深化主题。
2大学语文教学实施路径
2.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目前各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多数专业把口才、沟通、礼仪等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或网络自选课程开设,甚至不开设相关课程。大课堂混合式教学内容整合了传统的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口语、演讲与口才、沟通与表达等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整合。整合后的大学应用语文更加契合学生职业能力需求和岗位要求,更能增强学生的文学知识、语言修养和审美能力,进一步升华人生的高雅志向和人文情怀;通过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适应职业岗位的人才。
2.2拓展教学载体
语文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生活处处有语文,大学语文教学也需要与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与文学社团相结合,通过参与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文学社团和学校组织的各类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诵读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生动可感的活动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锻炼了竞争意识、团结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文学欣赏模块,开展课前3分钟的演讲、朗诵、辩论,课堂采用讲授、讨论、课本剧表演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表达、欣赏、理解能力。在演讲与口才、沟通与表达模块采用模拟实战、现场演练和案例讲解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转化能力。在应用文写作模块,重点采用问题引导、案例教学、现场写作等方式,提升写作能力。社交与礼仪、求职与应聘两个模块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和无领导小组演练等方式,提升沟通表达、团结协作等能力。
2.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适时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营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家作品,提升鉴赏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智慧树、超星读秀、智慧职教、爱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传统的单一课程考核方式不利于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笔者所在院校,对《大学语文》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大力改革,把期末的终结性考核改为过程性考核,要求教师把学生整个动态学习过程全部纳入考核目标,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质量、读书笔记、课外实践等,力求做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使考试评价能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力器。
3结语
大学语文的学习丰富了大学生的学科知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高校的大学语文的确在诸多方面对语文教学是一次重大的挑战,结合教材的设计特点,无论是从理论上的探究还是实践中的不断尝试和反思,都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追求过程。相信我们每一位语文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克服眼前的种种困难,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大学语文,在不久的将来,大学语文会给语文教育带来崭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