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的知行合一

2019-09-10郦波

新晨 2019年2期
关键词:龙场心学理学

郦波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五百年来让无数的有志青年,让无数的风云人物为之痴迷,为之激动。它的奥秘在哪里?因为它能帮你找到真正的自己,塑造自己,成就自己;乃至成就你的团队、你的组织、你的家国。这就是阳明心学的伟大之处。

席书拜师

阳明心学的处世姿态是拿起而非放下,终极追求是求担当而不是求个人的解脱,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之后,他行动的风格也变得犀利,整个运势都变了,气场特别大,他那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但是,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建立龙冈书院时候的心学还只是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还只是悟到了“心即理,心外无物”。接下去,心学将迎来它最让人瞩目的一面,就是世人特别欣赏与推崇的“知行合一”的学说。

虽然说王阳明自己在五十岁知天命之后,重点只提“致良知”之论,但我们知道很多杰出人士把王阳明当做五百年来第一精神导师的关键,就是知行合一学说。

那么,这种知行合一的精神是如何产生的呢?和一个人的关系很大。

这个人的名字叫席书。

席书的官阶,包括他的资历都比王阳明高多了。席书当时是贵州的提学副使。好多人不了解明代的官制的话,大概以为这个提学副使是管教育的一个副使,相当于今天教育厅的副厅长。其实席书是教育厅正厅长,整个贵州的教育都是他主抓。他那个副使不是说还有个正使,而是因为提学官是由按察司的副使兼任,席书就相当于贵州省的副检察长兼教育厅厅长。这个官阶非常高,正四品官员。

龙场偏僻得很,席书怎么会知道王阳明呢?大家一想,肯定是那个龙冈书院声名大振的原因。其实席书知道这件事,首先是因为毛应奎。

我们知道毛应奎为调停王阳明和思州知州的事,亲自跑到龙冈书院,看了一下王阳明。见过之后,发现王阳明不简单。再看他的处事风格,处理知州这件事情有大智慧,而且还在贵州这么偏僻的地方建了一个龙冈书院。毛应奎就对席书说,这个人虽然是我们下级,不过一个小小的驿丞,连九品都算不上,不人品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人你应该去见见,真不简单。

你看那个时代的官员啊,许多都有着儒家的胸怀。虽然官场等级森严,席书是正四品,王阳明连品都没有;席书年龄也要比王阳明大十一岁,但他一听王阳明是个人才,就亲自跑到龙场去听课,听王阳明讲课,要见识一下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席书这个姿态不得了,要知道席书在明代那是声名赫赫的一号人物。席书此前性子特别轴,在朝廷做御史的时候就敢于讲真话,因此京官待不住,就被明升暗降,挤兑到贵州来做提学副使。后来嘉靖皇帝上台之后,尤其喜欢席书。席书做过湖广巡抚,从湖广巡抚任上又调到中央去做礼部尚书,封武英殿大学上。张居正是隆庆二年人阁,进入内阁的时候职位就是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上。也就是此前席书担任的这个位置。

可以说,席书在当时不论资历也好,影响也好,那都比王阳明大多了。但是他听说王阳明虽然只不过是个驿丞,但是除了管理好政务,还居然开了个龙冈书院,还创立了一门学问叫做心学,就专门来到龙场驿。

听课之后,席书又向王阳明请教。席书是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接受的是标准的理学教育。既然王阳明你的学问很大,我们就探讨一下学术问题吧。那么,席书问了王阳明什么问题呢?就是朱陆异同。

朱熹和陆几渊他们都是理学,按道理都是儒家的理学,陆几渊的心学那也是儒学的一个分支。追根溯源,其实都从程颐、程颢二程那儿来。老大程颢这一支就传到陆几渊这儿,陆几渊再传,传到王阳明这儿,哲学史上叫陆王心学。老二程颐这一支传到朱熹,后来叫程朱理学。陆几渊和朱熹两人就心学、理学之称便有分歧。后来吕祖谦看两人观点实在不同,想调和一下,就把两个人叫到一起。两个人辩争了三天,结果谁都不服气谁,不欢而散,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席书提的问题就是,你要讲理学,你要讲心学,你得按照学者的观点给我讲清楚朱陆异同,源流考证,理论考辩。你既然说你有学问,我听听你学问怎么样。

王阳明淡淡一笑,不讲朱陆异同,只讲“心即理,心外无物”,讲自己最近悟出来的心学。席书回去之后,琢磨王阳明这么讲到底什么意思,自己的提问不正面解答,只讲“心即理”。第二天又去,又问朱陆异同。王阳明还是不讲,只讲“吾性本自明也”。最重要的不是陆几渊讲什么,不是朱熹讲什么,是你席书的那颗心应该想什么。

席书一连来了四次,请教了王阳明四次,突然之间领悟了。我们讲心学的力量,你看席书这样的理学老顽同,“往复数次,豁然大悟,谓圣人之学复睹于今日”。一旦开悟,说自己今日重见圣人之学。《阳明先生年谱》记载,“朱陆异同,各有得失,无事辩诘,求之吾性本自明也。遂与毛宪副修葺书院……”然后席书就和毛应奎修葺书院,毛应奎也是按察使的副使嘛。什么书院?就是贵阳书院。然后,席书“身率贵阳诸生”,请注意,下面一句很关键,“以所事师礼事之”。就是说,席书带着贵阳诸生,是以师礼请王阳明到贵阳书院去教书,带头行师礼的也包括席书。论资格,席书的资格可以做王阳明的老师了,而现在席书作为当地教育总管亲自对王阳明行师礼。这就不得了,影响非常之大。

王阳明后来一直把席书当平生知己,从未把他当做学生看待。最后席书死的时候,王阳明亲自为他写祭文,以“平生知己”相称许。从席书后来的从政表现可以看出来,他受王阳明影响很大。宁王之乱的时候,席书当时在福建任上,立刻招募了两万人。席书是一个文官,又不像王阳明学过军事,会打仗。但是,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赶到江西平叛。结果赶到南昌,宁王之乱已经被王阳明平了。这说明什么?王阳明的那种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席书身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明史》就评价席书,说他“遇事最敢为”。

为什么呢?因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口诀,叫做“事上练”。碰到事,不怕事。碰到有事,刚好事上练,这颗心正要世上去磨练,就像一把锋利的兵刃要在磨刀石上磨一样。因此,席书虽然年龄比王阳明大,资格比他老,却一直非常推崇王阳明。后来到嘉靖朝的时候,嘉靖三年大同兵变,席书就给嘉靖皇帝上疏,说平定天下祸乱,成就一代功业,非用王阳明不可。当世只有一个王阳明能够有这么大的本事。由此可以看出席书对王阳明的推崇。席书是以师礼事王阳明,王阳明是以知己看席书。

阳明心学自诞生后,王阳明兴办龙冈书院,一封信解决思州知州的问题,两封信解决水西宣慰使安贵荣的两个野心,渐渐地体现出王阳明这种事上练的精神。席书把王阳明请到贵阳书院之后,心学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到了贵阳书院讲什么?王阳明一开始是很犹豫的,因为席书让他去贵阳书院讲学是为了教育诸生。诸生是要考进上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有高考压力的。王阳明自己高中进士,更何况他老爹是当年的状元。大家肯定一般以为王阳明来了肯定要讲传统的一套。王阳明很犹豫,他不讲这套东西,他要讲他的心学。

到了贵阳书院之后,王阳明的“心即理”不断往前延伸,以纠当时时风之弊,纠知识分子空談、虚谈之病。王阳明渐渐产生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他心学的第二大台阶,“心即理”可以说是心学的基石,但是“知行合一”则是心学重要的发展。

(《五百年来王阳明》精彩书摘)

猜你喜欢

龙场心学理学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礼学与理学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王阳明在精神层面上对禅学超越境界的融会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论《评史心见》史论的倾向与得失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