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微项目的开发与实践

2019-09-10莫宇红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4期
关键词:泥人科学教材

莫宇红

STEM教学将分散的多门课程深度融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是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被世界各国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在我国亦发展迅速,成为近年来科学教育的热词。

小学科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成为STEM教育的先行者,也有条件和能力成为STEM教育的中坚力量。面对没有专设的课程时间,没有完善的课程内容,笔者将STEM项目学习融入日常的科学教学,从现行的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出发,进行STEM微项目的开发与研究。所谓“微项目”即立点小、用时少、流程相对简化的项目。通过慧选项目内容,慧思项目设计,慧玩项目实施,带领学生开启STEM慧玩之旅。

慧选项目内容,突出工程问题背景

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无独有偶,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明确了两条科学教育标准——学生应该学习如何获得科学知识,以及如何探索科学解释;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应用科学,特别是借助于工程设计进行学习。将工程、技术、设计引入科学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度体验广泛的STEM技能,有利于学生逐步领会工程、技术和科学应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强化科学概念。

STEM项目学习走进科学课堂,前提在于选择和开发合适的教学内容或主题。阅览整套教材,一二年级新版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像工程师那样》《像科学家那样》的专项学习单元,除此之外,三至六年级教材中每一册均有不少内容隐含工程、设计等元素(如表1)。智慧选择项目内容,尤其需要突出工程问题背景,恰当背景的内容适于学生设计制作一件产品或作品,便于学生体验项目学习的基本流程。

教材中适合开发STEM微项目的内容还有不少,科学教师可以每学期精选2~3个内容尝试STEM项目学习,每个项目用1~3个课时,既不影响科学课的整体教学,又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工程设计,体验、融入项目学习,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工程设计问题,让科学学习更富有价值和现实意义。

慧思项目设计,融入项目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STEM项目学习,就是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和团队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STEM项目学习过程包括问题与聚焦、调查与研究、设计与制作、展示与评价、拓展与应用等环节。即使开展微项目学习,科学教师也需将项目学习过程尽可能完整地融入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思考整体设计,巧设问题背景,开展调查研究,设计制作模型,测试优化作品。

例如一年级下册《玩泥巴》一课,教材安排了四个活动:挖泥土活动,调动学生玩泥巴的经验,交流玩泥巴的方法;筛泥土活动,筛选出适合做泥人的泥土,了解泥土的组成成分;和泥、捏泥活动,学生亲历玩泥巴过程,自制自己喜欢的泥土作品;泥塑烧制分享活动,知道泥塑可以烧制出陶器,了解陶瓷发展历史并丰富制作工艺。

就本课开展STEM微项目学习,可以安排2~3个课时,联合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师共同参与效果更佳。第一课时,科学教师从无锡非遗文化“惠山泥人展”的情境导入,以“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泥人作品?”来聚焦问题,通过“制作泥人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制作?”展开调查研究,学生筛选泥土、明确制作泥人的注意事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流程,画泥人、捏泥人、展示泥人,学生在互相点评中改进完善作品。此时的泥人作品当然还不是学生的理想型,于是第二课时走进美术课堂,由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将作品进一步美化,有条件的还可以烧制泥人。第三课时,由班主任或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组织举行“班级泥人展销会”,展示并销售学生自制的泥人作品,汇总统计销售款项作为爱心基金。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制的泥人作品带回家,美化后再另选时间展销。

此项目的整体设计新颖有趣,多学科教师接龙式参与,各自立足不同的学科推进项目,集合资源优势,又相对独立不受干扰。STEM在许多教师心目中是学科整合的代名词,其实整合并不是越多越好,STEM也倡导分科教学,倡导拓展延伸,鼓励让项目学习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工坊。科学教师应精选教材内容,巧妙转化项目设计,通过项目学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工程师、设计师工作流程的熏陶,促进学生的系统思维、设计制作、实践创新等能力的自然生长。

慧玩项目实施,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STEM视野下,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是动态和发展的。STEM从现实问题出发,在与现实生活世界的接触中,促进学生内在知识体系的创新生成,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解决现实问题是STEM项目学习的价值所在,项目学习的效果如何,项目实施是关键。玩转STEM微项目,科学教师尤其需要关注课堂中项目实施情况,助力学生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例如五年级下册《建桥梁》一课,教师开展微项目学习,在学生初步认识桥梁结构和特点后,灵活引入问题情境——随着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我市一座大桥桥面太狭窄,严重影响了车辆正常通行,现拆除桥面后准备保留桥基,如何有效利用原有桥基改建一座桥梁?教师出示桥基模型,学生围绕问题情境展开探讨,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此时,教师追问:“建造怎样的桥梁?这是一个工程问题,为了设计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工程问题,我们至少需要知道什么?”学生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解决这个桥梁建设问题是有条件限制的,于是提出诸多问题:可以使用什么材料?建造经费有多少?制作多长时间?怎么样算设计成功?……一系列的问题表明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维度得到拓展,思维趋向理性、严谨和缜密。当教师相机出示制作材料、明确检测标准,学生根据现有条件和目标需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商讨绘制设计图,分组交流设计创意,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各自设计的优势与不足,再针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优化设计图。然后,集合全组之力在规定时间内利用现有材料制作桥梁模型,完工后再一同测试改进,最终制成承重力更好、造型更美、成本更低的桥梁模型。整个过程,学生直面问题,思维活跃,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不断调整、优化方案,直至达成预定目标,有效解决问题。

正如科学特级教师曾宝俊所言:STEM项目学习,追求更加深入,去探求原理,指向科学;追求更加真实,注重一定的限制,指向工程;追求更加精确,去探求背后的数理关系,指向数学;追求更加生活,强调实用性,指向技术;追求美和个性,探求个人因素,指向艺术。当这么多追求发生在一件事情、一个项目上,就强调了学科统整,化為一个整体,为项目服务,为解决问题服务。

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STEM微项目学习,改变了科学课堂的形式,改变了科学教学的模式,改变了师生思维的方式。科学教学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以项目为驱动,贯通学科、跨越学科,让师生更有活力、课堂更有张力、科学教育更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泥人科学教材
教材精读
胆大镇的泥人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胆大镇的泥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科学拔牙
面馆惊魂
泥人章轶事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