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政府子超楼建筑构造和环境布局

2019-09-10刘刚

档案与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国民政府办公室建筑

刘刚

一、典型的新民族主义建筑

1934年12月7日,南京市政府工务局核发了建造国民政府文书局大楼的建筑执照。执照上写有“南京市政府工务局为发给执事兹据承建人鲁创报请建筑,业经本局查核,尚无不合情事,合行发给执照,准予兴工建筑此照”,建造地址栏写“本市第一局国府内”,业主栏是“国民政府文书局”,承建人鲁创营造厂地址是“中山路一六八号门牌”,“工程撮要建楼房一座,准搭临时作场二十间”,“应遵事项电梯地脚及机器间,应于动工前补样来局核准后再做,钢梁应用统长者一根,不准二根相接”,“工程约价一○六九五二银元”等等。

1935年1月27日,工务局进行了复勘并形成报告,全宗号1001,目录号3,案卷号5833。其“建筑工程说明”一栏有毛笔写字:“建筑办公处一座,高六层,完全用钢骨水泥构造,门窗铁制,长一百尺、宽六十尺,内隔办公室及一切设备布置如附呈图样,共二套,每套计”;建筑费用是106952元,期限为“250晴天”。

文书局大楼设计者是虞炳烈,字伟成,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建筑师,毕业于法国里昂建筑专科学校,1930年获得“法国国授建筑师学位”。历任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1941年创办国际建筑师事务所,抗战时期在大后方从事“抗战建筑”设计。

文书局大楼由南京鲁创营造厂承建,1934年开工,至1935年底完工,1936年初启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在此楼办公。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为了纪念在重庆逝世的林森(字子超),将文书局楼改名为“子超楼”。

当时南京出现了许多新民族主义风格的建筑。新民族主义风格建筑在造型上讲究对称简洁,一般采用现代屋架的双坡屋顶,或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平面屋顶,在入口、墙面、檐口、门窗部分以及室内设施等方面,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和图案。子超楼建筑正是出于这种理念,坐北朝南,正面主体六层,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混凝土浇筑。楼形似汉字的“凸”,又像是“森”,而楼前林森亲手栽种的两棵印度雪松,恰好又合成一个“林”字,表达了对于建筑的人文诉求和使用者的审美情趣。

整幢建筑的四个外立面,在装饰上多有不同。南立面从顶上到一楼有10条凸出的方形柱饰,从左到右等距排列,凸柱上贴有浅褐色耐火砖片。凸柱与凸柱之间为宽大明亮的钢窗,上下楼层钢窗之间是水泥浇出的回纹和竖线条纹的组合图案。整个立面看上去细致而典雅。北、东、西三个立面,虽然也有凸出的方柱形式,却是全用水刷石粉面,色调和谐,庄重沉稳。

子超楼一至四楼边长相同,都是宽30米、进深19米。四楼顶上是平台屋面,从空中看,平台是一个汉字的“凹”,缺口面为向南的正面。设計师在一楼、二楼、三楼凹进去的空间,设计了敞开式门厅和露台,把凹进去的部分横向连接起来,将封闭的行政办公楼和外部空间做了交融。

四层顶上中间有一层建筑,是为第五层。此层建筑外廓墙线像一个平躺着的“凸”字,突出的部分南向咬合着四层平台内凹的部位。

在第五层顶上,又有一间房子,南北走向,与第五层“凸”的中间部分相对应,是为第六层,也是子超楼的制高点。四、五、六三层楼正面在同一立面上,其它三面,五、六两层是向内退层的。从结构上来看,子超楼由许多“凹凸”咬合在一起,称之为“凹凸楼”也不为过。

尽管子超楼采用了西式建筑中的材料和技术,摒弃了大屋顶形式,但从整体上来看,传统理念得到很好的运用。如坐落在全府的中轴线上,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向来为府衙尊崇的形式和布局。而“天人合一”“阴阳互补”等观念,在建筑的“凹凸”形式中都得到充分体现。此外还有两边廊门大红的颜色和门上的花格装饰等等,都坚持了新民族主义的风格和元素。

二、经济的内部构造和功能

国民政府时期的政务建筑大都是结构缜密、功能经济,空间“紧紧巴巴”。

最受关注的主席(总统)办公室,位于子超楼三层的东南角,一套三间,中间一间日常办公,西边一间是会客室,东边一间是休息室,加在一起面积才79平米。中间办公室南北长8米,东西宽3.50米,除有从走廊进入办公室的北门外,另有三门:东墙一门与东边的休息室连通;西墙两门,一门入西边的会客室,一门出阳台。南墙上有一扇大窗,窗下一组生铁水暖管,西墙上有壁橱,其余墙面饰木质墙裙,墙裙高2.14米,墙裙往上0.76米为交圈的挂镜线,挂镜线再往上0.90米为白色天花板,四周又有装饰线条。由实木地板到天花板总高3.80米。天花板上有两座法式玻璃吊灯,两灯之间是吊扇,灯和吊扇南北一字排开。

西边的会客室,除有门和中间的办公室相连外,也有从走廊而入的北门。因此间南墙向内凹2.50米,让出室外一条阳台,此间南北长5.5米,宽4.2米。南墙有一大一小两扇窗,大窗下有水暖管。顶上两灯,一架吊扇。西墙为壁橱,北墙是博古架,因是背着北门的方向,从北门外看不到此博古架。林森喜欢收藏古玩,此博古架是整个楼里唯一具有私人意味的“奢侈品”。

东边休息室与中间办公室总面积相同,但隔成南北两个部分。南边的稍大,南北长5米,东西宽3.90米。南墙一窗,东墙一窗,可以看见楼外的喷水池。有墙裙、木线条,无壁橱。顶上两灯,无吊扇。北边的稍小,南北长2.67米,东墙一窗,因西墙为壁橱,东西宽为3.67米。内设抽水马桶、洗手盆、浴盆、墙镜。顶上一灯。

虽然子超楼看上去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但因其内部空间分配有不同,在结构上形成左右不对称。一层楼,从前面看是在半地下,房间为职员活动和贮藏物品之用。东西两头有对称的双门和上楼的楼梯。但在后面的北墙上,只有偏东部位开有一个小门,这是因为原先子超楼后还有一座平房锅炉间,供应子超楼的暖气和热水,所以相应开门。

二层楼中间通道是子超楼的主入口,通过10级汉白玉台阶进入楼内。左右房间空间、位置基本相同、对称,为文书局办公室。但是因为东北角辟有一架上下楼的电梯,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形成二层楼内走廊北边房间的不对称。

三层楼是主官办公室所在。除了前面说到的东南角总统办公室外,隔着中间的穿堂,西南一大一小两个房间,为文书局长及秘书办公室。北边一排房间为副总统、秘书长办公室。从西头楼梯上三楼,对着楼梯口即有进入秘书办公室的门。但从东头楼梯上三楼后,对着楼梯口的位置并没有设门,而是一整面墙,因为墙里是总统休息室,既是从安全考虑,也是因为盥洗间的功能要求。

子超楼四层顶上东北角和西北角,各矗立有一个类似“烟筒”的东西,是一楼至四楼角区盥洗室的通风孔。而三楼总统办公室的盥洗间离之甚远,它的落水管道是隐藏在东墙壁内部的,楼下有窨井覆盖。

四层楼正中为长方形国务会议厅,北面有两扇高大的窗户,南面有门通向宽大的露台,是全楼仅有的南北通透的空间,也是单间面积最大的。因为电梯只升至四楼,会议厅东边建有水泥楼梯旋转而上,电梯门和楼梯基本占用了东北空间,因而会议厅东面的国务委员办公室面积较小。而国务会议厅的西边,因为没有电梯和向上的楼梯占用空间,此处的委员会议休息室相对东边的委员办公室较大。正中的国务会议厅和两边的办公室之间,有贯通南北的走道相隔,从风格上来看似乎是用线条与外立面的柱饰做呼应;从功能上看形成缓冲空间;而从结构上看增加了支撑,保证了大跨度顶台的牢固。

五层楼即是平躺着的“凸”字部分,是为电讯室。从正面楼下抬头向上看,可见前面“凸”起的部分有三扇窗户,对应着内里的三间房间。“凸”字后面较大的空间,分作五个部分;北向中间位置开一门,通四楼楼顶平台。在“凸”字的两边内折弯处也分别有门可通四楼楼顶平台。在“凸”字北墙上,有一架带扶手的铸铁悬梯,可以上到六层。

六层是最顶上一间,正面一窗,东西两面各三窗,为瞭望室。北面墙上有简易扶梯可上六层顶上。顶上原先还有小木屋一间,1990年代尚存,之后拆除。

三、扇形的周边拱卫和隶属

总统府建筑像是一盘棋,星罗棋布,层层推进,而其中最重要的“棋子”便是子超楼。所有的建筑房屋,尽管位置、大小不同,却都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与子超楼发生着拱卫和隶属关系。

以子超楼为核心划圆,从左到右扇形分布着花房、车库、地下室、文官处宿舍、政务局楼、印铸局楼、文官处图书馆楼、文官处档案室、文官处食堂等建筑九连环。

现子超楼东北方向仍为花房所在。从《民国二十五年三月二十日国民政府文官处地产登记审查用图》上可以看出,当时在相同的位置,标出“玻璃房”一座,而到了1945年《国民政府地形图》时,同一地点已标为“花房”。

子超楼东边为车库。1936年文官处地产审查图上,已在东边车库位置标出“楼房”,图标为东西走向长方形,西头大东头小,与现在保留下来的二层楼车库完全相同。车库共有7个车位。从西往东两个门洞较高,适合停放较大车辆。第三个门洞是楼梯口,可上二楼工友宿舍。再往东4个门洞要小一些,应是停放小汽车。最东边一个门洞更小,或许是停放摩托车或是工具间。在1936年和1945年地图上,车库西头都标注有“厕所”,现在厕所仍在使用.

子超楼东边的防空洞,在国府地图上标注为“地下室”。分上下两层,10多米深,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内部还有饮水机、发电机和宽敞的房间。地下室离子超楼不远,主官可以乘电梯从子超楼三楼下到一楼,就近通过走廊进入地下室。其实,地下室还有另一个出口,紧靠北面相邻的车库,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暂避或是离开。

小黄楼在子超楼的东南,为文官处宿舍。上下两层,砖混结构,周有围墙。从小黄楼二楼窗外可以清楚地看见子超楼正面出入的情况,这样即可随时保持听候,又不影响主官的视听。

子超楼正南面是政务局楼。主体两层,顶上有架空式阁楼,房顶为不标准的歇山式,红瓦。两层楼前后均有走廊,廊外侧为拱券门装饰。一层共9个拱券门,大小一樣,一字排开在整个外侧面上;二层亦为9个拱券门,但门洞的高度略低。此楼是冯国璋建于191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才称之为政务局楼,主要负责机要文件之撰拟,机要案件之查签、传递,调查材料之研究等。

西侧是大黄楼和印铸局。前者为西式建筑,三层,红瓦歇山顶,前后有女儿墙,特别是门扇上的花格图案和半圆形玻璃门头,与1917年冯国璋所建的政务局楼几乎一样。有关资料显示大黄楼建于1930年,为国民政府图书馆和人事处、会计处。后者是与东边小黄楼在位置和体量上几乎对称的一座建筑,但受地形影响,比之小黄楼略向前移了10米,功能上主要是掌理县以上机关印信、官防、官章之铸造、登记、制发,公报编印等,《国民政府公报》出于此。

位于子超楼西北是档案室和食堂。档案室建筑形为一长节列车车厢,内部南边是一条走道,所有房间向南开门,与走道相通。而食堂建筑呈“L”形状,是因为后墙在此折弯。民国时期地图上标注食堂曾经烧毁、重建。一般人对现在食堂开有三个门并不在意,而一个空间三个门是没有道理的,原因是民国时期食堂内部隔成三个部分,一个大两个小,各自有门。

可以看出地下室、车库和文官处卫士宿舍等形成一个安保组合,文书局、政务局和印铸局等结成一个行政链式,而西边食堂、东边厕所、花厅、食堂等提供生活服务,对子超楼形成扇形拱卫,随时听从主官调度,发布和运作各项政令。

子超楼作为主官办公楼,自是国府建筑的重中之重。1948年5月21日《中央日报》以“总统府昨冠盖云集,文武官员集体贺”为题,报道了选举总统情况和在子超楼前台阶上众多政要合影的照片。可是殊不知,同治年间曾国藩重修督署时,从大门往后,一直到子超楼前,是一个长方形、渐渐起高的地势,这是所谓“旧基”“官界”。但是这块地基再往后,便是一个1.75米高的垂直落差。国民政府机构增加,原有旧基官界已不够用,只得向外扩展,建在这垂直落差外2.3米距离,以至子超楼一楼被挡在了地下。而进出子超楼必须通过正面的10级汉白玉台阶,因为台阶较宽,加之两边侧廊与子超楼相连处也特意筑墙隔挡,很难看出进出子超楼的台阶其实是一座悬空的“桥”,是在一个下陷的“虚空”之上。

猜你喜欢

国民政府办公室建筑
办公室减肥日常
办公室迷惑日常
办公室搞笑日常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搞怪办公室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