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之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2019-09-10
【实战训练】
请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误会,请以“误会”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写作更是如此。一篇记叙文,如果能够做到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就会让读者赏心悦目,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样的事件,怎样在写作中才能做到情节曲折而波澜起伏呢?
一、巧设悬念
巧设悬念是记叙文情节引人入胜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技巧。在记叙文写作中,故意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解开疑团,收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1.可以用倒叙的方式来设置悬念。就是将故事的结局放在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之产生不读不快的冲动。如作家许行的名篇《立正》: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叭”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一开头,作者就通过问话将小说的中心事件突兀地显现出来,但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这就自然而然地造成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促使读者顺着作者的“为什么”和“是不是……”去追寻答案,去破解谜团。这就比按时间顺序来写更加引人入胜。
2.可以利用矛盾来设置悬念。就是利用情节发展过程中相互矛盾的片段和细节,引起读者的好奇与思考,吸引读者为解决疑惑而阅读下去。比如写炎热的夏天,一个走在街上的人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的,这种与季节相矛盾的衣着打扮就很令人疑惑:为什么“他”穿成这样?这种疑惑会吸引人接着读下去。文章《水果》就利用矛盾设置悬念:
……歹徒便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
歹徒拿着那沓钞票,转身就走。这时,那位妇女反应过来,立即扑上前去,劈手夺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对着妇女,作势要捅她,威胁她放手。妇女却双手紧紧地攥住盛钱的袋子,死活不松手。
妇女一面死死地护住袋子,一面拼命呼救,呼救声惊动了小巷子里的居民,人们闻声赶来,合力逮住了歹徒。
众人押着歹徒搀着妇女走进了附近的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们。审讯时,歹徒对抢劫一事供认不讳。而那位妇女站在那儿直打哆嗦,脸上冷汗直冒。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妇女回答说:“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断了。”说着抬起右手,人们这才发现,她右手的食指软绵绵地耷拉着。
宁可手指被掰断也不松手放掉钱袋子,可见那钱袋的数目和分量。民警便打开那包着钞票的塑料袋,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那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
为8块5毛钱,一个断了手指,一个沦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一时,小城哗然。
……
后来,妇女用这8块5毛钱买了一些水果,一样水果一个,人们以为她是想买来尝尝,谁知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妇女在一座新墓前伫立良久。她将袋子倚着墓碑,自言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一个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吧孩子你尝尝吧……”
悬念终于解开。
二、妙用误会
利用人物之间的誤会,也可以使情节发展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如文章《大钥匙》中,一个名叫“大钥匙”的男人胸前总是挂着一把大钥匙,这是一个悬念。他常常去拉七八岁的小男孩,让人误以为想要抢劫或拐骗,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十多年前他家的一个七八岁的儿子走失了,他的儿子胸前常常挂着一把大钥匙。
三、抑扬手法
“扬”就是褒扬,“抑”就是贬低,抑扬法就是在写作中对要褒扬的人物先以贬损、否定的口吻进行描写,使文章内容波澜起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经历从疑惑到明白的过程,留下更加深刻的阅读印象。文章《大钥匙》中,名叫“大钥匙”的男人被人误会为坏人,这就是“抑”。但在结尾中,发生了变化:
……那小汽车,像支箭一样,就要射向小男孩。就在人们吓得就要闭上眼睛的时候,一个瘦小的身影飞向了小男孩,一把推开了小男孩。是大钥匙!
他像一朵花一样,盛开在了广场上。那把大钥匙,挂在他的胸前,像那鲜嫩的花蕊。……前来处理事故的胖警察泪流满面:你们知道不?大钥匙从没有做过坏事。他在十三年前来到我们这个小城,他是来寻找他家的儿子的,十三年前他的七岁的儿子被人贩子拐走了。他只是听人说,人贩子将儿子卖到了这里,他就想着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儿子。可是这些年来,他的钱花光了,人也急疯了,也从不说话了。他只想找到自己的儿子,于是,只要是挂着钥匙的七八岁小男孩,他都会上去看一看,想拉下小男孩的钥匙,和自己胸前的钥匙比对比对,如果是一样的型号,那一定就是他家的儿子……可是他没想到,十三年过去了,他的儿子已经二十岁上下了啊……
为了一个七八岁的陌生小男孩,“大钥匙”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文章中的“扬”。人物的形象,在这先抑后扬中,顿时立了起来。
四、运用巧合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波澜起伏,运用巧合就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技法。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精心安排了巧合。约瑟夫的父母期盼着自己的兄弟能够衣锦还乡,然而在一次全家出游途中却巧遇了自己的兄弟——一个穷困潦倒、以卖牡蛎为生的老水手,这样的巧合不但使情节达到高潮,通过父母俩对兄弟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将他们利欲熏心、毫无亲情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整篇文章的巧合环环相扣,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再比如,作文《竞标》中,长江大桥重修要竞标,正好市长的儿子有一家工程公司,可以与其他工程公司竞标,就本身就是写作者故意设置的一种巧合。
以上这些写作技巧,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记叙文写作中,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写作技巧,一定可以使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优秀作文】
石凳旁
郭子霏
傍晚,都市亮起了霓虹灯,街道上车水马龙,嘈杂一片。
刚下班的双羊正漫不经心地走在街上。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唯有被领导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还在耳边依稀作响。他不明白,为何自己精心设计的方案在领导口中却一文不值?他想起自己熬过的一个又一个夜晚,双羊的眼眶湿润了。他心有不甘,他愤愤不平,他望着天边,感叹世间的不公与人情的冷暖。
傷感如同一轮轮汹涌的波浪,冲击着双羊的内心。他踉踉跄跄走到一个石凳旁,坐下,抱住头开始失声痛哭。在这座城里,他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朋友。不知何时,身旁来了一个黑衣女子,她像一个与双羊相处多年的老友一般,轻声地对双羊说道:“我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你一定要选择坚强!”双羊止住了哭声,接过女子递过的纸巾,侧身看了一眼这位有些清秀的女子,伤感中夹杂着些许感动。
女子见势便靠他更近了些,继续说着一句又一句温暖的话语。这时,一个流浪汉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流浪汉披头散发,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阵阵臭味。不等双羊开口,流浪汉大声叫道:“这是我的床,快给我让开!”说着便将他随身背着的一个破旧不堪的包抛在了石凳上。双羊满腔的怒火正愁无处发泄,这下可逮着了机会,他吼道:“法律规定这是你的地方吗?这里可是公共场所。”这句话让流浪汉勃然大怒:“你这家伙还不快走,看我怎么收拾你!”双羊不敢和流浪汉继续纠缠,对峙一番后愤愤离去。临走时,流浪汉还故意推了他一把,还似乎笑了一下。双羊不解,望着他黝黑的皮肤与泛黄的牙齿,越发得心生厌恶。
双羊向出租屋走去,刚走出一段路,一位老人叫住了他,说道:“孩子,你真要感谢那个流浪汉啊!”双羊惊愕地反问:“为什么呀?”老人说:“当时我看见你的钱包已经被那个女人从你口袋里夹住了,可是胆小的我并不敢出声。”双羊警觉地摸了摸口袋,一下子恍然大悟,他向老大爷鞠了一躬,飞速地朝石凳奔去。
双羊气喘吁吁,额头上沁着汗,此时流浪汉和黑衣女子都已不在了。双羊向远方望去,一个背着垃圾袋、衣衫褴褛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
双羊抬头仰望天空,他觉得今夜的月光分外明亮。
【作者系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学生】
点评
作者选择的地点在“石凳旁”,时间是“晚上”。主人公双羊,正不如意时,遇到了“清秀的黑衣女子”,原以为是“美好”的开始,谁知她却是个小偷;而那个流浪汉,又丑又臭,却是美好的人物。作者在对比中设置悬念,形成误会,运用了抑扬手法。文章首尾的景物描写,遥相呼应,似无意却有意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