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个小侦探》教学实录与分析

2019-09-10潘璐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4期
关键词:吐舌头菜叶蜘蛛网

潘璐

一年级的科学课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在课堂上即在科学活动中开展科学思维活动,具体到本课内容,则是以“猜想”为主要载体的逻辑思维活动。《做个小侦探》是《用大脑思考》这一单元的第一课,通过一系列从简单到相对复杂情形的猜想活动,让学生知道要根据所看到的事实,像侦探一样进行猜想,并且学会有根据地猜想。

在《走进科学》《用感官观察》这两个单元的基础上,教学中以学生对科学最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为前提,按照逐级渐进的逻辑结构,逐层展开四组教学活动,依次是:看图分析唯一原因的简单猜想、多种情况的复杂猜想、碰碰球游戏中的验证猜想及资料阅读中的科学猜想。

本课的难点就是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因此教学中需要落实的有:第一,通过看图针对具体情境,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让学生体会到猜想和事实不是一回事;第二,在玩碰碰球的游戏当中,认识猜想不一定正确,要知道猜想是不是正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验证活动;第三,要通过阅读资料的活动了解科学家在研究过程当中常常运用猜想,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通过活动培养其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即可。

导入:看图分析原因,猜原因

师:阳光明媚,我们去郊外游玩,在这里呀,会看到很多东西。(出示郊外景色的图片)这是一片菜地,走近看一看,菜叶上有什么?(出示有虫眼的菜叶图片)

生:有小洞。

师:为什么好好的菜叶上会有这么多小洞呢?

生:被虫子咬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蒲公英的图片)

生:蒲公英。

师:在它的周围是什么呀?

生:它的种子。

师:为什么种子会飞起来?

生:因为有风,是风吹的。

师:这里有两只小狗(出示两只伸着舌头的小狗图片),仔细看,它们怎么了?

生:它們吐着舌头。

师:为什么要吐舌头呢?

生:天气热,吐舌头可以散热。

师:让我们把刚才所说的整理一下。在第一张图片上,菜叶上有很多小洞,这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会有小洞呢?我们都知道虫子会吃菜叶,所以虽然没有亲眼见到虫子,但是我们很快想到,这样的小洞可能是虫子咬的,其实这是我们的猜想。

下面我要来考考你们了。第二张图片,蒲公英的种子在飞,是风吹的。什么是看到的,什么是想到的?第三张图片,小狗在吐舌头,天太热了。什么是看到的,什么是想到的?

生:种子在飞和小狗吐舌头是看到的,有风吹、天气热是想到的。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这样,当看到一些东西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去想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就是在做猜想。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看到菜叶上有小洞,我猜想是虫子咬的。看到蒲公英的种子在飞,我猜想是风吹的。最后这个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看到小狗吐着舌头,我猜想天气太热了。

设计意图: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图片,猜猜田里的青菜叶子上面为什么会有洞,是什么原因使蒲公英飘起来,小狗为什么会吐舌头。对于这三种常见的现象,学生很容易建立起一种直接的因果联系,教师将这三幅图作为本课的导入,为后续的猜想活动打下了基础。

讨论:“勘察”现场,猜原委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猜想,今天,让我们也来学着做个小侦探,一起来猜想。这里有两个“案发现场”,想去看看吗?

(出示照片:蜘蛛网)照片上是什么?

生:蜘蛛网。

师:这个蜘蛛网有什么特点?

生:蜘蛛网破了。

师:猜想一下,谁破坏了蜘蛛网?

(学生想到了多种原因,如风刮坏的、雨水打的、人类活动、其他昆虫、蜘蛛自己破坏的等。)

师:你们发现了吗?对于同一样事物,有时我们会提出好几种猜想。猜想不是乱猜,是有根据的,可能你们自己并没发觉。刚才你们猜想的时候,你们的脑海中冒出了许多科学知识以及生活中看到的许多现象。所以这些猜想听起来都怎么样?

生:有道理。

师: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刚刚听同学的猜想时,有人皱起了眉头,看来不是每一个猜想都能一下子得到别人的认同,如果想让你的猜想得到大家的认同,老师这里有一个诀窍,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知道。

师:这个诀窍就是四个字——仔细观察。你观察得越仔细,掌握的信息越多,你的猜想就越合理,就越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我们来看下一个“案发现场”。

设计意图:第二个活动就是让学生猜是谁弄破了蜘蛛网,实际上是针对破损的蜘蛛网进行猜想,学生能够有比较明确的事实——蜘蛛网破了,导致蜘蛛网破的可能性就有很多,这个猜想其实就是为下一个活动的猜想作一个小小的铺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角色,这幅图片我们可以赋予它一个小情境,让学生来编一个小故事。当然,猜想要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且与事实建立起一个联系,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做猜想时,要适时地去追问,你这样猜想的理由是什么。此时教师顺势提醒学生要仔细观察,获得的信息越多,猜想就越合理,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意识。

师:这是照相机拍到雪地上留下的动物脚印。为了能看得更仔细,让我们一点一点来看,先来看这一部分脚印,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两种脚印,它们的形状、大小不一样。

师:接着往下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脚印走到了一起,脚印之间的距离变远了。

师:继续往下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两种脚印混合在一起了,还很乱。

师:最后一部分,你看到了什么?

生:只有大的脚印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掌握了这么多信息。雪地上怎么会留下这样的脚印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你能不能做出猜想。猜想的顺序是:先怎么了,然后怎么了,接下来怎么了,最后怎么了。先自己想一想,想好了就在小组内说一说,等会儿来汇报。

生:大脚印是三趾分开的,说明这种动物比较大、比较凶猛。

生:大脚印的步伐之间也是不均衡的,小脚印的脚趾连起来较小,小脚印之间的步伐是非常平均的,代表有两种动物。

生:可能是大的肉食动物叼走小动物。

生:可能是大动物背走了小动物。

(学生讲完猜想,问其他同学:你们同不同意?并说说理由。)

师:刚才我们做出了多种猜想。正是因为我们观察得很仔细,掌握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们的猜想就变得更合理了。

设计意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看并组内交流,然后在汇报中,通过师生交流的形式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信息,最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脚印背后的故事。教师可以请学生上台指着图片汇报,但不对猜想进行评论,鼓励学生合理地猜想即可。

探究:针对现象猜可能

师:刚才猜想了那么多,那我们到底猜得对还是不对呢?

生:不好说。

师:俗话说“眼见为实”,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是看不到了,但如果这件事情还没有发生呢?

生:能够看到。

师:那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就能得到验证。下面我来认识一样东西,这是一个碰碰球的玩具。谁来描述一下这个玩具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谁观察得仔细。如果像我这样拉开一个球,松手后会怎么样?

生:对面的球会被弹起。

生:可能会有两个球被弹起。

师:接下来,我们试一试。

(教师演示。)

生:对面一个小球弹起来了。

师:如果现在拉开两个球再松手呢?

(给每小组发碰碰球,学生做实验。)

师:如果拉开三个球再松手呢?先猜猜看,并说说这么猜想的理由?

(学生做实验,并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玩碰碰球这个活动分为三步,层层递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活动,明白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是需要验证的。第一步,猜想并验证松开一个球的现象,这就是为第二步做准备。那么第二步猜想,虽然拉起的球的数量比第一步多了一个,但是有了第一步的经验,这个猜想也是容易成功的。到了第三步,由于拉起的小球的数量比停止不动的小球数量多,学生就很难用上两步的结论来作为猜想的有力依据了,所以就会有多种猜想。

本课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在此处掌握好三个步骤的节奏。第一步按正常节奏进行,猜想后进行實验;第二步以第一步为基础,对学生而言悬念不大,节奏可以稍快;第三步的时候就出现了难题,因为被撞的只有两个球,而拉起的是三个球,这时候就要放慢节奏。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验证,以保证每次验证的效果。

阅读:科学家也在做猜想

师:其实科学家也和我们一样,他们面对大自然的奥秘时,也在做出猜想。看,这些是什么?(出示恐龙图片)

生:恐龙。

师:恐龙灭绝了,你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吗?

生:可能是火山爆发。

生:有可能是地震。

师: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曾经提出了九十多种猜想。但真相究竟是什么,还没有结论。科学家还在继续研究。我们也要像科学家一样,在生活中遇到好奇的事情时,大胆猜想,不断研究。

设计意图:教材的最后一个活动是科学阅读,介绍科学家推测恐龙灭绝的可能性。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也是根据现有的发现进行猜想,提出许多假说,然后用更多的信息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一步一步逐步开展科学探究的。由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思考的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吐舌头菜叶蜘蛛网
蛇为什么喜欢吐舌头?
喂鸡
路遇一张蜘蛛网
蜘蛛网大战
小仓鼠真有趣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蚊子和蜘蛛网
会吐舌头的小狗
模仿
蜘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