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自然之教育,促进儿童健康生长

2019-09-10吴立琼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儿童发展环境

吴立琼

摘  要:“自然教育”,不是单单看字面而定义为纯粹“森系、自然”教育,而是一种富有大爱、静待花开的自由生长,是一种感受温暖、呵护美好的人生意义。

关键词:自然教育;环境;课程;儿童发展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038-01

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注重“森系、自然”理念,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结合园所实际情况,推行“自然教育”课程,今天,笔者也来说说自己所处园所的所思所行,一起商榷探讨。

1.利用自然环境,重视儿童本位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笔者所待的幼儿园地处太湖之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将“自然”赋予了它两层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顺其自然”。“自然”是一种规律,事物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每个儿童都有属于他的“自然”,每个儿童的成长,遵循着一定的发展规律,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懂得和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更好看待每个儿童与众不同的发展规律。教授陈默曾说:“今天的孩子,都是“高孤独感、高话语权、高情感负担”的一代。”所以,我们不仅要熟知每个儿童的相同与不同,也要陪同、尊重他们的“一百种语言”、“千万种想法”。

“自然”的第二层含义则是“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让儿童学会以关心和爱护的态度照顾自己、照顾环境,让儿童拥有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感受“真、善、美”。笔者所在园也名“惠乐小院”,结合自身地理优势,开设了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惠乐体验馆,内有雕刻轩、刺绣坊、编织馆等用于儿童实践操作的小工作坊,也创设了以“种植.收获”为特色的种植区,有小麦区、油菜区、蔬菜区等,以“森系小院”的环境理念,打造了户外“惠乐六景”:音乐坡、农家院、迷宫林、野战营、涂鸦苑、圆宝菜园,弯弯小道,自然生态,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为儿童观察实践提供了好去处,为他们游戏、学习及成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优质的环境。

2.强调行为课程,跟随儿童脚步

张雪门老先生提出著名的“儿童本位”思想,“稚园的课程就是“给三岁到六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张老先生主张将“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种种的经验,都包括在课程里,为幼儿适应生长提供有价值的材料。”1918年,张雪门先生于宁波创办的星荫幼稚园,至今已经成为宁波一幼集团。笔者有幸至宁波一幼参观学习,所看之处、所感至深,一幼在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基础上,“强调给现代儿童创设生活中实践的机会,倡导吻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核心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宁波特有的文化以及物质资源”,完善并形成了新行为课程。一幼根据自身优势,成立了儿童地下工作坊,在游戏时孩子们的投入、关注、融洽的情景,真实反映了一幼真正是将教育落实于生活,将行为课程进行到底,从而让儿童回归生活。

带着这样的感悟,笔者回到自己园所进行反思、再学习。小院一直在关注自然教育,同时也主张“自然 关爱 融合”的生活理念,在实践研究中,慢慢融入这种理念。以“自然感统”理念为依据,开设了一系列的自然教育活动,如生活化系列活动:红薯记、香喷喷的煎饼果子、咸肉菜饭、玉米丰收记、碧玉疙瘩汤等,立足儿童视角,追随儿童脚步,在儿童种植、照顾植物的同时,鼓励儿童在自然中去探索和发现,以图片、录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提升已有经验,比如咸肉菜饭,通过儿童播种青菜籽——不断浇水、施肥、驱虫——青菜丰收——商量如何食用——分工合作洗、剪、切、烧——快乐品尝,一系列的活动,让儿童在自然中观察和学习,以儿童为中心开展各类活动,在教师和儿童的协商下,让儿童进行“深度观察”,让儿童参加课程的设计,产生独立的思想和批判性的思维,逐步培养儿童养成民主、自由的观念。这是行为课程的初级阶段,也是运用“教材”是否合适的关键,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应该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强化课程的园本化、材料的本土化、游戏的儿童化,就如张雪门先生所说“教材的本体应是现在,不是因袭”。

3.整合多方資源,促进儿童发展

(1)周边的自然资源

一是结合家园沟通,挖掘家长资源。如小院有家长是开农场的,在阳春三月可以去农场参观,签订种植领养,比如蔬菜、比如小动物等,儿童在这样的过程中,其身体是解放的,心灵是舒展的,情绪情感是敞开并获得自由表达的,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是自由的,而自由势必带来成长的高贵。二是衔接周边的自然资源,笔者身处太湖之滨,有众多美丽又适合儿童活动的开放式公园,金秋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玩一玩,释放儿童天性,在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养成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从而激发儿童内心更远大的理想。

(2)周边的人文资源

除了以上,还可以重视人文资源,比如小院周边就有文体中心,内有文化馆、图书馆、刺绣馆、民族管弦乐团等,可带儿童参观、学习新知识,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由此,“自然教育”,不是单单看字面而定义为纯粹“森系、自然”教育,而是一种富有大爱、静待花开的自由生长,是一种感受温暖、呵护美好的人生意义。真正的“自然教育”,强调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跟随儿童脚步,释放儿童潜在能量,从自然中获得能量与灵感,培养儿童自强、自立、自信等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儿童发展环境
环境清洁工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漫观环境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执行功能评测系统设计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