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9-09-10万世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思考实践德育

万世娟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及工具,“言由心声””文以载道”是语文学习中的基本要求。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体现,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大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与引导,使小学生接受到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爱国教育及科学性的独立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所以,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实践;思考

小学教育的实质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传导,更应注重对学生正确积极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及熏陶。利用小学语文丰富多样的课程结构与内容,大力弘扬德育教育,让学生们继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突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教育,发扬民族与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思想风尚。小学语文学科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最为贴合,学生在优化的语文文化环境的感染下,更容易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一、深入探究語文教材内容,发掘德育教育准确切入点

对于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课文的选取大多为图文优美的文学佳作,其所塑造和勾勒出的人物形象饱满、性格豁达,心灵清澈崇高,大爱无疆;祖国的秀美的自然风光,美轮美奂,自然表现力十足,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及瑰丽语言诠释得尽善尽美。语文课文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着文字带来的美感,质朴且直观。以浓浓的人文气息感染着学生,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让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借助语文学科内容感知美的德育优势,不断探究及摸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掘有效的德育教育切入点,让悠扬的文化内容辅助学生情感的认知,有效利用好教材内容,以德育活动作为切入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在实践中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及思想教育。例如,教师在对《传统节日》一课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精心的备课,引导学生自主在课前预习中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传统节日,积累并总结出节日名字的由来、风俗习惯等信息,在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有效地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节日,利用传统教育增强德育教育的张力,加深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引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一)开展夯实恰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语言学习的德育展示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能力的培训要依赖于捕捉字词句三者间的联系,配以听、说、读、写四个过程的强化训练,让学生进行高效语言文字学习。教师要组织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语言与文字的灵活表达中渗透德育教育,达到语文教学中的育人目的。同时,从学生自主欣赏课文到感知文中所想,由文引情,观于眼,动于情。朗诵是语文阅读学习中最普遍的表现手法,教师应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段落进行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学习立身为本的德育道理。

(二)走近学生实际生活,深化德育认知水平

语文教学中的实例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文字的力量,外加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多元化的德育资源,积极且直观地启发学生,指导学生的行为,加深对德育认知水平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选取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贴合生活的教育资源,拓展德育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品质。例如,教师在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进行授课时,可由鲜活的“雷锋叔叔”形象引入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调动学生们积极表达的情绪,不仅锻炼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更促进学生培养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由自身观察并发现的优秀事例出发,弘扬雷锋精神,提高学生们的素质教育。

(三)做好语文教学课外延伸,让德育发挥育人作用

语文课外延伸的主要途径在于有效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更是语文教学中德育实施的基础。丰富多样、饱含情感的语文课外活动,能真正从促进学生意志发展出发,培养学生们的高尚道德品质。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征、爱好兴趣、思想导向的差异性选择语文课外活动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们从实际活动中体验情感并懂得表达情感。例如,在讲《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因为面向的大多为农村学生,而且都是一些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对于“父亲”的字眼感受由为不同,教师可以开展“给父亲母亲写一封信”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利用文字来传递出他们对父母的浓厚爱意,让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学会抒发自身的情感,为自己幼小的心灵找到一份寄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建立学生独立且强大的自信心,构建积极乐观向上的课堂学习氛围,让语文教学中时时刻刻渗透着德育教育的点点滴滴,扎扎实实地完成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延伸作用,且高效达到德育育人的真实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模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也在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师更应不断充实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不断探索、创新以及积累,让语文知识与德育教学合二为一,让“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让真实有效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敬丹.儒家孝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D].四川:西南科技大学,2015.

[2]陈丽娟.朱熹“人本教育”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思考实践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