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宁国东山坞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2019-09-10章贤能张长松寇尚文

华东地质 2019年2期
关键词:灰岩泥岩矿体

章贤能 张长松 寇尚文

摘要: 宁国东山坞地区金矿位于钦杭成矿带北东段仙霞褶皱带,受张性断层控制,成矿地质体为构造角砾岩,围岩为早奥陶世印渚埠组泥岩和寒武纪—奥陶纪西阳山组泥质灰岩夹微晶灰岩。对宁国东山坞地区金矿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槽探及钻探工作,总结该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印渚埠组泥巖是东山坞地区金矿形成的基础,当张性断层穿过印渚埠组泥岩,或西阳山组泥质灰岩与印渚埠组泥岩界面附近叠加断层时,易圈定低品位金矿体。通过分析东山坞地区金矿的矿化特征、成矿结构面、成矿地质体及Au来源,初步认为东山坞地区金矿为远程低温热液交代叠加构造岩后形成的微细浸染型金矿。

关键词: 金矿;地质特征;钦杭成矿带;褶皱带;微细浸染型金矿;东山坞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71(2019)02-114-12

东山坞地区位于安徽省宁国市122°方向大约26 km处,毗邻宁国竹溪岭高温热液型钨(锗)大型矿床[1]。21世纪初,竹溪岭综合型矿产地实现了找矿突破,围绕竹溪岭矿区的东山坞—石口地区低温元素组合Au-As-Sb异常受到重视,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和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先后开展了“1∶5万河沥溪幅矿产调查”、“安徽省宁国市东山坞金多金属矿普查”和“安徽省宁国市中溪地区金多金属矿预查”等项目,其中东山坞地区的勘查程度较高,1989年三级查证,1991年二级查证[2],2005年金矿预查[3],目前正在开展金多金属矿普查,已提交张村锑矿中型矿产地1处[4],东山坞金矿、峰子山金矿2处小矿,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本文以东山坞地区金矿为研究对象,揭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探讨该区金矿的成因,这对围绕竹溪岭大型钨多金属矿开展的诸多金矿勘查具有参考意义。

1 区域地质特征

东山坞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部,钦杭成矿带北东缘仙霞褶皱带上[5] (图1)。按《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6]划分的华东片区Ⅳ级成矿单元方案,东山坞地区属Ⅲ-70B-①:天目山Au-Ag-W-Mo-Cu-Pb-Zn-Sb-Fe-萤石-硼-膨润土成矿亚带[7],褶皱基底为前南华纪岩层,盖层为南华系—中志留统[8-9]。区内上志留统—下白垩统未出露,晚侏罗世该区进入活动大陆边缘阶段,由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增强[10],断块差异升降,早白垩世晚期断(坳)陷盆地沉积了零星的白垩系,如沙埠附近的陆相断陷盆地红色沉积。

特殊的构造位置和复杂的变形历史,导致仙霞褶皱带复杂的变形和运动行迹。研究表明,该区南华纪—志留纪沉积盖层可厘定3期褶皱构造变形[11]:第一期为主体期褶皱前的NEE向褶皱(A),分布零星;第二期为印支期华南板块向北俯冲于华北板块之下,造成扬子地块东南缘造山形成NE向主体期褶皱(B);第三期为主体期褶皱后叠加的NW向褶皱(C),规模较小。

区域上断裂发育,构造线为NE向。NE向宁国墩—五城断裂[12]被晚期NW向刘村断裂错断,二者均为控岩控矿构造。NE向宁国墩—五城断裂区内部分是东山坞金矿的成矿构造和控矿结构面;NW向刘村断裂是张村锑矿、峰子山金矿和夏林钨矿的控矿构造。

区域上,岩浆岩主要为印支期和燕山期中酸性岩,主要有宁国夏林、竹溪岭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广德刘村复式岩体,其中竹溪岭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40.5±2 Ma)[13]侵入于杏梅塘背斜(图1,B11),形成隐伏的竹溪岭钨矿,该区矿产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 层

研究区主要分布上震旦统—下奥陶统(图2),以NW向刘村断裂(F1)为界,断层下盘见震旦纪—寒武纪皮园村组硅质岩,厚度约41 m,属浅水陆棚相硅质岩建造[11];早寒武世荷塘组碳质泥岩,厚419 m,属深水滞流盆地相碳质泥页岩建造[11],二者出露在矿区北东部。F1断层上盘见有晚寒武世华严寺组微晶灰岩、寒武纪—奥陶纪西阳山组泥质灰岩,二者厚404.71~547.81 m,为陆棚相碳酸盐建造[11];其上整合沉积了早奥陶世印渚埠组钙质泥岩,厚498 m,为富含高丰度Au的细碎屑岩,属陆棚相钙质泥岩建造[11]。此外,峰子山地区钻孔穿过刘村断裂后,断层下盘见有晚南华世含砾泥岩及早震旦世蓝田组含锰灰岩、碳质泥岩夹灰岩。

2.2 构 造

矿区褶皱和断裂发育,主构造线为NEE向。褶皱有印支期前老虎塘背斜(A2),核部为华严寺组中薄层微晶灰岩,两翼为西阳山组和印渚埠组,北西翼中段地层倒转,褶皱轴向北东东65°,向北东东倾伏,枢纽倾伏角32°;轴面倾向南东,倾角中等—陡立,轴面产状146°∠76°,近轴面地层产状变陡,背斜轴面劈理发育,轴部转折端分布AP 7(Au-As-Sb)土壤综合异常;印支期形成的张村半截背斜、向斜及江家坞背斜,规模较小,为宽缓开阔褶皱。除与老虎塘背斜配套的F4为逆断层外,其他断层晚期均表现为张性,较大的控矿断裂有F1、F2、F6、F7、F8和F11,其中NE向F2断层斜贯矿区,是宁国墩—五城断裂带区内部分,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60°~85°,具多期活动特征,早期为压性,晚期以张性为主,局部具左行扭动,沿断层充填中酸性岩脉,在东山坞矿段,断层叠加在印渚埠组泥岩与西阳山组泥质灰岩界面上,其构造岩形成不连续金矿。

F1为NW向刘村断裂区内部分,断层南东段走向300°,自张村向北西扭转至290°,矿区断层下盘为震旦纪—寒武纪皮园村组硅质岩、寒武纪荷塘组碳质泥页岩;上盘为寒武纪华严寺组灰岩、西阳山组泥质灰岩及奥陶纪印渚埠组泥岩,为缓—中等倾角的张性滑脱断层,倾向南西,倾角37°~62°。F1断层在张村地段为锑矿成矿结构面,断层南段叠加在皮园村组之上形成硅化角砾岩带,深部角砾岩赋存萤石矿,说明断层中低温热夜活动较强。

矿区NW向F1断层形成较晚,错断NE向F2断层。F1断层在峰子山金矿段滑脱形成一系列张性次级断层,地表左阶侧列(如F8),倾向呈铲形收敛于F1结构面。其它断层规模较小,以NE向为主,如F9、F10和F11,其次为NW向和EW向。

2.3 岩浆岩

矿区中西部岩浆岩不发育,仅见沿F2断裂充填3条中酸性岩脉。南东部峰子山矿段邻近夏林岩体和竹溪岭岩体,地表中酸性岩脉发育,主要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岩。地表花岗闪长斑岩、闪长岩均呈NE向展布,而花岗斑岩呈NE向和NW向展布,多沿断裂充填,围岩蚀变较弱,地层基本未发生蚀变,仅沿断裂带内构造岩分布线型蚀变。围岩为灰岩时,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其次为重晶石化;围岩为泥岩时,蚀变主要为弱硅化。

2.4 地球化学特征

2.4.1 成矿元素特征值统计

对东山坞地区1 971个岩石光谱样品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1),发现研究区强烈富集Au、As和Sb(丰度系数>5),Pb、Zn为正常元素(丰度系数为0.7~1.2), Sn为高背景元素(丰度系数为1.2~1.5),Hg、Ag、Cu、Bi、Mo、W为富集元素(丰度系数为1.5~5)。从矿区岩石变异系数看,As、Au、Sb、Bi、Pb、Ag、Mo和W极强分异(变异系数>1.5),Hg、Cu和Zn强分异(变异系数为1.0~1.5),Sn弱分异(变异系数为0.75~1.0)。

综上,Au、Sb丰度高且强烈分异,说明Au、Sb相对富集,分布范围广,不均匀,岩层构造扰动可造成Au、Sb富集,形成原生晕异常,具有成矿的可能性。由表1可知,土壤中各元素含量平均值[14]高于岩石中各元素含量平均值,表明矿区次生晕富集发育。与中国东部上地壳元素丰度相比[15],研究区As、Sb、Hg和Au超过上地壳元素丰度值一个数量级,已在圈定的Au-As-Sb组合异常区发现Au、Sb矿化,说明低温元素在矿区具有成矿可能性。构造岩中Au、Sb平均值和富集系数远高于其他岩体,说明后期构造活动造成Au、Sb的再次富集。

运用SPSS软件计算矿区岩石各元素相关性系数,结果(表2)表明:Au与As、Ag、Hg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较大;Sb仅与Hg相关,反映矿区主要成矿元素具有原生组合特征,低温Au-As-Sb-Hg组合异常可作为该区找矿靶区。矿区Pb、Zn、Sn丰度值低,其平均值与中国东部地壳元素丰度值差异不大;矿区未见高中温元素矿化现象,因此Ag与Hg、Zn、Cu,W与Hg、Sn、Mo的相关系数虽然较大,但元素丰度平均值较低,丰度系数和变异系数均较小,成矿的可能性也较小。

为进一步了解区内各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运用SPSS软件对岩石样品原始数据采用欧拉距离倒数法[16]标准化变换后,进行R型聚类分析,获取元素聚类分析谱系图(图3)。

当距离系数<5时,研究区成矿元素可分为4簇:第一簇为Au、Hg,为低温元素组合;第二簇为Ag、Mo,矿区Ag、Mo异常分布于黑色岩系中,Ag和Mo异常套合好,高背景成因复杂,与皮园村组和荷塘组分布一致,与沉积的硅质岩、碳质泥页岩类黑色岩系Ag、Mo初始富集相关。据陈琼林等[17]在皖南14 178 km2黑色岩系中采样统计,在皮园村组,Ag和Mo丰度系数分别为3和5.2;在荷塘组,Ag和Mo丰度系数分别为4.14~52.14和3.76~27.71;第三簇为Cu、Pb,与第四簇Bi、Sn亲合性较好,地球化学性质相近。

当距离系数<10时,研究区成矿元素分为2类,即高中温的W、Bi、Sn、Zn和低温的Hg、Au、As、Sb。研究区未圈定出中高温元素化探异常,高中温元素不是该区找矿重点。图3说明Hg和Au亲和性好,随后与Sb、As聚类,已发现的各类低温矿种指示研究区具有发现低温矿床的可能性,低温元素组合异常可作为金矿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对研究区岩石元素进行综合因子分析,分别选用主成分法和最大方差法提取公因子及载荷矩阵旋转[18],所有因子及方差百分比见表3,各个因子对应的特征值散点图见图4。1、2和3因子特征值较大,4因子特征值逐渐下降。可知,研究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12个元素评价指标主要由前4个因子决定。

此外,各元素主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均≤30%,说明各元素综合信息较分散,岩石中12种元素物质来源和成因较复杂。选取前4个因子进行分析,其累积贡献率达72.23%,基本可代表12个元素的原始信息。

东山坞地区岩石元素前4个主因子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

第一主因子F1中Hg、Au、Sb和As占较大载荷,已发现的金矿化、锑矿化均为构造岩,主要赋存在断裂中,金矿化与硅化呈正相关,与低温热液交代、渗滤相关。地表及钻孔角砾岩型辉锑矿化均赋存在断裂带中,与低温热液充填有关。第二主因子F2中Cu、Pb和Sn占较大载荷,具有相似背景,研究区未发现Cu、Pb和Sn成矿。第三主因子F3中Mo、Ag占较大载荷,Mo、Ag与沉积岩原始富集相关。第四因子F4中W、Bi、Sn占较大载荷,是高温元素组合,与聚類分析结果类同。

2.4.2 Sb、Au成矿元素原生晕异常特征

东山坞地区原生晕高温元素组合W-Sn-Mo-Bi、中温元素组合Ag-Pb-Zn无异常出现,多与背景元素相当。低温元素组合Au-As-Sb-Hg在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浓集带内重现性好,局部显示存在矿化体,如YP1、YP2、DP9和DP10通过老虎塘背斜轴部,显示原生晕Au高值与地表TC35、TC1401、TC36、TC1201中见金矿化体一致;DP2、DP12、DP13通过土壤异常AP14 Au-As、AP2 Au-As-Sb浓集中心,地化剖面原生晕异常再现,套合好,地表施工的TC27、TC26、TC29、TC1502和TC1402见金矿体,根据原生晕施工的BT 1、BT 2、TC 107也见金(银)矿化体和锑矿体。

研究区各岩性单元Au平均值为5.94 mg/t,最大值为1 262 mg/t,变异系数为593.32%。Au原生晕高值与断裂密切相关,NE向F2和NW向F1断层构造岩原生晕高点处见有低品位金矿体。Sb平均值为8.40 g/t,变异系数为767.72%,丰度系数为38.17,丰度最大值为2 125.36×10-6,是地壳Sb丰度[15]的9 660.73倍。Sb异常沿NW向刘村断裂分布,与张村锑矿控矿结构面套合较好。

由ZK9001岩石光谱Au、As、Hg含量折线图(图5)可知,Au的2个最高值点深度为Au23矿体位置,在131.38~138.42 m原生晕高值处连续采集岩心样品,发现Au品位为0.68~1.92 g/t。各元素含量折线图(图5)反映Au、As、Hg含量折线形状相似,相关性较好,反映了矿区的元素组合特征。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宁国东山坞地区金矿赋存于断裂带及其旁侧,为同构造期或构造期后含矿流体交代浸染构造岩形成的金矿体。矿区有31个金矿见矿工程,圈定金矿体24个,金矿体一般呈透镜状、藕节状和扁豆状,单工程厚0.6~6.82 m,沿走向最大控制长250 m。

(1)东山坞矿段。位于矿区西部,金矿赋存在NE向F2张性断裂带中,含矿断层走向北东50°~60°,倾向南东,倾角60°~85°,其构造岩部分可圈定低品位金矿体,零星见黄铁矿化,属低硫化物微细浸染型金矿。东山坞矿段共圈定Au4—Au7矿体4条,呈透镜状,规模较大的为Au4矿体,长约330 m,延深38 m,属地表矿,矿体顶、底板为构造角砾岩,TC26顶板为泥质灰岩。根据4个见矿工程统计数据,Au4赋存标高+62.8~+131.1 m,厚0.81~6.82 m,平均厚3.51 m,厚度变化系数68.26%,属厚度稳定型;矿体品位0.56~1.58 g/t,平均品位1.1 g/t,品位变化系数23.32%,属于矿化均匀型低品位金矿体。Au6矿体,厚6.69 m,Au平均品位为1.10 g/t,长60 m,延深20 m,矿体顶底、板为构造角砾岩;Au5和Au7均为单工程控制矿体。

(2)峰子山矿段。位于矿区东部,发现金矿体15条。该矿段以NE向和NW向断裂为主,EW向断裂次之,三组方向断裂均赋存金矿体,有多条NE向断层充填花岗闪长斑岩脉,较大的金矿体有Au8、Au9、Au11和Au19。

Au8矿体赋存在NE向F7断层中,由TC16和ZK2102工程控制,矿体产状132°∠50°,赋存标高+201~+250 m,深部未控制完毕;矿体长54.5 m,延深55 m,单工程厚0.60~1.02 m,平均厚0.81 m,Au品位1.02~1.75 g/t,长度加权平均品位为1.04 g/t,顶、底板为西阳山组泥质灰岩夹“饼状”灰岩。

Au9矿体受NE向F6断层控制,矿体产状120°~158°∠31°~71°,赋存标高+190~+240 m,矿体长188.5 m,延深49.8 m。根据3个见矿工程统计,矿体厚0.89~2.07 m,平均厚1.36 m,厚度变化系数37.56%,属厚度稳定型;矿体品位1.01~2.75 g/t,平均品位1.48 g/t,品位变化系数为43.85%,属矿化均匀型,矿体顶板为构造角砾岩,赋矿F6断层上盘为印渚埠组泥岩,下盘为西阳山组泥质灰岩。

Au11矿体赋存在NW向F8张性断裂带中,为构造角砾岩型低品位金矿体,赋存标高+198~+225 m,矿体长163.7 m,延深38 m,深部施工的ZK3001控制构造带,有2个样品品位>0.60 g/t。矿体走向295°~327°,倾向南西,倾角72°~79°,产状205°~237°∠72°~79°。矿体顶板为印渚埠组泥岩,局部为西阳山组泥质灰岩,底板为西阳山组泥质灰岩。Au11矿体共有3个探槽见矿,厚0.87~2.75 m,平均厚2.01 m,厚度变化系数为40.68%,属厚度稳定型;矿体品位1.01~1.29 g/t,长度加权平均品位1.14 g/t,品位变化系数为7.19%,属矿化均匀型。

Au19金矿体赋存在NE向F11断裂带中,为构造角砾岩型低品位金矿体,部分构造角砾岩由于硅化不强,形成以泥岩角砾为主的钙硅质胶结角砾岩,褐铁矿化强烈,上、下盘围岩均为印渚埠组泥岩。Au19矿体赋存标高+145~+206 m,矿体长约84 m,延深40 m,深部施工的ZK9001控制构造带,见金矿化和低品位银矿体,多个样品的品位在0.50 g/t以上,但未圈定金矿体。矿体产状稳定,走向60°,倾向南东,倾角约60°,产状为149°∠59°,矿体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破碎泥岩。Au19地表施工3条探槽,厚2.81~3.14 m,平均厚2.98 m,厚度变化系数72.98%,属厚度稳定型;矿体品位为1.01~2.03 g/t,平均品位为1.45 g/t,品位变化系数为20.75%,属矿化均匀型。

3.2 矿石特征

东山塢矿段矿石自然类型为低硫化物含金构造角砾岩,矿石矿物为黄铁矿和褐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和黏土矿物。采集了8块薄片和5块光片,均未见独立金矿物(图6)。矿石一般呈灰褐色、黄褐色,碎裂构造,局部角砾状构造,硬度中等。脉石矿物为石英(26%~40%)、碳酸盐矿物(20%)、绢云母+黏土矿物(37%~63%),金属矿物≤3%,主要为黄矿物和褐铁矿。镜下石英部分呈<0.05 mm的显微微粒变晶分布于黏土矿物、绢云母和碳酸盐岩矿物之间,另一部分石英呈>0.05 mm的他形-半自形粒状变晶镶嵌,集合体呈网脉状;黏土矿物、绢云母呈隐晶质-显微鳞片变晶,铁染呈黄褐色,部分绢云母定向分布。黄铁矿呈细小他形-半自形粒状,褐铁矿呈黄铁矿细小粒状假象,二者呈星散浸染状分布于角砾和胶结物中。

峰子山矿段中酸性岩浆岩脉发育,矿石属低硫化物含金构造角砾岩,但金属矿物发育明显,矿石矿物有黄铁矿、褐铁矿、毒砂、方铅矿、黄铜矿、银金矿、铜蓝和自然金;脉石矿物为黏土矿物、绢云母、石英和方解石。矿石一般呈土黄色、灰色,角砾状构造,局部无定向构造,角砾呈棱角-次棱角,角砾主要为石英和围岩角砾(碳酸盐岩、泥岩),部分角砾由单一的硅化岩构成,含量约30%,粒径约2~8 mm,角砾颜色略暗,其他脉石矿物有黏土矿物、绢云母、石英和方解石;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银金矿、铜蓝和自然金。

研究区矿石结构有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假像结构、网状结构和晶隙结构等;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构造为主,少量网格状构造和细脉状构造。

3.3 围岩蚀变

金矿体产于断裂带中,围岩为构造角砾岩,少数矿体与围岩以断面为界,围岩为寒武纪—奥陶纪西阳山组泥质灰岩、早奥陶世印渚埠组泥岩,围岩界线较清晰。

围岩蚀变较弱,沿构造带主要发育碳酸盐化、硅化,其次为重晶石化、萤石矿化;金属硫化物矿化以黄铁矿化、毒砂矿化和辉锑矿化为主,在断层中零星见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铜蓝及方铅矿化,镜下见铅锌矿化和金银矿化。此外,断裂充填的中酸性脉岩中见高岭土化和绢云母化。

3.4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

研究区矿化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早奥陶世印渚埠组泥岩、寒武纪—奥陶纪西阳山组泥质灰岩Au丰度值较高,受构造扰动时可造成Au活化。燕山期,随古太平洋板块活动增强,沿宁国墩—五城断裂侵入广德县刘村岩体,沿刘村断裂侵入夏林岩体及竹溪岭岩体,岩体侵入后岩浆冷凝出溶形成富含水、Cl、F、H2S及金属元素的流体[19],沿构造带向低压区流动,这些远成岩浆热液[20]影响矿区构造岩,叠加并淬取围岩及构造岩中的金,形成金矿体,热液阶段主要形成石英、黄铁矿、毒砂及黄铜矿等特征矿物。表生成矿期由于地表水的淋滤及在大气氧化作用下,矿床中的硫化物发生分解、氧化、淋失,形成褐铁矿、铜蓝及孔雀石等。

4 控矿因素

4.1 地层与成矿

东山坞地区金矿与研究区部分Au高丰度值的地层相关,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和岩心岩石测量采集的1 971件岩石光谱样品统计,Au平均含量5.94 mg/t,是中国东部地壳元素丰度的7.71倍(图7)。从容矿构造围岩看,金矿化与印渚埠组细碎屑岩密切相关,为金的初始矿源层。此外,寒武纪—奥陶纪西阳山组泥质灰岩受构造扰动后常形成金矿化,该类岩石性脆[21],在构造运动及演化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破碎或碎裂,有利于矿质渗透。随着含矿热液运移,淬取围岩中的含矿元素,在特定构造部位聚集成矿。

4.2 构造与成矿

断裂是东山坞金矿最直接、最重要的控矿因素,不仅提供了成矿空间,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渗透循环提供通道,也是扩容低压区,为含矿热液的形成提供热源和动力,使流体通过不同的通道向低壓区聚集[22]。矿区NE向断裂经历了多期活动,形成时间较早,不仅侵入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还被NW向断层切断。研究区NE向、NW向、EW向断层均赋存金矿体,张性正断层为容矿(储矿)构造,成矿地质体为构造岩。该区构造岩金丰度值高,据采集的134件构造岩原生晕资料,Au丰度平均值达14.85 mg/t,构造岩中的Au丰度系数为19.29,金矿是晚期含矿流体沿早期构造岩裂隙交代浸染叠加形成。

4.3 岩浆岩与成矿

东山坞地区金矿与中酸性岩浆岩密切相关,中酸性岩脉Au丰度为10.05 mg/t,不仅为矿区带来一定热源,也携带部分矿质,部分脉岩即为金矿化体,如XD310、TC55、TC113和TC126采集的脉岩,Au品位0.1~0.88 g/t,其中沿F2北东端侵入的闪长玢岩脉,在ZK7101中形成厚1.67 m、平均品位4.15 g/t的金矿体。中酸性岩脉的出现说明断裂中有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并从深部带来部分成矿元素,叠加在早期构造岩之上,使构造岩Au丰度增高或沉淀形成浸染型矿体。

5 讨 论

5.1 物质来源

矿区金矿成矿地质体为含金构造角砾岩,多数分布在印渚埠组泥岩与西阳山组泥质灰岩界面上,这两类沉积岩为矿区金矿提供一定的矿质。早奥陶世印渚埠组泥岩为金初始矿源层,由于黏土矿物可吸附金,该组地层金元素丰度高,有断层通过或多组节理发育造成金活化,形成金矿(化)体。泥岩是柔性岩石,对成矿流体虽具有遮挡作用,促使含金矿液在张性构造有利地段停滞成矿,但不利于流体通过张性断裂,发育在印渚埠组泥岩中的金矿体连续性差,如峰子山矿段TC87、TC93控制Au18矿体,TC98控制Au19矿体,围岩均为泥岩,走向长度有限,矿体规模小。矿区另一赋存金矿的围岩为Au丰度不高的寒武纪—奥陶纪西阳山组泥质灰岩,岩石性脆,受构造扰动,有利于产生断裂与裂隙,为矿液运移和停滞提供良好的通道和储矿空间。此外,泥质灰岩有利于化学元素的交换,性脆易碎,使赋存于泥质灰岩中的成矿物质组分,经天水长期淋滤形成含矿流体。

Au的另一来源为远程低温热液。峰子山矿段距夏林、竹溪岭花岗闪长岩体2.7~3.3 km;东山坞矿段距夏林、竹溪岭花岗闪长岩体6.8~7.6 km,峰子山矿段地表中酸性岩脉发育,东山坞矿段沿断裂侵入中酸性岩脉,说明岩浆活动影响东山坞地区。研究区发现的锑矿、金矿、银矿、萤石矿和竹溪岭钨(钼)矿等矿种可组成完整的成矿系列。东侧的竹溪岭矽卡岩型白钨矿、夏林钨矿属高温热液型矿床,西侧的东山坞矿区是金锑低温热液型矿床,两者之间见受断裂控制的中低温萤石矿及高—中温型银(钨)矿,可见,从竹溪岭、夏林到东山坞,成矿温度经历“高—中—低”的过程。东山坞矿区金矿叠加竹溪岭、夏林成矿流体的远程低温热液具有可能性,从岩浆岩(脉)分布上看,东侧的竹溪岭、夏林地区出现岩体,中部峰子山矿段大量中酸性岩脉分布,东山坞矿段岩脉少见,说明远程热液活动减弱。

5.2 成矿作用

东山坞地区成矿作用具多期性。研究区赋矿围岩丰度较高,受构造扰动时Au容易活化富集,如褶皱转折端或轴部应力集中处破裂灰岩具金矿化,从施工的TC107和TC116褶皱转折端采样分析,发现Au品位为0.1~0.32 g/t,推断为天水等微弱流体沿破裂面活动引起。构造作用持续活动形成的断层是金矿的成矿结构面,沿断层充填岩浆岩脉,说明有远程或深成热液活动,热液在向低压带活动过程中淬取围岩中的金,形成矿液,交代、叠加天水长期活动的构造岩,形成低品位金矿体。

成矿作用的多期性还体现在矿种分布上,从东山坞金矿、张村锑矿向峰子山TC117银、铜矿化,到大坞ZK4001和ZK8001见萤石矿,说明银、铜和萤石矿化早,锑成矿晚,金在每期构造活动均有叠加。从地球化学特征看,东山坞—峰子山地区的成矿热液至少有两期:一期是Au-As-Sb组合,分布在东山坞—张村矿段;另一期是Au-As组合,分布在峰子山矿段,且与已发现的矿种相吻合,亦反映该区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

综上,东山坞地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泥岩和泥质灰岩,叠加有远程低温热液携带的成矿元素,共同形成含矿流体,沿断层向扩容减压带流动。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中,金主要以硫的络合物迁移[23],随着含金流体到达近地表。由于天水参与,热液温压、PH值和组分等环境发生变化,导致金矿沉淀,形成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6 结 论

(1)宁国东山坞地区金矿成矿地质体为构造角砾岩,金矿一般赋存在印渚埠组泥岩或印渚埠组泥岩与西阳山组泥质灰岩接触界面附近的断层中,断层是金矿控矿的结构面。印渚埠组泥岩Au丰度最高,与沿构造带侵入的中酸性岩脉构成该区金矿的初始矿源层。

(2)东山坞地区金矿为地表矿,主要赋存在构造角砾岩中,与构造岩后期硅化蚀变相关。断裂中的硅化岩、强硅化角砾岩为低品位金矿体;硅化角砾岩具金矿化,碳酸盐化胶结、钙泥质角砾岩仅局部见金矿化。该区远程低温含矿热液规模较小,有限的含矿热液运移至近地表叠加、交代构造岩,形成微细浸染型金矿。

参考文献

[1] 汪应庚,许红兵,付建真,等.安徽省宁国市竹溪岭钨银(钼)矿普查地质报告[R].黄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2014.

[2] 董会明.安徽省宁国县东山坞化探异常三级查证简报[R].黄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1989.

[3] 傅建真,许红兵,朱瑞,等.安徽省宁国市东山坞金多金属矿预查地质报告[R].黄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2007.

[4] 章贤能,寇尚文.安徽宁国张村地区锑矿床控制因素及成因[J].地质学刊,2017, 41(2):183-191.

[5] 杨明桂,梅勇文.钦—杭古板块结合带与成矿带的主要特征[J].华南地质与矿产,1997,9(3):52-59.

[6] 徐志刚,陈毓川,王登红,等.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133-135.

[7] 骆学全,孙建东,班宜忠,等.华东片区Ⅳ级成矿单元划分及成矿地质特征[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36(3):157-164.

[8]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安徽省地层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9] 李玉发,姜立富,孙乘云,等.安徽省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10]杨明桂,王光辉,徐梅桂,等.江西省及邻区滨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基本特征[J].华东地质,2016.37(1):10-18.

[11]储东如,吴跃东,刘家云,等.1∶5万河沥溪幅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R].合肥: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1995.

[12]唐永成,曹静平,支利庚,等.皖东南区域地质矿产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13]陈雪霏,汪应庚,孫卫东,等.皖南宁国竹溪岭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J].地质学报, 2013,87(11):1662-1678.

[14]章贤能,寇尚文,刘艾华.安徽宁国东山坞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与评价[J].物探与化探,2017:41(1):71-78.

[15]迟清华,鄢明才.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108-109.

[16]龚庆杰.《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2,21(3):110-113.

[17]陈琼林,乔新庄,郝国胜.皖南震旦—寒武纪黑色岩系贵金属含矿性研究[R].黄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1992.

[18]方捷,张晓东,张定源,等.安徽霍山县东溪—南关岭金矿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分析[J].华东地质,2016,37(4):284-290.

[19]叶天竺,吕志成,庞振山,等.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1-150.

[20]谢桂青,韩颖霄,毛景文.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丰山矿田发现新类型金矿——远端浸染型金矿床[J].矿产地质,2017,36(1):265-268.

[21]龙刚,黄萍,林剑怀,等.徐州地区寒武系豹皮灰岩的岩性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析[J].地质学刊, 2013,37(1):67-70.

[22]陈少青.广东省揭西县金坑铜锡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J].华东地质,2017,38(4):271-278.

[23]HUSTON D L, LARGE R R. A chemical model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gold in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phide deposits [J]. Ore Geology Reviews, 1989, 4(3):171-200.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enesis of gold deposit in the Dongshanwu area, Ningguo, Anhui Province

ZHANG Xian-neng, ZHANG Chang-song, KOU Shang-wen

(No. 332 geological Party,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of Anhui Province, Huangshan 245000,China)

Abstract:The gold deposit in the Dongshanwu area of Ningguo City, Anhui Province, is tectonically located in the Xianxia fold belt in the northeastern section of Qinzhou-Hangzhou metallogenic belt. Extensional fault-controlled deposit occurs mainly in tectonic breccia. Wall rock consists of mudstone of early Ordovician Yinzhubu Formation and muddy limestone interbedded with lentoid microlite limestone of Cambrian-Ordovican Xiyangshan Formation. Based on lithogeochemical analysis, trenching and drilling,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enesis of the Dongshanwu gold depos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ld-rich mudstone of the Yinzhubu Formation provided ore-forming mater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 Extensional fault crosses through the mudstone of the Yinzhubu Formation, or interface between argillaceous limestone and mudstone of the Yinzhubu Formation, defining the low-grade gold orebodies. Through analysis of Au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structur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ody, and Au source in the Dongshanwu area, it can be preliminarily concluded that the Dongshanwu gold deposit is a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with the tectonic rock superimposed and metasomatized by distal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solution.

Key words:gold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s; Qinzhou-Hangzhou metallogenic belt; fold belt;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Dongshanwu area

猜你喜欢

灰岩泥岩矿体
利用3Dmine进行露天现有采场进行矿体建模的探索
泥岩层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
河南省某铝土矿区矿体特征
红河油田36区块水平井水平段井壁稳定技术
青海省德令哈市乌兰希勒沟石英岩矿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
阿尔哈达铅锌矿东区赋矿规律的研究
空气潜孔锤在灰岩地区水文凿井工程应用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