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言语运用 促阅读思维

2019-09-10方丽苗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7期
关键词:意图自然段生字

方丽苗

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的本质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言语能力的建构。言语能力的形成是阅读教学的必然追求,教师需要通过细读文本,发现其中的语用价值,再根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立足言语运用,优化教学策略,力求以语言带动内容,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累、迁移、运用中构建自我言语能力,实现言意兼得。

下面,我以《秋天》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选自语文部编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是整本书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秋天的特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天空又蓝又高,大雁往南飞,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本文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词语,练习背诵。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树、叶”等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会写4个生字,学习笔画“横撇”。

2.注意“一”字的读音變化,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景色特点,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

1.日历导入

2019年8月8日,日历上写着“立秋”二字,表示这一天起就是秋天;再到11月8日,日历上又写着“立冬”,表示冬天开始。“立秋”与“立冬”之间的这些日子叫做“秋天”。谁能说说秋天的特点?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秋天》,先来看“秋”字,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这里向孩子们渗透了一点中华传统文化——节气的知识,同时让孩子们意识到日历也是可以拿来阅读的。)

板块二  初读课文

1.朗读练习

自己读:大声读,不多字、不少字,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读好后用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合作读:读给同桌听一听,分好顺序轻声读,读完互相评一评。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朗读,老师在巡视中尽量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朗读状态,特别是比较弱的孩子,及时引导与评价,从而促成朗读习惯的养成。)

2.检查字音

(1)检查含“一”的词语

“一”的读音会变化,谁来读一读?

一会儿、一群大雁、一片片叶子、排成“一”字

再出课外的考考大家:

一头黄牛一只猫、一群鸭子一只鸟、一个苹果一颗枣、一堆杏子一个桃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有明确要求,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一”的不同读音,所以在初读后首先关注“一”的读音。)

(2)检查“了”的读法

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秋天来了

(3)检查课文朗读

有些句子前面空了两格,这是一个自然段。我们可以给它们分别标上序号。老师示范标段号,学生学着标。 课文有三个自然段,请三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因为这是第一册的第一篇课文,有必要渗透自然段的知识,慢慢养成标自然段序号的习惯,请三位同学分工朗读,这样,不仅检查了不同孩子的朗读情况,还强化了这篇课文是分3个自然段的。)

(4)整体感知

小朋友们已经认真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中提到了秋天有哪些特点?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树叶落了、大雁南飞

(设计意图:在阅读理解方面,新教材提出的要求是,在起步阶段主要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初步整合,借助文中关键词语来表达。)

板块三  精读感悟

(一)学习 “黄叶飘飞图”

1.请男生读,注意停顿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学习 “树”字,认识“木字旁”。出示事先拍下的校园里的树,图文对照认一认,将这些树名出示在一棵简笔画树上,鼓励小朋友下课后去校园里找一找、读一读树上挂着的这些身份牌。

3.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到了秋天,所有叶子都变黄了吗?看图发现,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仍然是绿色,而且不落叶。

4.引读

(1)看,这是银杏树的叶子,到了秋天,它就变黄了,请男同学一起读:

(2)再看,这是枫树的叶子,到了秋天,它就变红了,请女同学一起读:

5.学习“片”字

大家看,古人把   从中间劈开,就变成了这个   字。这个古代的“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用来形容平而薄的东西。叶子薄薄的,所以用“一片片”,你还能说说什么东西也是“一片片”的?

6.一片片叶子飘落到地上,我们叫它们“落叶”。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奖励一首儿歌《落叶》,可以拍起小手,有节奏地朗读,也可以自由加动作表演读。

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设计意图:这首儿歌中包含着本课的生字,作为奖励的形式适时出示,在语境中复现生字,既是放松心情,又是识字练习。这样做,既丰富了学习的方式,又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7.认识“木字旁”、“口字旁”

这句话讲的是 “树叶”, 这是本课要认识的生字。“木”、“口”是它们的偏旁,因为写在字的旁边,我们叫它们“木字旁”、“口字旁”。

(设计意图:带着孩子们初步认识两个新偏旁的名称,注意偏旁的位置,以便和接下来要学的“人字头”进行区别。)

(二)学习“天高云淡图”

看完树叶的变化,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天空,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一起读。

出示图文,你能用上“那么……那么……”来说说小草和花儿吗?

(三)学习“雁群南飞图”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有时候,天空中还会出现惊喜呢!看,谁飞来了?(出示雁群飞行小视频)

男女生合作读,体会“一会儿、一会儿”写出了雁群的变化。请小朋友们也试着说一说。

學习“会”字,认识“人字头”,告诉小朋友接下来马上会学到这些人字头的字——“个、全、伞、金”。

(设计意图:同步出示这几个比较常见的“人字头”的字,不仅让学生在反复中认识偏旁,还能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期待感。)

(四)看插图配句子

出示课文插图,在相关景物旁添加了方框。

1.谁能将课文中的句子放到相关的景物旁边?请小朋友填一填,读一读。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填空,复述课文内容,直观形象,既是看图说话,又是背诵练习,一举两得。)

2.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时,便知道——“啊!秋天来了!”

3.将以上语句全部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学习的课文,齐读课文,会背诵的可以背一背。

(设计意图:这样做,从局部回归到整体,强调了课文的整体性。学生的语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这样做由课文欣赏到语言运用进行过渡,能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语言转化和运用的能力。)

板块四  书写指导

1.比一比

出示字卡,比较生字,说说发现。

2.写一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给大家提个醒。

(2)教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

(3)学生书写。

3.评一评

挑选代表不同书写水平的作业展示,互评,修改。

记得部编教材主编曹文轩先生说过,编写的课文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那么,同样的,我们的教学也要努力做到有意思、有意义。教学设计应该立足言语运用,以促进学生互动、探究、拓展学习为基本形式,优化教学策略,使学语文的方式更生动活泼,内容更丰富多彩,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活动,习得会学的方法和能力,获得思维的发展和各种审美情绪的体验,从而发展阅读思维,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为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最终成为“自我维持的终身学习者”。

猜你喜欢

意图自然段生字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读儿歌识生字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生字辨识大闯关
美丽的秋天
生字变身
画画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