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科学实验课堂设计的思考

2019-09-10王晶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教学目标

王晶

摘  要:小学科学新课标中对科学学习内容进行了清晰的规定,要以探究作为学习的中心。既要将探究作为目标,又要将其作为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探究中去,让他们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发现科学的魅力,提升自身探究能力。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

关键词: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062-01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我们首先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我们要到哪里去?二是,我们怎样到那里去?三是,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1.我们要去哪里

相信很多教师都遇到过认真设计教学活动,但学生依旧对学习和参与兴趣不大的情况。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当前的水平了解不足,导致重复学习或超纲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之前,需要先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和认知水平,尤其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考虑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值,教师需要去思考:所设计的环节想要达成什么教学目标,本环节能为实现教学目标起到怎样的作用;在教学进行中需要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正在达成?怎样才能更好的细化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目标?

在学习四年级《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这一课的时候,会让学生学习用酒精灯加热。很多教师在设定本节课目标的时候,都会将“学会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作为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接受到了教师传递的“学会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信息,因此实践中常常用火焰的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因为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要用外焰加热。教师想要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就需要对本节课的目标进行细化:

(1)明理。让学生观察酒精灯的火焰,去了解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种。同时经过一个实验,来证明外焰的温度最高,进而证明要用外焰进行加热的原理。

(2)操作。教师演示完成后,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外焰加热贴片,相互检查。

(3)应用。根据分离食盐的要求,让学生对食盐进行加热,完成分离食盐实验。

这三个步骤对本环节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分解,使学生能够逐步正确的进行操作,之后再进行相似实验,学生的错误率会大大降低。

2.我们怎样到那里去

在科学教学中,典型的探究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典型探究活动的设计,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需要教师进行适宜的指导和引导,以帮助学生真正的在探究中收获知识和思想。

三年级的科学课中,有一节是让学生分辨几种不同的液体。在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准备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各种液体以及道具。有食用油、牛奶、醋、酱油、饮料、木板、天平等。在让学生进行探究之前,教师先通过一个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请问大家知道如何分辨讲台上的这些液体吗?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可以通过颜色分辨,有的说可以通过口味分辨……学生踊跃的提出了各种想法。之后教师则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亲自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教师说完之后,学生很开心的开始去讲台上挑选液体和道具,说是挑选,但几乎都是抢,因为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液体和道具之间是否有关系。但学生还是忙碌了起来,课堂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一会儿后,教师走到学生的操作台前问學生,你们分辨的是哪种液体?学生却迷茫的摇了摇头……

很显然,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准备了很多道具,但最终却没有达到教师理想的探究结果。课堂一团乱,学生无收获。

3.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在实验探究课结束后,教师需要去问自己,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吗?教师需要通过评价来确认这一点。

教师需要知道学生在本节课做了什么,如何做的,有什么疑问和结论——这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交流汇报环节。通过本环节,学生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科学的真理。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有位教师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在观察之前,教师告诉学生需要做的事情:在实验和观察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以下是师生交流片段:

师:大家在实验中都有什么发现,可以和大家分享以下吗?

生1:食盐溶解了,沙子没有。

生2:食盐溶解的时候产生了气泡,水好像变颜色的了,有点白白的。

生3:沙子没有溶解,但水很脏。水面上还有草,杯壁上的白色物质不知道是什么。

这位教师对本环节提出的问题是:在实验和观察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但他究竟是想要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什么呢?他并没有明确说明,但他问题背后似乎隐藏着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单一性的渴望——教师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你们发现了什么?”的具体描述,教师需要的是让学生回答出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起初学生们的思维出发点不同,通过教师的梳理把注意力放在了一点上。

最后,课后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教师要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每堂课结束后都要安静去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是否存在错误?是否有创新?有没有新的发现和和尝试?有没有新的教学感悟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记录,同时不断进行梳理和归类,从中挑选出对教学有益的内容。并对过去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看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再设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中,逐渐成长为高水平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