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的研究
2019-09-10凌熙业
凌熙业
摘 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迅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造成的一定的破坏。加之我国人口密度大,对大气、水资源、土壤的破坏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科学的设计城乡规划,通过利用生态理念的运用,使得城乡建设变得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理念,就是指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城乡建设时要注重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为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生态理念下的城鄉规划转型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生态理念的概念以及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使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更加合理。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乡规划
我国目前面临着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的问题。这令我国公民的健康生活严重受到威胁。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不仅有环境污染问题,我国资源的利用率问题也常困扰着社会主义建设。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但是尚未解决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问题,只有开展生态理念的城乡规划建设,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一、城乡规划中生态文明的理念
对于生态文明,是人们发展中的主要阶段,在工业文明建设和发展后,生态文明则可以结合具体的建设标准,维护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掌握一定规律,以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应用,实现循环应用与全面发展,确保新社会形态的形成。当前,我国的城乡规划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其规划方法上还未通过指导,对其认识存在很大不足,达不到清晰定位。同时,在近几年理论和实践初步研究下,一些人们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认识,能按照绿色生态发展原则,保证规划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物质空间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将绿色、低碳和生态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改善。同时,基于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在总体上对其规划和控制,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性,达到整体的协调应用,也能促使精神空间和物质空间的改善。在这种协调与发展下,不仅引导人们形成新的认识,实现资源和生态理念的积极改进,也能将城乡规划到绿色低碳发展条件下。尤其是在城乡规划中,确保其完善化和创新性,改变单一的人口规模规划,确立具体的工作目标,保证在各个方面的结合发展,实现多方面的科学发展。在城乡规划工作中,也要在技术和设计方法上给予改进,做出全面总结和分析,将其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可以将低碳生态城市作为规划要点,将其贯穿到规划工作中,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转变,也能确保我国城乡规划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城乡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第一,环境受到破坏。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中,人们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获取,提高社会效益,并对存在的植被和绿地进行破坏,加大力度投入工业,导致生态环境面对具体挑战。在近几年不断建设和发展中,一些地区面临严重的雾霾问题,其环境恶劣程度逐渐加深,给人们的生活与发展带来巨大困扰。造成其因素的产生,多是因为城市规划工作不合理,道路较为拥堵,对地下水大量抽取,城市地基不断下沉。
第二,传统规划工作问题的存在。在传统方式下,实施城乡规划,多是对经济性的快速增长条件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发展欲望,忽视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之间的平衡性,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增加了城市空间的无序化蔓延,也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同时,在传统的规划方式下,未加大力度对城市用地、人口等做出规划和科学思考,资源的承载力也未进行有效分析,在总体规划形式上较为落后,其存在的关键指标被忽略。在传统的城乡规划中,将建设用地作为主要的规划主体,城市布局工作未引入生态环境条件的思考。要达到一体化发展,其具备的自然生态系统、连续化和完整化得不到保障,生态用地造成很大破坏。
第三,资源的紧张问题。我国人口多,但人均资源量比较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要达到一体化进步,工业生产规模得以壮大和发展。但是,其存在的农田数量不断减少,尤其是在城市中的用地,面对更为紧张的问题。结合当前发展形势的分析,土地资源的应用,将给我国发展带来很大的制约因素。比如:在东部地区,水资源逐渐被消耗,这些现象多是因为工业污染水资源,其质量降低,达不到水资源的循环应用,在建设中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因此,在工作总体建设和发展下,要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达到总体的规划和发展。
三、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对策
3.1规划程序的完善化
基于生态文明规划理念的渗透,要在城乡规划中,确保程序的完善化发展。文明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思想,能确保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结合,并将其作为产物。也要达到生态文明理念的严格渗透,尤其是在城乡规划中,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能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应用,避免给城乡带来很大污染,确保生态城市的稳定构建,以打造低碳经济的形成和实现。保证规划程序的完善化,在城乡规划中,对实施程序合理编制和审批,确保程序的透明化和灵活化,也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城乡规划过程中,并达到受众需求的科学思考。在城乡规划中,也可以增加环境影响评价环节,并在建设前期和后期对环境进行评估,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避免项目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在这种执行条件下,不仅能避免给环境带来破坏,也能达到项目的有效制约。
3.2环境保护增强
在城乡规划工作中,环境为其中主要思考的问题。在村镇的周边区域内,将自然环境作为基础条件,一定要保证城乡规划和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形成。一般情况下,村镇和城市的规划重点存在很大不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加大力度进行拆迁建设,确保达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化,尤其是建筑、轨道交通、绿地等。在村镇,要积极保护原有资源,打造自然形态,促使生态多样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生存和发展,达到多方面关系更紧密。如果对城市规划工作一味效仿,实施农村公寓楼和村庄模式的构建,导致整体上更为盲目,带来的电气化、机械化都会给乡镇的周边环境平衡性、多元性带来影响。
3.3规划方法的更新
在城乡规划工作中,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能达到生态平衡,确保其生态功能的实现,也能为城乡规划工作的变革发展提供重要手段。面对当前较为成熟的建设环境和复杂的城市问题,确保规划方法更完善,将在粗线条规划工作中,逐渐向着精细化方向转变,达到整体的发展,在这种建设条件下,不仅能动态化的对其调整和预测,也能达到定性、定量分析,达到多方面的结合发展,实现学科的综合应用,以确保目标的整合和应用。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在新时期全面深化和改革条件下,绿色生态发展成为我国城镇战略化的核心因素。在城乡规划中,将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渗透,促进各个方面的完善化,能保证城市的稳定执行,也能达到整体的健康、有效执行。为了确保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实现,维护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在确保其符合一定要求下,达到整体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域博.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27):130-131.
[2]谢隽毅.城乡规划发展之路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J].住宅与房地产,2018(09):217.
[3]杨素波.探究基于生态理念的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7(1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