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层楼”
2019-09-10周也婷
周也婷
从近年中、高考的出卷导向可以看出,阅读能力是检验学生各科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全科阅读理念悄然成风,正可谓“得阅读者得天下”。语文学科,作为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小学期间更是一生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
一、第一层楼:会读
(1)为学生阅读铸造环境。在阅读过程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所谓“书生意气正当时”。学生的想法多,思维能力强,教师可以适当 “放权” ,却不能等同于 “放任”,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将他们的见解和书生意气发挥出来。不妨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读书的时间,摒弃那些流于形式的规定,例如:1、成立阅读小组和分享会。2、建立阅读角。其次,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将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到阅读中去,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形成学生主导的目的性学习。
(2)为学生阅读倾听心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做好“陪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教师,主要是三种情况:1.读到精彩的地方想和教师分享喜悦;2.一种是遇到困惑,想跟教师探讨;3.还有一种是学生阅读遇到了阅读困难需要找教师倾诉。
叶圣陶先生有言“书是学生自己读懂的,而不是教师给讲懂的”。当学生在表达阅读的喜悦时, 教师主要充当倾听者的角色; 当学生在表达阅读的困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读下去,并给出恰当的方法指导。总之,教师应该真正陪伴学生读书, 既在同尝酸甜中产生共鸣,又在路遇迷津时指引方向。
二、第二層楼:善读
整本书阅读需要统筹规划,要求教师自己先读,有宽广的阅读视野、较强的阅读指导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在确定如何根据课程目标来确定阅读内容、制定阅读方案、实施阅读评价,整本书阅读的课程总目标应指向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及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具体教学目标则因材施教,需要教师结合自我阅读感受和学生特点去设计。 “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 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说明,教材其实是教学中的“材料”,只是前人值得借鉴和反思的部分。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感受,再转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可接受的学法。
三、第三层楼:悦读
“在学习中能感受快乐,方能事半功倍”,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人生一大乐事,“好读书”才能自己去“读好书”,目标明确之后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饶有兴趣。
“21天成就一个好习惯”,坚持读书,热爱读书,也有益于塑造坚持不懈的人格。而拥有读书的乐趣,从小爱读书,还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而成就人生的辉煌。小学阅读的教学任重而道远,从课内到课外;从懵懂到了然;从探索到收货,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突破固有思维模式,“会读、擅读、悦读”这“三层楼”中学生终将在教师的引领下发展快乐阅读的人生,从而将语文阅读深入孩子的内心,营造愉悦的阅读殿堂,不断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为终身学习丰厚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