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对待孩子的“倔强期”

2019-09-10覃光林

科教新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家庭家长

覃光林

有人说,世上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庭。不管你是教育家,还是一般的父母,在教育、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倔强期”的同时,一定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学会教育自己。

13岁至16岁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进入心理学家认为的“倔强期”,父母让他这样做,可他偏偏要那样做,还常鲁莽顶撞父母,令父母头疼不已。

那么父母在孩子的“倔强期”应该如何做呢?

此时,父母应注意把孩子成长过程中显露出来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让孩子形成动辄与父母争吵的恶习。因此,家长与孩子要有良好的家庭沟通,要善于倾听孩子心声,善于发现孩子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做得好。

父母与青春期孩子交流沟通时,要明确主要目的。父母与孩子一起谈心时,可以告诉孩子家里生活的实际情况及父母工作的辛劳,以取得孩子的谅解和支持,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一味地说“学习去,大人的事别管”,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家庭应建立固定的习惯和秩序,要严守规则。一般不必多,但父母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家长要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为孩子樹立榜样。同时要建立较为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以保持对话渠道的畅通,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感到你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他。

作为家长,应该及时把握好孩子的心理变化,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式关系,要告诉孩子你相信他的处世能力,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建议,但对于一些不良行为和不合理要求,家长要在讲明道理的前提下予以拒绝。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家庭家长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