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探讨
2019-09-10张坤
张坤
摘 要: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要确保其个人权益被全面高效保障,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为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基于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成因的研究,本文指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让施工单位依照我国当前建成的劳动保障制度和规章,按时按量向农民工支付薪资。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拖欠;劳动保障
引言:我国从2004年开始对农民工拖欠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在多年的工作中处理了一大批农民工拖欠问题的工程施工单位或企业,虽然从目前取得的成效上来看,农民工拖欠问题的发生几率下降,然而这一问题依然存在,对农民工群体的权益损伤明显。对于劳动保障部门来说,要分析工资拖欠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更为全面的落实保障工作。
一、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成因
农民工工资的拖欠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其一为恶意拖欠问题,其二为非恶意拖欠问题,这两个问题的造成的后果相同,但是在问题的解决中,要分析问题的具体成因,严格防止拖欠问题的发生。具体的成因如下:
(一)企业道德素养问题
这一问题为目前最为主要的问题,从问题的表现形式上来看,私人企业中发生这一问题的几率较高。此外由于这类企业通常由独立的人员完成对各项事务的处理工作,在工程施工中当最高管理人员不发放工资时,则农民工薪资获取难度大幅提高。
此外当企业的道德素养不足时,不但不会主动研究新出台的劳动保障制度,其也会在签订的合同中设置陷阱,导致农民工难以通过使用已经签订的合同向企业方面索取工资。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企业作为和农民工关系最为紧密的组织,其直接决定了农民工的薪酬获取是否到位,目前的问题在于,一些企业的责任感不足,存在恶意性的薪资拖欠问题,其中拖欠的对象包括农民工和工程转包后的承包企业。
(二)劳动保障落实问题
劳动保障工作要能够全面践行,则要求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参与到企业中落实相应的检查工作,以分析其是否存在工资的恶意克扣问题。另外劳动保障部门也要鼓励农民工提交相关信息,并在接收到举报信息后第一时间落实相应的检查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目前已经让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到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但是当前的问题在于“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由于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所有案件的审查和结果得出工作,从而降低了保障质量。
(三)工程外包问题
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开始推行工程外包工作形式的取缔工作,然而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取消,目前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存在三包甚至四包现象。
这类工程项目中,下级承包商容易由于一些原因的出现,无法获得相应的报酬,而这类承包商通常情况下资金总量较低,当其无法从上级建筑商处获取报酬时,则通常情况下无法提供相应的农民工工资。
(四)资金链运行问题
无论对于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需要在保障资金链完整无缺的情况下,才能够在完成相关工程项目后向农民工发放薪酬。然而在一些主观或客观原因的作用下,企业的资金链会出现断裂问题,后果为出现工程项目的延误以及工程质量无法保障的情况,客户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研究自然不会向施工单位提供应有的报酬,导致整个系统的资金链进一步断裂,企业方面的资金储量大幅下降,无法为农民工提供相应的工资。
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对策
(一)发挥劳动保障部门职能
要避免出现农民工工资的拖欠问题,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完成对企业从业资质、企业资金储备总量、企业的当前工程建设情况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也要深入到企业中完成各类信息的收集和调查,当发现存在某一方面的问题时,则可将这类企业设置为失信企业或者存在一定拖欠风险的企业。后续工作中要将这些信息向全社会公布,同时要注重对这类企业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剖析工作。
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求劳动保障部门派遣专业人员到农民工拖欠问题发生几率较高的行业中开展数据获取工作,并对所有企业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当发现某企业的从业素质和从业资质存在缺陷时,则要将其归类为重点关注企业,后续的工作项目为对这类企业加强监管,并且要对其参与的各类工程合同进行探索,在农民工工资的发放时期,派遣专业人员到企业中监管,分析是否完全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发放薪资。
(二)创建企业的保证金制度
劳动保障的最终目的为,让农民工能够获取其应有的合法权益,而对于非故意拖欠现象来说,企业方面的道德水准和产业素养对整个工作体系于事无补,所以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防止这一问题的出现,本文提出的方法为,建成针对企业的保证金制度,让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定时分发工资。
保证金制度落实中,要求企业方面要建立独立的保证金账户,对于各类小微型企业来说,尤其要重视该项工作落实,考虑到这类企业只能够完成一小部分的工程项目,其资金储备总量通常较少,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其投入的保證金要占据合同收益收到30%以上,当其无法按时开资,并且劳动保障部门获取这一信息时,第一时间冻结这一账户。对于中大型企业,建成的保证金制度为持续性的制度,所有的工程中都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可有效防止由于企业资金量突然断裂,劳动保护部门无法通过资产清算工作项农民工发放工资。
(三)分析企业研究侧重点
对于企业的研究侧重点来说,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切入,宏观分析的内容为不同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几率,将这一行业作为整个劳动保障工作中的最基本研究性项目,从而让整个系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从具体的工作形式上来看,关注的重点为小微型企业,以及相应的工程施工企业,保证在所有的企业都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从业资质情况下,方可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和恶意拖欠工资问题。
对于微观方面的研究来说,主要探究整个企业的运行模式、运行流程、管理思想以及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准等,要求劳动保障部门派遣专业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当发现某一企业的运行中,某管理项目的获取数据不足以支持其工作水准时,则可采用法律手段,按照硬性规定要求让其提前向农民工支付工资,以防止在后续的运行中出现恶意拖欠问题。
(四)优化信息提交分析渠道
目前的信息获取渠道存在严重的问题,导致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效率较低,今后的工作中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优化和解决。
本文提出的方法为,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参与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中,通过抽样检测以及采访的方式,从农民工群体中获得相应的信息,了解其是否能够按时获取相关工资。另外也要建成新型的信息提交渠道,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互联网知识储备量相对较少,所以需要以主动了解体系为主,信息提交工作为辅,方可更好地明确和了解当前农民工群体面临的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成因包括恶意拖欠和非恶意拖欠,其具体的作用形式不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方法包括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应有作用、取缔工程转包工作制度、分析企业的研究侧重点、优化信息提交分析渠道,以最大限度提高保障工作的落实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云.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3):148.
[2]王美玲.浅析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成因和对策[J].知识经济,2007(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