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馆校结合视角下的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开展

2019-09-10梁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7期
关键词:博物馆

梁清

摘 要:近年来国内新兴研学教育,而博物馆在当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校外学习场所。研学活动的开展基于社会公众文化意识地不断提高,政府对此也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博物馆研学的实际成效,与馆校结合的程度是有关系的,需要博物馆与学校不断加强合作,对研学教育的模式进行创新发展,更好地促进课程开发以及学生参与,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在研学活动中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学生参与到研学活动中,可以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分析在馆校结合的情况下,博物馆如何有效开展研学活动,希望对博物馆开展馆校结合研学活动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馆校结合;博物馆;研学教育

前言:近年来国家不断鼓励和推进研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全国各地诸多的博物馆参与其中,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教育部门发动的研学工作,对博物馆来说是一种机遇,对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助力,馆校结合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培养会更加有效,需要双方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将博物馆开辟为学生学习的校外课堂,让学生素质有显著提升。

一、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开展现状

(一)博物馆成为研学教育中的校外课堂

从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上看,其实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场所,要负责文物的保管、教育宣传以及科研,其中对民众特别是对青少年开展历史和科学文化的宣教,是博物馆主要职能之一,与研学活动的开展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从教育的内容上展开分析,学校教材是按照课标进行分类教育,博物馆则是通过实物以及实践,对民众展开体验式教育,与当下的教育理念也是符合的。因此诸多的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与研学。让博物馆成为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校外课堂,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1]。

(二)历史文物类和自然科技类特点各异

学校教育本身有文理科的区分,博物馆其实也有这种分类,国内的博物馆有历史文物以及自然科技两种主要的类型,故宫博物馆就是属于前者,而中国科技馆则是属于后者。历史文物类的博物馆,主要是对历史文物进行展示,经过对文物的展示,宣传某个领域的历史发展以及演变。自然科技类的场馆则是更加注重体验式互动,对自然科技的内涵进行展现。两类博物馆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2]。

(三)博物馆的研学效果差异明显

首先就是区域资源失衡,国内的一级博物馆以及重要的科技博物馆,集中在东部大城市,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学生参与到高水平研学活动的机会是非常少的,成本也非常高。另外是组织方式上,研学活动的成效与馆校合作的程度是有关系的,馆校合作密切,学生在博物馆中的学习收获就会更多。若是双方缺乏沟通以及配合,就会导致学生的收获非常有限[3]。最后是教育内容方面,不同的博物馆在教育资源以及资质水平上是有所不同的,受到组织者专业性的限制,博物馆开展的研学活动在水平上是有差距的。

(四)馆校双方在研学活动中的合作有待提升

博物馆以及学校在教育目标方面是有着高度一致性的,重点服务的群体也是有一定的重合性。这种情况下博物馆和学校才能展开合作,共同促进研学活动的开展。教育部门结合研学活动,提出了一些要求,与博物馆功能属性也是一致的。在近年来逐渐拓展的研学活动中,管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双方的合作不仅仅是组织参观或者挂牌认证,还在青少年教育中,加强课程开发以及理论创新,让学生的研学更加注重知识性以及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馆校结合创新研学教育模式

(一)课程的科学开发

国内的博物馆种类是非常多样化的,博物馆也有自己的优势以及特征,特别是专业博物馆以及自然科技类的博物馆,在这些博物馆中展示的内容,与学校课堂是非常不同的。博物馆研学要注重课程的开发,双方需要在研学内容、方式、师资、路线等各方面,展开科学的研究和论证。课程的开发需要双方的密切合作,对学校而言,研学课程可以成为学生在博物馆中学习的重要教材,对博物馆而言,这些课程则是可以选择运用到本身的教育工作中。双方开展课程研发,要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到博物馆研学,实现“动手做,做中学”,运用好探究式启发式学习,这样学生各方面能力会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锻炼,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二)学生的有序参与

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校通常是在假期中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的研学活动。博物馆的受众则是全年龄游客,在假期中,博物馆面临着客流高峰,此时组织开展研学活动,既增加了博物馆的接待压力又影响了研学活动效果。因此,双方需要趋利避害总结出更加合理的活动机制,让博物馆的优势资源可以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可以舒适地参加高质量的研学活动。对博物馆来说,可以开发出网络预约的系统,对观众和研学队伍进行区分,在时间以及路线上要进行错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學服务,不影响其它游客在博物馆内正常参观。

(三)成果的共同转化

博物馆开展研学服务,这是教育领域的一种新事物,也是博物馆领域的一种新现象,从理论到实践,诸多的成果都是需要馆校双方加强利用和转化。博物馆要注重精准分析,对自身的展览展开绩效分析,合理采纳受众特别是学生的意见。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会带来诸多的师生团体,对博物馆的建议将会更加直观,博物馆可以根据师生的意见改善展览模式以及活动内容。对学校来说,博物馆的各类资源也是促进教学的重要助力,教师可以借助博物馆研学,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结论:总之,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开展,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学校和博物馆双方合作开展的教育活动,博物馆研学的效果与双方合作的程度是有关系的,在日后博物馆研学中,要注重双方的密切合作,共同提升研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利用好双方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文婷.基于展品资源,引进STEM教育理念,对接课标——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4(01):43-48+85-86.

[2]朱幼文.“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J].中国博物馆,2018(04):91-98.

[3]李雷莉.馆校结合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探究——以对广西地区民间美术元素观摩研探活动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8(07):82-83.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