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效率课堂,魅力体现

2019-09-10任雷淼

体育风尚 2019年2期
关键词:广播操效率教学

任雷淼

摘要:广播操是学校学生身体锻炼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年新生入学都要教广播操,如何让一年级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掌握广播操,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不断实践、反思、总结,从精心引导并认识广播操的重要性,抓住有效时间,分层施教,组织比赛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广播操;教学;效率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广播操时由于刚接触新鲜事物,所以学习兴趣较高,但持续时间不长,注意力容易涣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掌握程度有快有慢,有好有差,一旦安排不合理,好学生觉得上的没意思而后进生觉得跟不上,很难达到协调等。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往往觉得很无奈,如何提高学生课内广播操教学效率成为我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经过课后反思、请教学习,我开始不断的摸索、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尽可能多的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激活体育课堂教学,以达到掌握广播操的目的。

一、精心引导

看:由于刚入学的新生年龄小,有效注意时间短,只凭单纯的说教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利用上课时间组织他们看广播操视频,课间操的时间让他们在优美、欢快的音乐声中,观看高年级学生轻松愉快地做操,并鼓励他们随着音乐跟学广播操动作,用现场的感染力来激发他们求知欲。

听:初入学的新生对于新鲜的东西都会迫不及待去尝试,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先让他们听广播操的音乐,并教学生如何跟着音乐打拍子,使学生熟悉动作与节奏的衔接。随着音乐的重复循环,发现学生在听的时候,有的摇头晃脑打着节拍、有的用手轻轻打着节拍、有的则用脚暗暗打拍、有的甚至情不自禁的跟着小声的喊着口令……个个跃跃欲试,充满了学习广播操的渴望。通过看、听,再加上上课不断的引导,告诉学生做广播操的益处,从而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做广播操的重要性,增强广播操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抓住有效教学时间

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刚开始,因缺乏经验,我基本是一节课不断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跟着教师模仿,几遍之后本以为学生记住了,但结果恰恰相反,非常失望、困惑。从观察得出,一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一般在上课开始的10—15 分钟内,这个时间内向学生做出标准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注意观察,随后领做效果是最佳。可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间打闹嬉戏上,那怎么办?这时你就要采取一些集中注意的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堂课上来。上课时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反口令法:如“大西瓜小西瓜游戏”,口令是“大西瓜”,学生比划出小西瓜的手势;口令是“小西瓜”,学生则比划出大西瓜的手势。虽然这其中有的小朋友难免会出现错误或滑稽的动作,甚至个别小朋友因为兴奋而出现的调皮现象,但是几个回合之后,小朋友的注意力又集中起来,这时已经是练习广播操的最佳时机了。

(二)手势刺激法:我一般会说小朋友看老师的手是“几”,若发现有个别小朋友还没集中,我会讲还有几位小朋友没有注意到老师的手,等所有学生的目光紧紧地盯在我的身上,此时再将动作逐个分开来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随后便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很快有的学生便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能脱离老师的帮助独自进行练习了。

(三)榜样示范法或鼓励法:在学练过程中,我会请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到前面给其他学生做示范表演,并给予热烈的掌声,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瞬间集中,同时也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望。而那些身体协调能力稍弱一点的学生,这时我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做的很好,老师相信你能做的更好!”“你的进步很大,在这短的时间里改正了这么多不足的地方,加油!”等等。听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有意注意便发生了效应,做的好的学生想做的更好。

三、分层施教,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由于身体技能和运动素质、运动能力的差异,在小学一年级的广播操教学中,总会有这样的情况: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好的学生,在学习广播操的时候很活跃,能够很快的掌握动作要领,而身体素质、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规定动作,渐渐的产生了自卑心理,学操时躲躲闪闪,把广播操视为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抗拒的心理,成为“落后生”。为此根据学生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也会采取其他的方法。如对于表现活跃的学生,我一方面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比如提高广播操动作的要求,组织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广播操表演或做领操员等,另一方面我细致观察,针对他们的不足之处及时下药,使动作更正确、舒展、到位。而对于表现不积极、甚至逃避的“后进生”,我更多地给予鼓励和帮助,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斗志。

四、组织比赛

一年级小学生通常具有好胜心强、爱表现的心理特点,當学生基本掌握一节、或几节广播操动作后,我适时开展一些具有竞争性的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个人比赛等,这一举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类似的教学比赛即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求知欲、不服输的心理需求,又使学生在激烈竞争的气氛中和同伴的鼓励下,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在输和赢的转换之间体验竞赛的乐趣。

总之,通过上述方法的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时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学生感到学而不厌,而且教师也从自己创造性的教学艺术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程碎华.广播操教学中“质”的升华[J].学科活动,2008,4 (2):62.

[2]孟庆东.一年级广播操教学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7,4 (11):14.

[3]张繁荣.小学一年级广播操教学之感悟——“三心二意一备”[J].中国学校体育,2009,49.

猜你喜欢

广播操效率教学
“慢”过程 “高”效率
我当上了领操员
提高广播操教学效率的策略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