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9-09-10董家果
董家果
【摘 要】对一个人来说,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将会令其受益终生,而这种独立能力的培养过程则要从小就开始构建。基于此,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师的身份,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观察实践之后总结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相关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82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逐步形成独立性思维的雏形,逐步构建个性化的独立思考框架。而从小学生的实际条件来看,他们在这一阶段中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有力支持,借助教师成熟的指导意见才能获得独立思维的完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从眼前的教学现状出发,高效运用合作学习法,积极制造矛盾冲突来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摆脱教师的思考模式,最终获得个性化的、独立的思考能力。
一、做好高效的课堂导入工作
小学生与初高中生不同,初高中生一般会有较为清晰的学习目标,所以往往具有督促自己尽快投入教学课堂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但是小学生却缺乏这一方面的认知,他们进入学习状态往往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提醒。这也就意味着,小学教师必须要将教学精力的一部分放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教师将导入工作落实得高效、有趣、生动,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举个简单例子,教师可以运用数学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在教学到简单数字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学生其实已经在幼儿园学习中,或者家长指导下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于黑板上先写下三到五道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们计算出答案。然后教师再在正式讲解前抽选学生起来展示自己的答案,如果学生答案全对,那么就让这位学生分享自己做这些计算题时候的技巧和方法。如果学生有错误的答案,那么教师再鼓励别的学生起来展示自己的答案和思路。接着教师再自然地过渡到课内讲解中,从而更好地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重视知识讲解的逻辑性、层次化、有效化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如同一张白纸,教师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就记下什么,并且教师讲课的思路还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过程。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在独立学习能力方面获得提升,教师必须要将自己的讲解过程和思路逻辑化、层次化、有效化,不仅做到有效传播数学知识,更做到高效分享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建立起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基础。首先,教师要针对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性构建不同难度层次的讲解思路与提问策略。譬如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教师就要尽可能在讲解的过程中形成抽象讲解与形象分析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师的数学问题分析、数学知识点讲解过程要形成层次感和逻辑性。要坚持从简单向复杂深入,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了解到熟悉再到掌握的蜕变,避免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的思维混乱与方法欠缺。
三、积极制造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精神
矛盾冲突的产生能够帮助学生在否定自己、否定他人、肯定自己、肯定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大胆质疑的精神,形成小心求证的态度。学生一味顺着教师的观点和思路学习是永远也无法形成独立学习观念,掌握独立学习精神的。因此,教师必须要以有效的问题认知和矛盾冲突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举个例子,在计算一道数学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故意将其中一步的答案算错,或者假装不小心用错一个公式,借助这种方式来为矛盾的出现制造机会。错误的步骤必然会导致错误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通过引导学生验算答案、自主计算、互动交流来证明和判断教师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果错误又错在哪里,并鼓励学生站起来质疑或者反驳教师,以此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和小心求证的态度。借助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科学的怀疑和肯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并进一步推动数学学习效率提升。
四、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基本的独立学习素养
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过程有时候单凭学生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小学生的基础尚薄弱,意识尚模糊,所以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来联合师生、学生的力量,增进集体的感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独立思考方式,并有效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一方面,教师要丰富合作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得独立性思维的启发。在现有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合作的效果,科学地加入多媒体、互动问题等教学载体,为学生打造有效的思维成长空间。另一方面,运用于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和过程要具有有效性,能够反映出独立思考的精神与价值。教师要坚持合作过程中的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互动,既要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的意识,又要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真正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成长。
五、优化作业检测的结构,构建学生灵活多变的思考模式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布置有效的作业检测题,一方面能够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巩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能够借助数学题目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题的能力和素养。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够只关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在课后的作业檢测中同样要形成思维培养的相关策略。一方面,教师要丰富作业检测的形式和种类。除了一般的书面练习题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布置学生完成课外拓展、数学实践等任务,帮助学生获得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的共同成长。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作业检测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能够只专注于基础题或者难题,而是要对题目类型和难度进行合理的分配,既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又引导学生在难题思考和突破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求教师要做到积极联合师生力量,在构建良好师生联系,发挥自身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积极性,丰富实践探索类的活动,为学生搭建能够自由展示、自主表达、自信参与的平台。同时,教师还要做好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工作,不能够将教学局限于分享具体的数学知识,而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帮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64-64.
[2]马正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