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少教多学”对语文课堂的积极意义

2019-09-10安海英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教学质量教材

安海英

“少教多学”要取得成功,需要“两高”的前提,第一是教学质量,第二是学习质量。教师会教善教与否决定教学质量,而学生的厌学、不学或者求知若渴则影响学习效果,彼此互为因果。所以,“少教”要比“多教”更让学生“多学”,“少教”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一定要比“多教”的高。

为了少教,课文删减、教材“瘦身”已成事實。减量少教和“多学”本是矛盾,还要达到学得多的功效就必须从教学质量寻求弥补。

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从此以后,三百多年来,在第一线教书的教师,或专事研究教育的学者、专家一直在苦苦地思索,孜孜地追求,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夸美纽斯的理想变成现实。

一般人都认为教和学成正比例,学生要多学,教师就须多教。然而事实却是那样地无情,教师辛辛苦苦地教了,学生非但没有照单全收,反而七折八扣,所得无几。

原来“少教多学”并不只是一个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也并不只是对某一门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已,它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教育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少教多学”理念的核心

教育要发展,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得到发展,学生发展了,反过来也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恰如此,“少教多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此为发展的标准。教师的“少教”,并不是传统中任务量的少教,任何课程的教学,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更应该重视教材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等入手。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多学”并不是多多读书,多背书(特别是文言文的学习),多背教材。而是从知识的广度入手,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带有目标性的去学习,这是需要教师培养的,也是“少教多学”的关键。

二、“少教多学”的积极意义

(1)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的体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少教多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有效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更加注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做到少讲精练,把重心放在凸显问题的解决和个别辅导上,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

(2)从学生方面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途径。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或与老师一起探究,即学生的自学和互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

三、少教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已成为世界教育领域的共识。国外的赞可夫、布鲁纳等教育学家都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把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到突出的地位,并把它看成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之一。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他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高中语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们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有很深刻的启示。

四、“少教多学”理念的推行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得益彰

“少教多学”理念的推行,有利于解放教师的手脚,促使教师尽快 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政策层面是如此规定的,但真正要做到“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最终行动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上,落实到师生的行动中来。“少教多学”并不是说教师在“学生多学”的前提下,就真正能做到“少教”。“少教”是在教师彻底掌握了学生“多学”的情况下的“少教”。“少教”的背后是教师的辛勤的付出,是教师的心血、汗水,是教师的教学智慧。我从来不主张“教”在“学”之先。因为“教”在“学”先,不能暴露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能暴露的是“教”的问题,而且“教”在先,所暴露的问题只能在下一个“教”的过程(或者环节)中加以改进,而且这些积极的改进似乎与学生的“学”的关联性不大。

总之,“少教多学”并不能只要求某一门学科例如语文科单枪匹马、孤立地进行,学校所开设的主要课程,例如数学、英语等也都应当实行“少教多学”。教师多一分智慧,自己就少一分劳累,学生就多一分收获,减一分负担。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教学质量教材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教材精读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