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和盆腔炎有啥关系?
2019-09-10潘诗英
潘诗英
有的女性去医院进行B超检查,一开始检查结果是盆腔积液,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检查竟然变成了盆腔炎,这是什么原因那?其实盆腔积液是导致盆腔炎疾病的一个原因,盆腔积液如果是病理性的,大多数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者盆腔炎导致的,同时盆腔炎病症也会引发盆腔积液现象。由此知晓,虽然盆腔积液和盆腔炎属于两种疾病,但是这两种疾病能相互的进行转化,进而互相影响。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些关于盆腔积极和盆腔炎的知识。
一、盆腔炎分慢性和急性两种
盆腔炎病症是指盆腔腹膜、生殖器官以及子宫四周结缔组织出现炎症,主要部位包括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等,炎症有可能局限在一个位置,也有可能多个部位同时出现炎症,根据发病的过程可分为慢性盆腔炎和急性盆腔炎两类。
(1)急性盆腔炎:临床症状有发热、下腹痛以及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等,腹痛症状表现为持续性,且在活动后有疼痛加重现象。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头痛、高热、寒战以及食欲不佳等。月经期间发生急性盆腔炎的女性还会出现月经量异常增多,并伴有经期延长现象,如果女性盆腔炎被包裹后还会出现盆腔脓肿症状,进而压迫局部,引起一系列不良症状,压迫膀胱部位时,会出现尿痛和尿频以及排尿困难等现象。若压迫直肠部位时,会出现里急后重等一些直肠症状。病情严重时还会引起脓毒血症和败血症,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治疗,还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是死亡。
(2)慢性盆腔炎:是因急性盆腔炎疾病没有彻底治愈或者病人体质比较弱,让病程出现迁延所引起的,慢性盆腔炎疾病发病时患者会出现腰骶部酸痛、下腹位置坠胀以及疼痛等现象,常在月经前后、过度劳累或者性生活之后加剧,也有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规律或者月经异常等现象。病情出现反复发作且经久不愈症状,致使女性出现输卵管妊娠和不孕症状,严重危及女性的身体健康。
(3)导致盆腔炎疾病的一些病原体感染的来源:此疾病的病原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混合感染,外源性病原体首次感染机体后,会造成一定的损伤,然后让内源性病原体有可乘之机,引起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感染。①外源性病原体,其主要是性传播疾病的一些病原体,比如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以及淋病奈瑟菌等;②内源性病原体,主要指寄居再阴道处的微生物菌群,包括厌氧菌和需氧菌,比较多见的是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包括溶血性链球菌、脆弱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
(4)盆腔炎的严重性:如果盆腔炎疾病不给予彻底、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引起输卵管妊娠、盆腔粘连、不孕、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等反复发作的症状,继而危及女性的生殖健康。据相关学者指出,盆腔炎患者出现宫外孕的概率较正常女性高出6倍到10倍。为此,盆腔炎疾病比较轻的患者可以在门诊进行治疗,如果是重度感染病人应及时住院进行规范治疗。
二、盆腔积液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类
盆腔积液属于一种表现,不是一种病症,准确的说是影像学图像对盆腔内的液体进行的一种描述。在临床上,可以使用B超检查,观察盆腔积液症状,如果盆腔积液的深度在3厘米以下,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时,是不需要特殊对其进行处理的。如果稍稍高于3厘米,需要集合患者的排卵期、腹胀、月经期以及是否存在腹痛等现象进行综合判断是否为病理性的盆腔积液,因为排卵期、腹胀、月经期或月经刚结束的几日都会出现积液略高于3厘米的现象,如果患者无其他异常症状,及时稍稍高于3厘米,也不必过于紧张。
(1)生理性盆腔积液:大多数健康女性在排卵期或者月经期都会出现轻微的盆腔积液现象。这是由于女性的盆腔在解剖上看其处于最低的位置,当盆腔、腹腔、脏器等部位出现破裂出血、渗出液或者漏出液时,这些液体会在盆腔位置聚积,进而形成我们所说的盆腔积液。比如,女性月经来潮时,会有少量的经血出现逆流到盆腔位置,进而引起盆腔积液症状。月经中期时,女性排卵时的一些卵泡液也会在盆腔出聚积,从而引发盆腔积液;便秘的病人,因肠蠕动较慢,会让少量的肠液出现渗出现象,继而引起盆腔积液症状。
(2)病理性盆腔积液:病理性的盆腔积液症状大多数是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附件炎等因素导致的。女性出现盆腔炎附件炎的症状和日常卫生习惯有直接关系。比如近期性生活、产后1个月内存在性生活、妇科手术没有痊愈时进行盆浴等。
引产时消毒不彻底或者人工流产也会导致医源性感染现象,进而导致盆腔积液。如果患者还伴有慢性感染疾病,很可能是输卵管、卵巢盆腔内出现炎症而导致的盆腔积液,也有可能是肿瘤或者结核病症导致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也有可能因黄体破裂、巧克力囊肿、宫外孕破裂、卵巢癌以及盆腔脓肿所导致的。
(3)病理性盆腔积液的治疗方式:①物理療法:在盆腔局部进行温热良性刺激,提升其血液循环能力。改善相应组织的营养情况,增强新陈代谢能力,以利于炎症的消退和吸收;②药物疗法:使用激素类药物或者抗炎药物进行对症治疗;③手术疗法: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