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节日为切入口,开展家庭教育
2019-09-10李敏
李敏
一、传统节日存在的意义
节日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一个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风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为一种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文化特质,成为一个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寄存着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寄托着民族美好的憧憬。
二、有关传统节日的引起注意的现象
首先是中国传统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渐被淡忘或漠视,许多传统节日都有变成“吃”节的趋势。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节的各种习俗活动中,市民选择比例最高的都是“吃”,吃年夜饭、吃元宵、吃粽子、吃月饼,并且其比例远远高于其它选项。另一项数据也各地人民每年在过传统节日时的花费主要就在“购买节日食品”和“聚餐”上。在小学里,学生能说出传统节日来历的依次是端午、春节、中秋等。至于每个民俗节日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是知之甚少。这些都反映出当代社会尤其是孩子们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极其表面的程度。
三、以传统节日为切入口,开展家庭教育
(1)家长要有参与意识,发挥家庭教育优势。传统节日文化是一种无形但重要的文化资源。因为无形,所以容易被忽视;因为重要,所以我们必须严肃对待、慎重处理;因为它是一种资源,所以值得珍惜、开发、利用;无论是保护、传承,还是开发、利用,都需要政府、市民、商家、媒体、学者和研究机构等主体单位多方协同努力。
(2)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时代在发展,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烙印,它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表现在人们生活内容的变化、文化娱乐方式和形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人文内涵教育的变化。因此,不同时代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我们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家庭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和方法。
回看我们的社会教育,我们会发现以前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独立能力明显比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强。细究原因,其实并不是那时的父母有意识地对孩子们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教育,而是由于孩子较多,而家长为了生活而忙碌,对于子女的教育就显得顾不过来,只能命令孩子们互相照顾---大的照顾小的,小的依赖大的,就这样在不自觉中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再者就是教育和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自己---因为家长忙不过来。于是,在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状态下,使得多子女家庭的孩子都能够较早地成熟起来。可是,今天的独生子女面对的是几个成年人对他一个人的百般呵护。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局面。
(3)带领孩子感知传统节日,继承民族文化。每一个节日来临之前,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去收集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资料,然后带着孩子开展一些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活动要与这个节日有关,要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
春节。在新年喜庆的气氛中,父母可以与孩子一同玩些有关春节的小游戏,让他们在游戲中增进与父母的感情、获得乐趣、了解民俗的知识。①舞狮。舞狮的传统习俗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中还描写过舞狮的情景呢:“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粱前致辞。……”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利用各种废旧的材料来做一个“环保狮子”。在制作的过程中,顺便给孩子讲讲环保的理念。做好后还可以让孩子手举“狮子”,学学电视里舞狮的样子!②念春联。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人们过年时会在大门两旁悬挂长方形的桃木板。古代人认为门口挂上“桃符”,可以驱邪避鬼,保佑全家平安。后来,“桃符”演变成了在门上贴春联,这个习俗从五百多年前的明朝开始盛行,直到现在,过年时家家户户还要用春联来增添节日的气氛。在教孩子念春联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跟他说一说春联的意思,还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春联的格式。③放鞭炮。北宋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在他的《元日》诗中描写了过年热闹的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三十的晚上,在鞭炮声给孩子讲讲过放鞭炮的来历,讲一讲“年”的故事,然后再带着孩子在游戏中过一把“鞭炮”瘾。家长可以制作10个假的鞭炮,把“鞭炮”放在地上,让孩子数一数有几个,用记号笔分别在鞭炮上写上1-10的数字。爸爸或妈妈“点”鞭炮,孩子马上回答大人放的是几号“鞭炮”。如果答对了,爸爸或妈妈嘴里说:“砰、啪!”答错了,“鞭炮”就不发出声音。④拜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2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过年了,可以让孩子戴上小动物面具,给森林里的朋友们拜年,爸爸和妈妈呢,可以扮演朋友(例如“大象伯伯”、“斑马奶奶”、“白灵姐姐”等,教会孩子看到不同的朋友,要用不同的问候用语。例如,看到“大象伯伯”,说:“大象伯伯,新年好!祝你寿比南山!”看到“百灵姐姐”,说:“百灵姐姐,祝你新年学习进步!”让孩子知道,向不同年龄的人拜年,问候用语是有所区别的。给爷爷奶奶拜年,要祝福他们“身体健康”,给叔叔阿姨拜年,要祝他们“工作顺利”,给哥哥姐姐拜年,要祝他们“学习进步”等等。其他,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等祝福的话语则适用于各种场合。
元宵节。我们可以邀请几户有孩子的朋友家庭开展了“欢乐庆元宵”的活动,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动手制作元宵灯,一起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感受浓浓的民俗文化,这不仅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更使家长从家庭中走出来。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元宵活动中体验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快乐,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乐趣。同时,家长之间也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友谊。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买艾草和菖蒲,让孩子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也可以让孩子跟我们一起包粽子,然后给他们讲一讲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孩子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屈原。煮粽子、吃粽子的过程更是其乐融融,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高高兴兴地度过了端午节,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
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团圆的寓意,也是一个孩子与父母交流的好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主要“情”为切入点,以亲子互动的方式开展中秋活动,激发孩子的美好情感,引导孩子感受传统节日氛围、体会家庭同乐幸福,学会尊敬长辈,培养关爱、分享等良好品质。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让孩子看《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孩子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然后教孩子们学唱《爷爷为我打月饼》,并把歌曲中的“爷爷”改为“妈妈”、“奶奶”后再一次演绎;最后和孩子一起赏月,让孩子为全家人分月饼。孩子在感受中秋圆月的美中,激发孩子对月亮的向往和想象,同时促进孩子关爱、分享、协作等良好社会性情感和行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