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中的地位

2019-09-10张建红

南北桥 2019年22期
关键词:积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

张建红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中学教育越发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学习,这对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都是具有很大影响作用的,故而,加强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反观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心理健康教学为前提,确保德育教学的高效开展是一项有效的教学举措。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  重要地位  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5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思想觉悟都是对时下年轻一代最基本的要求,这些素质的培养都是需要德育教育得以实现的。不过,当前的德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抵触心理严重,思想觉悟不高,对一些政治性的问题难以深入思考与探究,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师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就以我现阶段的教学状况而言,我认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德育教学高效开展的前提,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在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德育素养。接下来,我将深入剖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并具体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以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将学生发展为一个“健全”的人,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德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细化德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整体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隶属于德育教育的,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就能够明确一点,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细化德育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来看,它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平常琐碎的事情,包括日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处理、情感教育、学习心理等等。一般说来,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往往在学习态度上更加的端正,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加的灵活,学习心态上也有所转变,更多的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巨大益处,有了这个前提,德育教育的开展就变得比较简单了,且教学过程也会更加的顺利,质量更高。当教师在展开一些枯燥无味的理论德育教学时,学生能够在正确学习心态的引导下专注下来,相较于以往的学习状况,效果显著。且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了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大部分的琐碎问题,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德育学习的深入思考与探究中,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领悟力加强,自然,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二)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思想与政治意识的基础

正所谓“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思想与政治意识的基础”,基于这个前提,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若学生在进行德育学习的时候,学习心态都是不单纯,不正义的,那何谈爱国主义,人道主义,道德教育的教学呢?且学生不平衡的心理问题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也难以深层次的理解到教师讲解的关于传统美德、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当然,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就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综上所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有了健康的心理基础,学生会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德育学习中去,自愿的接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自然,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能够得以培养与增强。另外,教师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条件,确保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更新了德育教学的模式

在以往的德育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或家长都将学生或是孩子犯的错当作他们自身的问题,比如是思想觉悟有错,道德不规范,思想觉悟不高等,在这一错误意识的作用下,教师或家长大多就是对学生或孩子进行批评,并明令禁止他们不准犯同样的错误,这种教育方法不但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样教学效果也不明显。由于教师或家长没有抓住学生犯错的原因,在教学出现了偏差,学生下次犯错的可能性还会很高。展开心理健康教学后,教师就可能多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发现问题,并密切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对学生展开正确的情感引导,由此,才能够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了这个基础,学生能够自由的展开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这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达到德育教育的要求。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内容的异同,加强学生的综合培养

不少教师都是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讲授,没有进行有效的区分,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教学内容的不同之处,在实际教学的开展中,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自然能够更加显著。比如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主要以沟通交流的教学形式为主,重在学生个人问题的解决上。在德育教学开展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思想政治,道德讲解的时候,要融入多种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做出正确行为,在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推动下,促进学生爱国主义、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等美好品德的发展,以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个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带领学生展开实践学习,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联系

有了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德育教育的开展将会顺利很多,且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为了进一步极强德育教学质量,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多展开细致的观察,在现实生活中去探寻传播传统美德的优良行为,并加以学习,促进学生自身道德品质的有效提升,同样,教学目标也能够有效达成。

(三)教师要探查学生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心理健康教学方式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

在德育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效提升德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学高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有利的环境,确保学生在高效的德育教学课堂中,升华政治思想,学习美好品德,促进自身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

[2]顾文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教育,1998(2):22-23.

猜你喜欢

积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浅谈雾霾与经济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