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例谈
2019-09-10林惠婷
林惠婷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教育作用。民间游戏作为一种生动独特的游戏形式,富有情趣,形式简单,便于操作,易为幼儿接受。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还包涵着传统美德与人生智慧,处处体现着当地人的生活气息。民间游戏作为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具有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地方性、自然简易等特点,其蕴含着“平等”“公平”“游戏规则的监督”等民间游戏精神,是个体所追寻的精神食粮,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以下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社会发展目标,结合个别游戏案例进行的阐述。
一、在游戏中促进同伴交往
两个班级的游戏——草地上的邂逅
今天,大2班和大4班的小朋友不约而同来到草地上玩。两个班的小朋友没有一起玩过游戏,今天的偶遇令他们又惊又喜,很快就热情地互相聊了起来。
泽泽:你们为什么要来这里玩?
大2班幼1:我们玩猜拳跨步,要在草地上才比较好玩。
杭杭:我们在草地上玩扔沙包才不会摔倒。
大2班幼2:我们在瓷砖地板上玩老是打滑。
杭杭:这个地方有点小,但是现在两个班都要在这里玩,那要怎么办呢?
泽泽:以前都是我们班自己在这里玩的。
大2班幼1:我们以前也没遇到你们。
由于没有这样的游戏经验,两班的小朋友都在发愁。
桐桐:大4班的过来,我们商量一下怎么办。
看到大4班的幼儿在讨论,大2班的幼儿也主动聚在一起商量了起来。讨论过后两班幼儿进行了沟通协商,最后的结果是在草地上画一条中界线,大2班在右边,大4班在左边。
案例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重视发展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它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民间游戏具有不受场地、人数限制的特点,在培养幼儿协商解决纷争、增强合作意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能让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合作带来的愉快感。显然,两个班级的偶遇让幼儿非常兴奋,幼儿园实行户外分区活动,难得两个班的幼儿同时在一个地方活动。虽然不在一个班,但三年都在同个年龄段,平时偶尔会有交集,彼此也都不陌生。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体现在与本班同伴的交往上,也体现在与他班的小朋友友好协商、解决问题上。两个班的幼儿对于如何选择场地这件事情,他们友好地互相商量,还互相谦让请对方先选,这是传统礼让美德的开始,也是幼儿良好的群体相处关系的萌芽。今天的偶遇看似会产生不可避免的争端,但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两班的幼儿能够进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了合作的目的,让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场两个班级友好共用游戏场地的情景,两个班级的幼儿互相传递着正能量:友好聊天,互相谦让,互相协商,自主解决问题,表现出了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这或许就是传统民间游戏的力量,“润物细无声”,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传承了友好礼让的传统美德。
二、在游戏中学会关心他人
“跳房子”——我们这样玩“跳房子”
辰辰和翔翔两人一起玩“跳房子”。翔翔说奶奶教他的方法是将沙包从手心翻到手背上,于是他就自己翻了起来,他一下子就做到了。可是辰辰想把沙包从手心翻到手背上,一直都没有成功。
“你的沙包翻得太高了,要轻轻地抛,这样才能接住。”翔翔对辰辰说。?辰辰轻轻地翻了几次,把沙包抛得低一点,可还是没有接住。“可是我翻低了还是接不住,那我都不能玩了。”辰辰有点难过,“我可以把沙包捧在手心上吗?”辰辰接着问。
翔翔:“不行,谁用手心都可以抓住沙包,沙包都不會掉,太简单了,一点挑战都没有。这样吧,我们今天就不要翻沙包了,直接把沙包放在手背上。以后我再教你翻沙包,等你翻会了,我们再来玩。怎么样?”“好,这个办法好。”辰辰也开心地同意了。于是两个人开心地进行游戏。
后来,总是能看见翔翔在教辰辰翻沙包,成功时,两个小朋友会跑来和老师分享喜悦之情,老师会给予表扬和鼓励,终于有一天,辰辰和翔翔早上在玩跳房子的游戏时,辰辰是将沙包翻到手背上进行游戏的,我想这是两个小朋友共同努力的结果。
案例分析:
现在很多孩子有霸道、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还有的大学生智商高、情商低,不懂得理解包容别人、不懂得与人良好沟通相处、不懂得团队合作和担当责任,因而在社会上碰壁,工作、生活中体会不到幸福感。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品质,比给孩子任何财富都重要。在民间游戏中,学会关心尊重别人是幼儿友好合作的首要条件,这里的“尊重”包含对同伴及老师的关心与尊重,这种相互的关心尊重为幼儿的友好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心理环境。翔翔在家里和奶奶玩过用沙包跳房子,他已经掌握了翻接沙包的技巧,当同伴做不到时,翔翔能主动、耐心地教同伴,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将沙包从手心翻到手背上,必须具备眼疾手快的能力,这对于第一次玩游戏的辰辰来说太难了。为了可以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在辰辰多次尝试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两个孩子互相协商,对游戏玩法、规则进行调整:用另一只手将沙包放在手背上就可以跳,使得游戏得以进行下去。翔翔没有因为自己已经会了不同意修改规则,而是提出合理的、适合自己和同伴水平的方法来配合辰辰,说明翔翔能为同伴着想,这是同伴一起玩游戏的前提,也体现了大班幼儿协商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也不忘挑战自己,通过练习翻沙包,最终完成对他们来说有挑战的游戏玩法。
三、在游戏中增强主体意识
《报喜》——我是民间游戏小老师
孩子们对“报喜”游戏的兴趣持续升温,不仅在幼儿园玩,在家里,他们还当上了小老师,通过示范玩、讲玩法、画玩法、大带小等不能方式,带动家人和邻居一起玩民间游戏。家长们纷纷反映这个游戏不仅有趣,而且在游戏中孩子的胆量、专注力、观察力也得到了发展。他们把幼儿在家里玩游戏的小视频、照片发到了班级群与其他人共同分享。
案例分析: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第一条目标指出:“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将自信心放在首位,可见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自尊、自信、自主是联系在一起的,增强幼儿的自尊心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能激发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民间游戏简单易学、口耳相传的特点让幼儿获得了“自由”,并体验到胜任感和成就感,这种体验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能够自主地解决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往都是家长教幼儿玩游戏,这次却是幼儿教家长玩游戏,可见他们对“报喜”游戏是多么喜欢,这个流传于我们本地的民间游戏在幼儿身上得到了传承。即使是大班的幼儿,要将游戏玩法准确地表达出来也是有难度的。但是从幼儿的反馈中以及家长上传的视频、图片,可以看到幼儿都很努力,他们想出各种办法教玩法,讲解规则,甚至还用到数字、图画、图表、符号、游戏情境图等方式辅助自己的讲解。家长们在班级群里交流,都说从来没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专注、耐心过,还有的说家里现在特别热闹,邻居家的孩子、亲戚家的孩子都要来玩“报喜”。可见,民间游戏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游戏中幼儿的自尊、自信、自主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大人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征能力、示范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自信心、专注力也得到了增强。民间游戏不仅在幼儿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年轻的家长们间又何尝不是呢?
四、在游戏中强化规则意识
“跳房子”——“较真”的男孩
今天早上,凯凯和堃堃正在跳8格房游戏。“你看,你踢的石头已经压线了,你输了,换我了。”凯凯说。“我才沒有压线。”堃堃反驳道。两个小伙伴趴在地上,睁大双眼争论着有没有压线的问题。最终确定堃堃的石子真的压线了。“我们玩游戏之前不是说了游戏规则,说压线就要算输,要换人的!”凯凯说。“我们没说。”堃堃说。
两人又争执不下,最后他们协商决定先停止游戏,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并把规则画下来。两人约定要一起遵守规则才能玩游戏。两人边商量边画规则,画好后贴在板上,挂在旁边的墙壁上。玩之前他们又一起看着图念了一遍两人一起定的规则,才又开始游戏。这次游戏,没有再听见两人的争吵声。
案例分析:
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是其社会性适应的基本内涵,关系到个人生活幸福和将来的事业成功。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规则意识的培养又是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纲要》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在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及能力的执行胜过其他活动,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集自由性、趣味性、娱乐性、创造性于一体,这些特征与幼儿好奇、好玩、好动完全吻合。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石子是否压线?经过对现场进行仔细勘察,他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压线了是否要淘汰?虽然有争论,但能在争论中解决问题。同时他们已经有了“口说无凭,立字为据”的社会规则意识。经过协商,共同制定出游戏规则,并且在游戏过程中以规则自我约束,互相监督。这就是大班幼儿的游戏,对规则的遵守是好好玩游戏的前提。当他们把这个方法分享给全班小朋友的时候,大家都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在之后的蘑菇房、九宫格房、竹条房等游戏中也出现了幼儿自己表征的游戏规则,并且挂在了相应的游戏场地旁,可以让更多的小朋友用到这些游戏规则。如果在游戏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他们也会对这些规则进行调整。自己协商制定游戏规则,不仅让幼儿的规则意识增强了,表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既能够有力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让幼儿自然接纳家乡文化,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幼儿园中积极开展民间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