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如何借助实验启发认知提升效率

2019-09-10白琨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7期
关键词:效率化学实验

白琨

摘 要:我们平时认识到的形形色色的世界是宏观层面的世界,而化学中的世界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微观层面的世界。在微观世界里,学生可以学习到生活中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物质发生变化所需要的条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教师必须借助实验,让学生全方面的理解这些变化过程,提升化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效率

一、引言

在长久的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前人们不断丰富了其内涵,理论知识也越来越多。化学与其他文学类科目有所不同,它主要研究微观层面的事物,其中包含的知识也更为抽象。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倍觉困难,而且枯燥乏味。而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理解的最佳方式之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验学习化学会让化学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来源于生活,在化学学习时还要回归于生活去,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借助实验启发认知的重要性

(一)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传统的化学教学都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纯靠死记硬背。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化学学习内容會越来越多,学习难度也会逐步提高。长期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甚至还会产生厌倦心理,对化学学习再也提不起兴趣。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令学生思维渐渐硬化,也不愿意去主动思考问题。

而通过实验启发认知就将学生学习的主导权归还到他们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事物能力、处理问题能力都大大提高。这正符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本就对其充满着好奇心,但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学生感到失望,认为学习化学不过是给他们增加了学习负担,对他们的学习道路并无益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厌倦学习化学时,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授课都会倍感乏力。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纵有满腔热血也无处可使。

因此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时,教师就展开实验教学至关重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个个新奇的变化——青苹果遇到碘水会变成蓝色、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口气水会变浑浊等等。当学生看到这些奇妙的变化过程时会好奇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此时教师再展开教学学生就会对学习新知识充满兴趣。尽管化学中包含了许多难以理解的理论,但只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些理论都会为学生所掌握。

(三)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化学与其他科目相比较而言本就是难度比较大的一门科目,教师在教学时会面临许多问题。再加上初中生是从九年级才开始学习化学的,之前毫无学习基础,教师在延展化学知识时学生很可能一无所知。九年级还是初中冲刺的最后一年,此时学生的学习压力是最大的时期,如果教师教学不得当还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令学生疲惫不堪。化学教师要学会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

实验教学法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理论知识最适当的方式之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通过组织实验能让学生理解一些复杂公式的构成原因;能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实验方法;能让学生自己验证在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教师在实验中辅之以口头讲解,学生就能真正全面掌握化学书本知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三、初中化学借助实验启发认知提升效率的方法

(一)教师在课前组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学导入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表述的方式导入课堂主题,这种方式太过简单,难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将实验融入到教学导入当中去,为课堂营造一个充满好奇、充满热情的活跃气氛。化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选择化学实验时也要尽量与生活相关。当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事物都能发生如此奇妙的变化时会更加感兴趣。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导入课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食醋除暖水瓶中水垢的实验作为课堂导入。暖水瓶水垢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比较常见的盐,而食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二者能够发生反应,最终去除掉水垢。在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当中,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并愿意在课堂中继续去了解一些反应。当学生对化学充满兴趣时,学生会更加主动去学习,课堂也会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二)教师在课中组织实验,加深学生理解

化学主要研究微观层面的问题,其知识内容也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时难以理解。在化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反应,如果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也无法在今后的生活中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通过实验加深学生理解,让学生学有所得。

1.师生互动完成实验

化学中的有些实验比较危险,尤其是一些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学生极容易弄错甚至弄伤自己。在进行这些实验时,应该让教师动手完成,学生在同教师互动中学习。比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这一章节时,会学到稀释浓硫酸这个内容。浓硫酸的腐蚀性极强,教师在操作时,要将正确的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将浓硫酸沿容器壁缓慢注入到盛有水的容器中去,并用玻璃杯不断搅拌。此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问学生,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是将浓硫酸注入水中而不是水注入浓硫酸中呢?学生一边观看实验一边思考问题,学习效果显而易见。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学生自主实验也能收获较好的学习成果,在学习“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学生之间两两分组,一个学生负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另一个同学负责对照比色卡将这些溶液的酸碱度标志出来,并按酸碱度的强弱进行排列。教师在选取溶液时最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水、肥皂水、石灰水以及食醋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蕴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化学奥秘。

(三)学生在课后自主实验,验证课堂知识

学生学习化学最主要的目标并不是应对考试而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初中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地,课后则是学生验证课堂学习内容的天地。要想借助实验启发学生认知,还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验证才能达成这一目标。

在生活中,学生可以借助许多客观条件进行验证。比如在学生学习过酸碱中和的知识后,就可以自己在吃面的过程中进行体会。加入醋后的面口感会变得更佳,而且更利于消化。当被蚊子咬后,用肥皂水对伤口处进行清洗会减轻痒痛感。学生还可以动手用紫罗兰验证溶液的酸碱性,看看是否与教材所述相符合。学生在自主验证后,会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化学当中的抽象概念比较多,教师要通过实验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互动,既要引发学生思考,又要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到化学的奥妙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兴国.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J].学周刊,2019(27):101.

[2]陆玉涵.实验让初中化学课堂“动”起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9,29(03):37-38.

[3]黄清池.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233+235.

猜你喜欢

效率化学实验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