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作业“焕发生命活力”!

2019-09-10沈庆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0期
关键词:布置作业家长

沈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业设计不仅力求简明而且要有实效,还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等各种滋味。作业不应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需要。

一、数学作业复杂变简单、枯燥变趣味

多数数学作业是枯燥而复杂的,如何使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作业的形式上应多样化,以此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要设计求同练习和求异练习、顺向练习和逆向练习、书面练习和操作练习等,比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在相当长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常常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试图在多次的强化练习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殊不知,这样不仅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相反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往往把学生训练成僵硬的学习呆子。因此,学生的数学作业不能单纯地从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必须考虑作业的质量,力求事半功倍。在布置数学课外作业中,我力求少中取胜,不搞“题海”战术,不搞重复练习,努力做到一类不做多题。为此我常跑书店,买有针对性的书籍,从“题海”中精选数学题,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作业资源,以此来确保作业的质量,从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分数问题”后,我布置如下的家庭作业:出一道关于分数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解答,在家里找出有关分数的东西,学生合家长一起互相批改。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课堂相关知识的把握情况,又让学生在与家长的相互交流中巩固了知识,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每当我布置完作业,学生们常常雀跃不已,因为他们觉得数学作业比其他作业少而有趣。

二、数学作业布置实效化,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身边物体如房子、家具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数学课“统计水资源”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节约用水的倡议书。既让学生学的有意思,又使学生懂得节约用水的意义,符合“二期课改”的目标。

(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教学“圆”一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找出家中的圆形物体,量出相关数据并计算出它的半径、直径;教学“测量物体的体积”一课后,可以布置如下作业:选择一些不规则的物体,如苹果、篮球等,测量出它的体积,并把试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灵活运用了知识,发展了自己的能力。

(4)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房间、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进行测量和计算面积,并思考:你认为这房间、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三、数学作业新颖化、层次化

1、新颖化,让学生学的有意思

再好的内容和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作业布置也要常换常新,以“新”吸引学生。在作业布置中,我注意把选择、填空、作图、解答、操作、探索、开放等题型经常变换,自学类、复习类、巩固类作业互相穿插,知识类、生活类、资料类作业互相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如在学生学习“方程”后,我设计了一道“找座位号”的游戏性作业:“小胖接到小巧打来的电话,邀请到电影院看电影,小巧说,他的座位号是210号。可小胖到电影院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座位号都是一些方程运算,你们能帮帮小胖找到座位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座位号”、“小羊闯关”、“小壁虎找妈妈”、“登山”等带有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答题的技能。

2、层次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合适的学习内容

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教师应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充分预设、精心设计,尤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发挥最佳效益。例如在教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行程应用题时,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例题1教学用非常直观的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第二层次,通过例题2相遇问题教学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解决,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一个难点。教学前,我们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预计,感觉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设计分层作业的时候.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教材,适当提高。

四、数学作业的评价要多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真心的帮助和激励一定会让孩子受益终生,人性化的评价有时也许是孩子一生重要的转折点,让孩子刻骨铭心。

1、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性

曾经有人赞叹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体验到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在评价作业时,可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巧用评语。

2、体现学生评价的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变得自信。

a,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采用星级评定方式:作业正确率高、书写认真的得三颗☆;作业正确率高、但书写认真的只能得二颗☆或一颗☆;为了鼓励差生、培养尖子生,又规定作业有错、但能及时更正的也可得一个☆;作业时做到一题多解、方法巧妙的还可多奖一颗☆。

b,同伴评价,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竞争意识。互评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批改中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竞争意识。

c、调动家长评价的积极性

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架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求学生把作业本送给家长看,让学生和家长把对老师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写在作业本上,做到教师、学生、家长互动,使作业本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互动对话的渠道。

数学是一门智慧的学科,作為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反思、探索、发现、总结一切与教学有关、有帮助的信息。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地方。“快乐作业!”一直是我倡导的理念,相信只要在我们不断努力下,数学作业一定能发挥它的能量,焕发出耀眼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布置作业家长
快来写作业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