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导演含蓄而内敛的叙事风格
2019-09-10吴帅芸
摘 要:委婉含蓄,内敛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所崇尚的精神特质,是一种融入到血液里的,是中华儿女表达情感的方式,处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安的电影虽然大部分都是外语片,但是含蓄内敛的文化特质在其电影中无处不在,这是融入到血液里的精神特质,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也是李安导演文化的根的影响。
关键词:李安;含蓄;叙事风格
在电影的叙事风格上,李安一直保持着含蓄内敛的叙事基调,特别从他的几部外语片看来更是如此,这也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上的一种无意识,自然而然流露的处世的方式。
1.克制和隐忍的情感基调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无论是占主流的儒家思想,还是道家都很注重培养“忍”的这一精神。论语里有:“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无所争”;道家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些文化都是培养华夏子孙品格里韧性的由来,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坚忍力的民族,克制隐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
《饮食男女》里父亲与女儿朋友的老少恋是隐晦的,不上台面的,是不能说出来的,但按照传统的叙事,得给观众线索信息来串联这部分。但李安在电影中老朱没说出来之前都很克制的将这段隐藏起来,老朱也隐忍着自己的情感没有爆发,让观众不朝这方面去想,因为这在传统文化里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只有在家庭面临解散的时候才爆发出来,给予观众道德思想上的冲击,这是导演用克制表达出来的效果。在《断背山》里杰克和恩尼斯的情感更是被表现的极度压抑和克制,双方在都有家庭的情况下,只能在每年见上几次面,剩下的都是受想念的折磨。这在提倡个人价值的西方社会里,哪怕这样的事情也不被当时社会所接受,但过于压抑克制的情感反而表现了两人在社会和感情里的挣扎。《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台伯一方面想要帮助父母改善家庭金钱压力,一方面对自己的设计梦,旅行梦又不得表现出来,让父母能夠心安理得的接受他的“孝”道,克制和隐忍的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离开,选择去追求自己的自我实现。电影里的克制和隐忍往往都是出于导演在剧情里节奏上的安排,情感上的一种表现,一种厚积薄发的状态去处理。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克制和隐忍不是一种软弱,更多的是一种坚韧,是传统文化里的人的修养和境界。这样的的克制和隐忍换来的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下的含蓄和欲言又止。
2.理性与感性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天人合一”,其实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要顺应自然,寻找自然规律,崇拜自然里的神或图腾。探讨这种关系时传统文化更多的都是用感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重在表现神化自然,包括古诗词,画作,书法都重在写意,表达一种感性的情感。理性和感性就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相似,阴阳学说讲究的是事物的都有两个方面,要找到事物的两个方面的平衡点,才有助于更好地辨别事物,是最简单的辩证法。人是灵长类动物,情感丰富是人类能成为高级动物的一个关键,没有完全的理性思维,光靠感性思维也无法辨别事物的真相,两者的界限就像是阴阳学说的关键一样,找寻平衡点。
《理性与感性》是李安拍摄的第一部西方国家的电影,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的作品。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拍,让李安倍感压力,不但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还不能完全用东方人的视角去拍这样一部作品。《理性与感性》的故事本身正如电影的名字一样,讲述的是英国中世纪时期的一个失去父亲庇护的没落贵族,家中三个女儿,主要是长女芬妮和二女儿玛丽安两人的情感归宿的故事。而两人的性格和所处的身份地位让两人性格分明,芬妮是非常理性的,玛丽安则是感性的。
在这部作品之前,李安拍摄的几部片子其实都是有关理性和感性之间的挣扎,这两个元素正是生活底层的暗流,是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具像的反映。人的情感里包含七情六欲,完全的理性不存在,因为人不可能完全将自己的情欲给禁止。俗语说:“不要感情用事”实质说的就是运用理性思考,去解决生活的矛盾。《理性与感性》中的姐妹,姐姐因为家中没有了父亲这一角色,所以总是扮演父亲,去填补家中父亲的位置,所以姐姐芬妮在处理所有事包括自己的感情的时候,总是理性的去判断。这样做会对家庭带来怎样的后果,而不顾虑自己的情感,控制压抑自己的情感,当她第一次听到自己的爱人爱德华原来已有婚约的时候,她克制住自己的情感,不露言表,并且祝福他们并允诺保守秘密。这是她面对自己被背叛的感情所做的理性处理,但在这种理性下,也压抑着她内心情感的爆发。妹妹则相反,她没有要撑起家庭的负担,并且性格开朗美丽惹人喜爱,所以妹妹在遇到真爱的时候奋不顾身的扑到感情里去,哪怕整个小镇上充满了关于她的行为的放荡的流言蜚语,她也不顾及家庭颜面毅然感情用事的陶醉在自己的爱情里。这样的感性直接导致她后面无法接受爱人抛弃她离她而去的改变。理性代表的是坚强,隐忍、感性代表的是脆弱、冲动。两者的界限就在于理性支配感性的时候,做到对事情相应的判断。
《卧虎藏龙》的俞秀莲和玉娇龙,两者也是理性和感性的区别。俞秀莲出于社会的道德标准,既是对李慕白心中有爱,也不能说出口,要助他达到真正的“侠”,而玉娇龙生性冲动,从偷“青冥剑”开始,一切都随心所欲,在一个封建社会下,追寻自己内心的江湖梦。两者的理性和感性隐喻了社会中的两种人,理性的人会克制,所以总是自伤,感性的人是外伤或直接伤害他人。如果是阴阳学说中的调和,调和两种,才好处理好理性和感性的思维,这也是传统文化里一种求和平衡两种的表现。
3.结语
李安是为数不多享誉国际的华人导演,李安电影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中国文化传播的的一种最好表现,他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肯定,而电影中隐性的中国文化也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
参考文献
[1]及鹏飞.李安电影叙事观念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7.
[2]孙晓斯.李安电影与跨文化传播[D].暨南大学,2014.
[3]郑晨醒.李安电影的性别秩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吴帅芸(1994—),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电影历史与理论。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