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2019-09-10农科锋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7期
关键词:文意文言文教学

农科锋

摘 要:初中教材所选文言文系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为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却让学生深感其“苦”,探究其因在于教法死与学法死。本文就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提出自己的策略:一、着力于诵读积累以悟“文”;二、着力于有趣的活动设计以悟“文”; 三、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三要三不要。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名家美文篇目里,有泰山的壮美,有世外桃源的宁静;有小石潭的悄怆幽邃,有洞庭湖的浩浩汤汤;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有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立功之豪迈气概……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这些倾注了无数古人心血的诗篇佳作,脍炙人口,传唱千古,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可谁知,到了今天,文言文却成为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难以忘却。然而苦从何来?首先苦在教法死——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以背诵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其次苦在学法死——死记硬背,在教学中只剩下了对付考试所需的字、词、句,文言文教学演变成了机械化的操练,如是何趣之有?何味之有?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困境,教师亦陷入困惑之中。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着力于诵读积累以悟“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记诵诗词散文名句佳篇,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着力于记诵积累以悟“文”。但未解其义未悟其文就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几种引导学生诵读悟“文”的方法:

1.反复诵读以悟文意:一读读准字音,解决文字障碍。明确通假字要读本字字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读yuè。二读读出句读。正确地进行朗读停顿,首先需要在平时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感。其次,在进行节奏划分时,一定要参照各句的句式特点,把握特征,按照不同的停顿规律标出各句的停顿。第三,要结合句意理解来划分节奏,不能只看句子的外部特征。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袁宏道《满井游记》)。三读读懂文意,读出感情。如“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要读出字里行间作者的抑郁感慨之情。

2.通读全文以悟文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时代背景,通过对文本的初读、再读和品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感悟历代迁客骚人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以及厚德载物的凝聚精神。比如学习《愚公移山》则要启迪学生学习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读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需引导学生感悟其身处困顿却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

3.疏通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以悟文意。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初中学生大都会望文生义,理解为“将军身经百战而死,壮士十年征战凯旋而归”,故必须进行疏通,让学生明确上下两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古汉语中一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着力于有趣的活动设计以悟“文”。

1.读的有趣活动: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读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分小组读外,还可以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快读、慢读、高声读、轻声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以及摇头晃脑读、指手画脚读等。

2.译的有趣活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讲究“信,达,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具体方法——“六字法”:留、补、调、换、删、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补上的内容多用括号括起来。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都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而前者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学文言文要“三要三不要”:一是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不要越俎代庖把很多该由学生自己动手的事,都由老师和一些辅导资料给帮忙代劳了。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不要一字一句讲解,面面俱到满堂灌输,惟恐漏掉一处。三是要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要题海战术,答案再现。

四、结束语

总之“ 教有法而无定法”,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肤浅认识。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尝试。笔者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切忌“兩死”——教法死、学法死,力争“两活”——活教活学。正如棠湖中学刘勇老师所言,学习文言文要学得“死去活来”。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

[3]《知识集锦·语文》 吉林摄影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4]《文科爱好者》2007年第12期成都教育学院《文科爱好者》杂志社2007年6月出版.

[5]《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长春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

[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新世纪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猜你喜欢

文意文言文教学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