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2019-09-10胡云芳
胡云芳
教育是一门艺术,一种创造,要转变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教师付出艰苦劳动进行创造性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小班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学情,全面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也就是教师的角色地位要发生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主要起指导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的作用。因为是小班化教學,老师更有时间和尽力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更有精力关注到学困生。我们的具体作法如下:
一、用爱心感化学困生
我们都常说一句话,那就是“爱是力量的源泉”。 对于学困生而言,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与“歧视”,许多学困生正是在长期的缺乏爱而产生的。因此,在学困生的身上应更加倾注关爱之情,它所起的作用就显而易见的。针对我校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较多这一现象,我们课题组组织全校班主任老师联合一部分任课老师,对班内所谓的学困生进行了一次家访,对学困生的父母工作情况和家庭教育模式等进行了摸底,并为每个学困生建立了专门的档案。我们要求教师们对对缺乏母爱(或父爱)的学困生投入更多的关爱,如多为他们辅导功课,常找他们谈心等,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父母般的关心。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教师的爱与期待有所感触,从而点燃希望之火。
二、用包容心接纳学困生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困生,都已令人惋惜的成因。没有一个学生内心不希望自己学好。所以,我们要包容他们、接纳他们并帮助他们。在学生时代,老师的评价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往往超过家长。作为老师平时要善于发现这类学生心灵中有积极向上因素的思想、行为的火花,给予肯定,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多看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和欣赏学生,为学生设置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爱是相互的,老师接纳了他们,有爱心去帮助了他们,他们自然就会对老师逐渐产生感情,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
三、用耐心疏导鼓励学困生
学困生由于对周围的漠然,常在课堂上表现出一些非规范行为,但这些非规范行为常常蕴含着智慧的因素。老师要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巧妙地进行心理疏导。如学生在某个课堂上潜心手工制作或绘画等,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大声训斥他们,而应在课后耐心地找他们谈心,首先肯定他们喜欢这些是肯动脑筋、心灵手巧的表现,然后再告诉他们不同的课有不同的任务,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引导他们把手工制作放到课外去研究。老师再利用兴趣活动时间开展“个人成果展”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还行”,克服悲观失望的心理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四、用诚心唤醒学困生
教师的工作不只是教学,教师更是做思想工作的人。作为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想方设法的唤醒学困生内心深处的东西;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成功;要想方设法地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要想法设法地让学困生在集体活动中正面表现自己,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担任出墙报,当值日等工作。另外,老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功给与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唤醒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用细心教育指导学困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比如,可以在学生中定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让每个学生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然后引导学困生吸取同学之间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学困生解答疑难,改进学法。这样学困生不仅可以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优先帮助,更重要的是这样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良好气氛和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学困生的转化历程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全心全意为学困生开辟展示自身潜能的舞台,为更好的挖掘学困生的潜能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把爱心献给社会,以诚相待,以爱相对。我们坚信学困生决不是荒原上的一株杂草,而是花园中未竞之蓓蕾。实践证明通过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耐心的教育,大部分“学困生”能够摆脱“学困”的状态,取得较好的成绩或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只不过有些孩子的花期来的晚一些而已。”我们期待着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浇灌下,校园中那些迟开的花朵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让爱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