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现状及问题
2019-09-10李如
李如
在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时间是衡量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可以作为一种用以研究教师行为与意图及学生学习活动的分析维度”。因此,对课堂教学时间有正确的认识,从农村小学实际情况中,提出与归纳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是有效进行教学的第一步。根据农村特有的教育模式及现状,归纳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上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造成课堂时间流失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木的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实践,没有教师对教学的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难以顺利进行的。可是对于课前教案设计,教师们还是会有一些问题的存在。
1.课堂教学目标偏离
年轻教师容易出现对教材解读不深入的状况,第一种情况是教师一堂课的教学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不能把重要的教学点进行详细的分解;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本知识点缺乏深入理解,只知道全盘讲授,出现课后拖堂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案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目标不符合这是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情况。也就是对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只是在教案中有所体现,为了应对上级检查而停留在表面上,在课堂教学中这三维目标大都不能完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偏离还体现在教师不顾实际情况,依照教參来做出教学目标的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目标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特别是数学课,教师虽已认识到三维目标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的作用,也有对于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意图,但是由于很多外在因素的拖累,使得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将教案设计中的三维目标全部实现。
2.教学环节松散
(1) 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当
新课堂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似乎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永恒,其重要性能帮助学生记忆和形成知识点的联系。可是如果花费过多的时间在上面,从而耽误了新课的教学,就会是“捡芝麻丢西瓜”的情况了。可事实是在农村,有些教师通常备教案不备时间,没有对教学内容及时间进行有效的分配,导致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运用不合理,对于课堂时间的管理没有准确的把控。
(2)导入与现实情况脱节
农村在有些方面闭塞,教师易固步自封,照本宣科。教学时没有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对教科书上有些情境例子不假思索的导入教学,易出现学生不理解的情况。有时教师的问题导入目标指向不明,导致学生在思考方向上产生偏差,教师又需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引导,造成课堂教学时间浪费。
(3) 课堂小结不到位
课堂的小结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农村小学教师大多会忽视了这一环节,往往是因为教案设计时不重视或是课堂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导致后面没有时间来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个有效的总结。就算时间充分,课堂小结却没有做到让学生认真去回顾及串联本堂课的知识点,其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总的来看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效果。
3.教学活动设计准备不足
提倡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教师有意识去对课堂教学做出改变,这是好的方面,可是一件事情的最终结果不是由预想的目标来决定,而是由完成的过程及付出的多少来确定。大多数教师有想法去设计新的教学活动,给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可这只是课前的初步规划,备课时却对教学活动设计不精细。在没有认清楚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盲目实行,太高估学生能力,以至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到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还是得由教师来揭示活动探究结果或学习知识点。还有的教师课前活动所需要的东西准备不充分,导致教学活动的无序或失效。如果教师并没有理解“新课堂”的真正内涵,盲目地追求其表面形式。在缺乏对“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的前提下,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热闹活泼, 这样只会是花了更多时间,而最后的结果是失败而徒劳的。
4.无效提问频出
有人说:“教师要有意识去养成说正确的口头禅。”什么是正确?应当是有利于自己课堂教学的话语。有些老师的口头禅对教学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是打扰课堂教学氛围的提问语言,比如:“对不对?好不好?等”。而另一方面是教师不善于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是繁琐的毫无意义与目的的问答,教师占有的时间少了,可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效果还是没有出来。可贵的教学时间就在教师问一学生答一教师再问一学生再答,众多质量不高的,导向性和启发性不强的提问中流失了。
(二) 课堂教学掌控偏差, 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管理重要的一点是课堂教学的掌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上好一堂课,会有诸多方面的要求,可往往却因为课堂教学出现差错,造成课堂凝聚力的分散,在实践的考察中,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管理也常是漏洞百出。
1.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是用一种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教学,可在农村小学,常发现有些教师恪守陈规,整堂课没有一点生气,只有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参与度不高。而相反有些教师学着去改变可却是“东施效颦”,亦步亦趋,看起来学生参与度很高,实则把各种问题答案可能性定死,这也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打压,学生很难获得较高水平的成功体验,专注学科时间不足。有的教师把学生当做盛装知识的容器,通篇讲解,觉得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学到更多。其实在有些知识的学习上更适合去运用其他方法,而事实是教师们为了各种方便,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2.教师技能不熟练
教师技能在教学设备落后的广大农村小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还只有一块黑板和几支粉笔的农村小学时,教师写字的速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有些教师写字速度太慢,总看到他背对着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精力的集中,也会影响整个课堂的管理。特别是在低年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几幅简单而能迅速画好的简笔画, 这不但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能简化一些复杂的文字板书。可最后发现,农村教师在这一方面完全缺乏这种意识,或是因为不会画从来没有去尝试。而在教师语言上,年纪稍大的老师不善于用规范的普通话,而是满口不雅又哕嗦的当地话。 有的教师口头表达能力不过关,表述不精练、不流畅,一个问题反过来复过去也说不清、道不明。所以在农村小学有些教师教学素质不高,教学技能欠佳,在课堂教学中因此而耗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时间管理问题。
3.纪律习惯与课堂教学的对立
常有教师会抱怨:“课堂纪律的管理很花时间,甚至导致课堂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对于这种情况,整堂课只见教师在上面咆哮,而学生们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这样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教学管理方法,效果很差,把对学生纪律习惯方面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时间来对立,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4.年轻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缺乏
课堂的教学有预设与生成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可有些年轻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课堂中遇到一些偶然的事故,慌慌张张,导致整个课堂因为这件事而停留。还有的教师就是不会利用课堂中意外的教学资源,就算课堂上出现了有利于自己教学的问题,可是缺乏这个敏感度,往往急于回到原有的预设课堂而强行进行扭转,这种行为的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