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019-09-10李文婷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0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积极性工作

李文婷

摘 要:当前基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总体是良好的,但少部分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也是客观事实。因此,如何激活、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业已成为党政部门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当前干部工作的新课题已经摆上日程。

关键词: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一、基层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的表现

1、安于“中庸”平庸。中國传统崇尚中庸之道,现实中部分基层干部也深谙此道,恰如《庄子·山木》所记载的“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杀雁而烹”却又“杀不能鸣者”,于是得出干部做人应该在“材”与“不材”之间,做事应该既不让自己沦为“枪打的出头鸟”也不“落后挨打”,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不让成绩落后被通报批评,整日浑浑噩噩,不求上进,作为干部,毫无干劲,毫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闯劲。

2、做事拖沓懒散。“平平安安占位子,松松垮垮混日子”,“一杯茶,一包烟,网上闲聊大半天”,曾经是群众反应强烈的典型“衙门习气”。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相关部门持续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弥漫于党政部门的不良风气大大为之改观,然而庸懒散软的积习已久,君不见,“一门式”“一站式”服务窗口本是为方便群众的,在新闻报道中个别干部职工却擅自脱岗串岗、上班时间打瞌睡、玩手机游戏、炒股,群众来办事找不到工作人员,损害了群众利益,同时也败坏干部形象。

3、习惯推诿扯皮。该给群众办的事不办,该自己办的事推给别人,就是推诿;一遇问题,事情不去办,一味地进行毫无必要地争论,就是扯皮。“踢皮球”形象地刻画出了部分基层干部在直接面对群众的工作时,表现出的“这个我不知道,那个不归我管”的推诿扯皮现象。横亘在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隐形“弹簧门”“玻璃门”,往往让办事群众“等个够、磨破嘴、跑断腿”。“推诿,推掉了民心,扯皮,扯出了民怨”,严重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推诿扯皮,往轻了说,这是浪费群众时间,往重了说,就是贻误发展时机,拖累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4、表现胆怯怕事。少数干部秉持“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人生信条,不敢闯,不敢干,开展工作像个“小脚女人”,这反映出基层部分干部的典型心态。“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上面不推,下面纹丝不动。正所谓“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元好问诗)。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干部干事胆怯畏事,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始终难以成事。

二、当前基层干部的工作缺乏积极性原因

1、工资收入不高不肯干事。近些年来,房价、物价上涨,广大干部的收入相对来说却处于滞涨状态。经济待遇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至于个别干部觉得付出和收获不对等,存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工作态度和观念。

2、晋升提拔上没奔头不肯干事。总体来说,广大基层干部晋升渠道偏少,特别是乡镇干部和事业编制干部的流动制约因素多,很多人工作二三十年仍是科员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严重地打击了干部积极性,让少部分干部逐渐养成了单位里的“老油条”,不求晋升,只想享受清闲,躲事怕事观念比较重,而许多事业编制干部日常工作与公务员所从事的相差无几,但提拔任用基本上都是从公务员中产生,这导致了部分事业编制干部产生消极和不平衡的工作心态。

3、工作负荷重、压力大不愿干事。当前,群众对政府和干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政府部门运行管理也越发精细化、规范化,这就必然带来工作量的显著增加,很多基层干部一人身兼数职、常年超负荷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基层干部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息更是常事,一旦遇到灾害天气、突发事件,更是必须全天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媒体上多次大篇幅报道的云南楚雄80后基层干部李忠凯,早年也是“小鲜肉”,在基层工作多年,长期负责精准扶贫、移民搬迁等一系列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量大,以至于成为网络热搜上最火的“80后白发干部”。

4、怕出错、畏担责不敢干事。当前,“怕出错”的观念确实在有些部门当中有一定的市场,一方面,个别的领导干部确实喜欢“四平八稳”的工作方式,持有一种所谓的“中庸”心态,对创造性思路、别出心裁的想法,统统视为“刺儿头”、“异端”,给干部定性为“不成熟”、“太年轻”,缺乏社会经验阅历,从而扼杀干部创新性想法、思路。另一方面,“怕出错”也反映出少部分干部利己主义的思想观念,其本质是缺乏担当精神。不做事,也就无过错可以犯,也就没有“小辫子”可以抓、“小鞋”可以穿。作为人民公仆,不想着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反而钻当前多数机关里绩效考核不够明晰、细化的空子,一门心思想着做“太平官”,喝茶、聊天、上网、看报纸,得过且过,端着“铁饭碗”吃白饭。

5、工作、顾家两难全无法专心干事。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地区之间发达对欠发达的虹吸效应逐渐显现,市区、县城逐渐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人安家定居,乡镇(特别是偏远乡镇)和农村则越发萎缩凋敝,教育医疗资源不完善,许多基层干部也把家安在市区、县城。人在基层,家人在城,事业和顾家两难全,人心思调。另一方面,随着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统一招录的推进,很多外来干部在基层就职,刚出“象牙塔”,初出茅庐,对本土的方言、风土人情不适应、不习惯,同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有障碍,也是司空见惯,部分人就会人心思走。再一方面,一些基层部门工作量大,“白+黑”、“5+2”、出差几个月成为家常便饭,干部难免忽视了家庭,影响家庭和谐,岗位上就会出现人心思调。

三、改变干部干事创业缺乏积极性的现状

1、大力培育积极健康的基层政治文化。要在党政部门和基层干部中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侵蚀,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营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社会关系,培厚基层党政部门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让优秀的干部在基层茁壮成长。

2、进一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建设。让有为者上,让干事创业的干部上;让“为官不为”者下,让“庸懒散浮拖”者下,已经成为组织人事上的共识。敢于“亮剑”。尤其是以集中换届为契机,促进有为者上、“不为”者下,把那些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干部不失时机地选上来,特别是招商引资、信访维稳、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建设一线等任务繁重岗位,可以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和考察选拔干部的“点將台”,优先提拔重用有才能、敢担当、有作为的好干部。着力构建“能力在基层培养、业绩在基层考核、用人在基层选拔”的干部提拔机制。破除“论资排辈”,防止积极干事的老实干部被排挤、孤立,引导广大干部更多地真抓实干。对“不为”者,决不迁就姑息,要坚决落实“能上能下”,进行组织人事调整。

3、营造干事创业光荣的大环境,增强干部的荣誉感、获得感。对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干部,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要大张旗鼓地给予嘉奖鼓励,让优秀干部得到满满的荣誉感,以发挥出良好的带头引领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对广大干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不但应该通报表彰,还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增强干部的获得感。与此同时,加大对“混日子”、“庸懒散浮拖”等干部的曝光、查处和问责力度,倡导广大干部以干事创业为荣,以“庸懒散浮拖”为耻。

4、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每天重复着相似的工作,难免会失去活力和工作动力,这就犹如束缚住干部成长的手脚。而轮岗交流可以让干部克服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的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汲取到多元文化知识和技能,可以让干部锻炼出一专多能,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后备人才。

特别是,有效的“短、快、活”的轮岗机制,可以让年轻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较快地得到提升。分期分批让市县机关干部到乡镇基层任职以接地气,让基层干部到市县机关单位工作以开拓视野,这样广大干部综合技能和工作视野都可以得到拓宽。

必须注重把业绩突出、表现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干部交流到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等岗位接受锻炼,从而激励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前沿更好地担当作为。突出人事相宜、人岗相适,坚持从岗位需求出发,把政府事业发展与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把最合适的人轮岗交流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从而调动起广大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

5、进一步健全公道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定政绩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建立起公道公正的政绩考核办法,进一步改进年度考核,不断推进平时考核,杜绝用年龄、工作年限、学历文凭等简单粗放的划分标准“宣判”干部的前途,确立“以业绩论英雄,凭实绩选干部”的导向,对考核优秀的,应该大胆提拔任用。同时还要实现考核方式从“对人的考核”向“对事的考核”的转变,加大差异化考核力度,增强考核的精准度。对工作态度不积极、不适应岗位要求、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干群意见反映较大的干部,要及时进行组织人事调整。

6、构筑起行之有效的工作过失容错机制。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这就需要对实践探索中的工作差错和工作失误纳入到容错机制的轨道上。中央要求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正是抓住激发干部积极性的关键之举。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精神,按照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构筑起行之有效的容错机制,才能鼓励干部事前试错、大胆先行先试,才能激发敢闯敢试的热情。

一方面,从组织人事部门来说,简单讲就是“坚持严管,绝不纵容一个坏人,保留容错,绝不误伤一个好人”。这与管理学上讲的“对失败的容忍是激励创新的必要条件”不谋而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客观来说,绝大多数干部还是想在广阔基层大施拳脚的,然而由于对出错和工作失误可能带来的“秋后算账”以及所谓的“干得越多、错的越多”的恐惧,许多干部在做事上表现得畏手畏脚、瞻前顾后,有的干部甚至有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势必影响工作的开展。

另一方面,从纪检监察部门来说,对于干部正风肃纪,要从这几个着眼点来把握:干部的所作所为是为公,还是为私?干部的工作过失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干部的工作过失,是遵纪守法之下的失误,还是游走在违法乱纪边缘的行为?是集体决策贯彻后的疏漏,还是个人肆意妄为的结果?追责机制上明确了这几点,广大干部就可以在大胆干事创业和谨慎遵纪守法之间把握好方向感和平衡性,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胆地去干事创业。

参考文献:

[1]刘红涛. 武警部队基层政工干部激励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M]. 中央文献出版社 , 贺军著, 2000

[3]. 调动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对策与思考[A]. .安康市社科联——全市组织系统2004年度调研成果论文集[C].:安康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2004:15.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积极性工作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不工作,爽飞了?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选工作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