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激发
2019-09-10马亿燕
马亿燕
大家都知道“要我学”远不如“我要学”,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要从培养兴趣开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这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外,还要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如:生动有趣的导入法,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巧妙设置情境法,尽量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恰当运用一些教具,一段录音、一幅图画、一张幻灯片、一段录像等,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还有引发联想想象法、角色互换法、小组讨论法等。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实现育人目的的一个根本。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必要条件。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要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打消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入手、怎样钻研、怎样学习各类文章、怎样复习、怎样创新等。)要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自己解决,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他们一辈子受益无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想学,才会爱学。只有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宽松的教学氛围,适宜的教學情境,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想法、做法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地活跃,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这种氛围的营造者。营造这种氛围,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思考、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评点、鼓励。我在教《宋定伯捉鬼》一文时,让学生评价一下宋定伯,一个学生说:“宋定伯阴险、狡诈。”一语惊四座(教参中这样定论宋定伯:“他大胆、沉着,很有智慧,令人喜爱。”)。惊讶之余,我让该生说明理由,他说: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还把鬼卖掉……试想,如果没有平日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怎会有此创新意识呢?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问题的意识性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会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的教师不敢让学生质疑,就是怕学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把自己问住。其实,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先存起来,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当然也要教会学生正确质疑的方法,例如,可以从文题上质疑,可以从字词句上质疑,也可以从主题上质疑、从标点符号上质疑、甚至从写法上质疑等等。总之,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增强问题的意识性。
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体性学习的过程,主体性学习存在着个体性差异,在进行个体性学习时,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有时对问题的见解不够全面,也有可能在某一些方面产生疑问。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个性学习得到有效互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的思维活动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离开座位到其他小组寻求答案,也可以带到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继续深入探究。“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由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拓展为集体思考解决,许多争辩就在讨论中产生,在学生的思考被激发后,往往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讨论中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六、让学生拥有评价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各种评价,这是师生交流所不可缺少的。对一个问题的肯定与否定,教师不应轻下断言,而应多让学生自己去明辨是非,不能养成事事都跟教师“核对真理”的依赖心理和习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做到自我评价、同学间互相评价、师生间互评相结合。这样,学生可看出自身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并能认真改正自身的错误,积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认真研究的习惯。
通过上面的做法,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主体意识得以增强,既发展了个性特长,又克服了学习中的惰性,使学生会学、善思、勇创,从而全方位提高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