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情景,设机遇,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
2019-09-10李雪霞
李雪霞
摘 要: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提高课堂学习评价的成效,关键在于创设优化的评价环境,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评价氛围中,积极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机遇、巧设拓展,促进课堂评价的不断生成。
关键词:网络评价环境 发展性评价 课堂评价 评价成效 激励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从以“评教”为主转为以“评学”为主。人们评价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学有所得。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观,进一步拓宽课堂教学评价的视野,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不断优化评价的环境。那么,如何优化课堂的评价环境呢?
一、营造互动、交流的评价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
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必须重视和强调评价对象的主动参与和友好交往。因为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与同学们置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之下快乐地交往合作。为此,教师就应抓住各种时机,巧用各种媒体,创设互动的课堂情景,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接受评价结果。
在《跳水》一课中,我利用动画课件呈现了男孩危在旦夕的处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成为目击者之一。利用语言渲染,急切求助:“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活活摔死吗?快救救他吧!”学生被打动了,很自然地融入课文情境之中,热心地想出了许多办法:找棉被垫在甲板上,让男孩跳下来;找来救生网拉开;让孩子扶着桅杆爬下来;打110报警;找一根长竹子让他爬下来……对于这些办法可行与否,我并没有马上作出评价,而是通过分组商议,班级论坛,好点子评选等形式,让学生全面参与评价。学生有的提出质疑,有的提出更好的建议,课堂的评价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样的评价环境和评价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加大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帮助男孩的情境中,和谐地交流合作,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评价的效率。
二、利用课文情景 ,巧设纷争,让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
课堂上,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都能够唤醒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参与的热情。评价环境的创设,有赖于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巧用“三鼓励,三允许,一使用”的开放性课堂策略:即鼓励学生勇于评价,善于评价,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超越老师;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向老师提意见,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
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中,我利用动画课件,把学生带进课文情景之中,让他们感受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我引导学生评价:“船长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们这种做法对不对?”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船长这样做是对的,因为当时船快要沉没了,人们惊恐万状,如果船长不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们,将会伤亡惨重。这时,比较胆小的男孩却小声地反对。话没说完,同学们就议论纷纷了,我用眼神示意他们认真聆听并鼓励那男同学继续说下去,这时他鼓起勇气说:“船长的目的是救人,如果当时真的有人不听他的命令,他怎么办?如果真的开枪,他就由救人变为杀人,如果不开枪,人们就不听他的,场面会更混乱。” 我对他与众不同的评价加以赞赏。可惜,这时刚好下课了,但学生们还争论不休。我趁势在班级的QQ论坛上“栽”了一棵评价树,让大家把自己的看法并写在自己设计的树叶上。第二天下午,论坛上的评价树已经枝繁叶茂了,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事例和理由:某工厂火灾时,人们急于逃生,结果竟卡在门口中全部被活活烧死”、“在北京,人们在桥上看花灯,因恐慌挤逼而踩死了百余人。同学们还收集了其他营救的方法,更有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船长可以向天开枪以示警告或只是打致皮外伤,比集体遇难要好。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评价。评价树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长得枝繁叶茂。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评价环境中,快乐自由地评价。
三、借力教育平台,抓机遇、巧拓展,促进网络课堂评价不断生成。
在互动、和谐的网络评价环境中,学生热情地参与,处处闪动创新的火花。此时,教师若能抓住机遇,借力荔湾教育平台的各种资源,满足学生对新知的探索,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将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与社会融合起来,就会促进知识的不断生成,课堂的不断延伸,学生的不断发展,实现评价的发展性。
《种花养鱼》是我校的校本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对种花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于是,我在教学《养花》一文时,先让学生在荔湾教育平台上充分自学,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巧设拓展,让学生评价:“你觉得老舍先生的花养得怎样?或像作者老舍先生一样说说自己小队养花的喜、怒、哀、乐。”实践了一个学期的学生,凭着自己的实践经验争先恐后地评价。菊花小队抢先发言:“我认为老舍缺乏冒险探索精神,我们种菊花的时候,从书上看到菊花利用制水的方法可以控制开花期,我们就进行实验,果然成功了,老舍先生那么爱花,这样简单的实验他怎么不尝试呢?”见到菊花小队对控制开花期的实验如此感兴趣,我紧抓住这个机会,顺势引导他们生成新的主题:“你讲的方法不错,老师建议你们课后请教老农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探索新的方法,然后写一篇《养花乐事》和同学分享。”接着,向日葵小队讲述了向日葵枯萎的伤心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多施肥、注意选种、土壤不足等。见到他们的种花经验那么丰富,我就聘请两位同学当向日葵小队的技术指导,还利用综合实践课带他们去访问花农。月季小队展示了他们养花的成果——《月季电子报》。同学们看了都很羡慕,评价很高。我见他们这么感兴趣,就答应文体课时带他们到电脑室教他们做电子手抄报,能学到新的知识学生们都十分兴奋,不停地追问我什么时候教他们。回想起学生在网络评价中的表现,我十分感慨,为人师者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评价,善于抓住机遇,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巧用网络平台,不断生成新的主题,这正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更体现语文大课堂观的教学理念,让发展性评价促学生的不断发展。
四、奠定沟通、理解的情感基石,架起优化评价环境的快速通道。这里的“沟通”、“理解”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
师生之间如何沟通,沟通的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评价的有效性。师生双方在评价中达成理解,有利于师生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避免学生被动接受评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遵从教师的指导,从而提高的有效性。师生之间怎样达成理解和共识?首先要求教師放下权威的架子,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彼此诚实坦白、畅所欲言。其次,教师要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耐心聆听,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如在网络设置班级Q群,微信群,班级论坛、QQ语音或微信视频进行交流等。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内容可以是非常广泛的,如学生对时事的看法、学习过程中的苦恼和压力、对人生的理解、对未来的期望、对人际交往的理解、情感的波动等,不必只局限于学习。
“亲其道”而“信其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更利于交流和发展。为人师者要贯切新课标的理念,确立“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教育观,巧设多种多样的评价情境、评价机会,抓住一切机遇,优化评价环境。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实践空间。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
2、《发展性学校评价的构建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