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探讨
2019-09-10王国庆付建亮
王国庆 付建亮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建设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确保地基基础设计的质量也成为了相关部门人员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地基基础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基础的选型和造价,因此,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持力层;地基基础设计
目前,工程建筑质量得到了相关部门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地基基础的设计作为确保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科学合理的设计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能够将地基基础优势在建筑工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应该对其设计的要点和注意点充分掌握,以此来确保地基基础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
1.1地基基礎施工
建筑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只有牢固的地基才能支撑和稳定庞大的建筑物,建筑地基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是建筑物最下层的起支撑和稳定作用的部分。建筑物基础起到了将建筑荷载往下传导的作用,它直接跟地基相连接。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需要保证地基稳固、完整与完好,所以在每个施工的环节中,要把关施工的质量、管理及技术。一旦出现不达标地基,必需进行加固达到建筑本身所需要求。
1.2建筑工地地基施工的特点
1.2.1建筑事故多发的特点
当前的建筑市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建筑施工安全保障和建筑物的质量问题最受关注,这些问题导致的建筑事故也多有报道,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时对地基处理不够重视,技术不够完善,这就迫切的要求地基处理技术和施工技术的完善。
1.2.2地基处理需要考虑差异性的特点
由于国土跨地面积较大,因此各个地区间的自然地理差异较大,导致总体土质类型较多,差别大。
不仅地质结构的构造上有冻土地、软土地、盐碱地等等这些不同的地质,同时各地气候也有所不同,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也有诸多不同,而且一些自然地质灾害也会改变地基,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这些因素使得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
对建筑工程地基的施工勘探以及施工有极高的要求,使得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技术问题。
1.2.3地基处理中问题可能会有遗留的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过程往往是相互依托和环环相扣的,因此问题若是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无法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将会造成地基处理遗留下的潜在问题,给房屋建筑工程以后的施工埋下安全和质量隐患。这对施工过程中细致的勘测,及时的检测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1.2.4施工过程难的特点
纵观整个建筑项目的整体,要从各个问题入手并逐一解决,其中关系到整个建筑质量的关键部分就是地基处理的好坏。因为在整个建筑中,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然而,由于地基施工主要是在地下进行工作,所以在处理难度上较大,并且地基处理时一个疏忽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发生重大的事故且质量上存在危险。
1.2.5施工中一旦发生问题则很严重的特点
建筑基地作为一种基础类工程,在进行完工程建设之后,必然会对其进行检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发现了地基施工部位的缺陷,也难以对其进行修整。这势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地基施工产生了风险,却没有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则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人身伤亡等严重性后果。
2常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现今大型建筑物及重要性的建筑物较多的运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来建设建筑物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可以通过桩基将整个建筑物的荷载透过土层传达到深层而又坚硬的土层上,从而避免了因浅基础承载力不足而导致地基变形等技术问题。现分别论述几种不同的桩地基技术在建筑物地基中的应用。
2.1静压力桩
传统的打桩技术,由于存在机械的噪音和环境的污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建设环保和环境的要求。静压力桩技术是用一种较高的静压力作用于预制的桩节上,使其慢慢地被压入施工建筑物地基层中的压桩法。此种沉桩技术主要应用于比较松软的土壤中。由于其超静音的特点,施工时几乎无噪音的污染、振动也非常的小,特别适合应用于建筑物密集和居住人口密集的居民居住点,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干扰周围的环境和扰民。其在实际施工时的超级环保和高效高质的诸多优点,使其成为现代城市改造和大型工程建设首选和主要沉桩技术。
2.2振动沉桩
振动沉桩,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振动器所激发的振动力,振动桩身,使其周围的土基发生共振,破坏土壤原有的排列和组合,或收缩、或移动,桩体就依靠自身的重力和振动力来完成入桩土中的动作,最终形成稳固、牢靠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此种沉桩技术,只用到了振动设备,无其他高端的设备来辅助,结构就比较简单。这样一来,其体积必然就小,重量必然就轻,这就使其很方便的搬运,有更好的安装适应性,且运营成本低。加之其高效的施工速度和高质量的施工水平,这种振动式的下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的振动打桩技术可以应用起重设备技术,将钢板桩打入地基中。为了减少设备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振动的方式应以“重锤低击”为主。
3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3.1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更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则用独立基础可能比筏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可选用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3.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4结束语
目前城市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建筑也开始向高层和超高层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这对基础工程施工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质量的基础施工才能有效的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强度,所以需要加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努力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强化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从而打造出高效、优质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王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门窗,2013,06:191.
[2]聂国东.关于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加固技术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7:177+179.
[3]陈凯.探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4,0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