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书法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2019-09-10杨伯勋

新阅读 2019年2期
关键词:首都师范大学华文欧阳

杨伯勋

由欧阳中石教授主编、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出版、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发行的《书法》教材(以下简称“华文书法教材”),自2011年出版以来,已经在全国17个省市广泛使用,泽被师生3 000万人,成为弘扬传承书法文化的主流教材,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顾华文书法教材的编写、发行过程付出的努力,支撑我们砥砺前行的,不只是辛勤的汗水与心血,更有坚定不移的文化理想。值此教材出版8年之际,将教材研发推广过程的点点滴滴形成本文,对参与本套教材研发的各位专家学者、对在研发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社会各界人士表达感激之情。

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

自2000年开始,关于中小学生书写能力和书法进课堂的问题一直是“两会”关注的热点。很多政协委员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提案,旨在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在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40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汉字书写能力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

2011年年初,中央文史馆向中央领导递交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报告提出: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应缺失,应大力提倡。报告引起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高度重视。2011年1月27日李长春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请教育部研究中小学开设书法课问题。”

按照李长春同志的指示,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李长春同志呈送了《教育部关于落实长春同志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指示精神有关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规划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组织书法学习,即“小学3—6年级每周专门安排一节书法课作为必修课,初中阶段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课时安排书法教育活动”,同时提出了“小学3—4年级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小学5—6年级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初中7— 9年级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的教学目标。李长春同志在此报告上作出批示:“很好。拟颁布的《书法教育指导意见》可在网上征求意见。以宣传之。”

2011年8月2日,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安排部署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

华文书法教材应运而生

为配合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开设,提供优质的书法教育内容,履行党中央赋予中国出版集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培育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邀请专家组成教材研发编委会,组织编写一套高水平的全国中小学《书法》教材。编委会由欧阳中石教授担任主编、叶培贵教授担任副主编,编写团队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及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书法学科骨干教师,北京市中小学一线书法骨干教师和国内一流的书法教育专家。

为确保教材的专业性、权威性,欧阳中石教授在本套教材编写过程中呕心沥血。欧阳中石教授一直是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学科的带头人,是我国书法教育事业的重要开创者。1993年,欧阳中石教授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了美术学(书法教育)博士点。1998年,国家人事部又在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书法博士后教学点,使首都师范大学成为我国建成第一所从博士后、博士、硕士到本科、大专完整的中国书法教育体系的高校。鉴于欧阳中石教授对书法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2006年荣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受教育部邀请,担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制定专家组首席专家。

编委会副主编叶培贵教授在本套书法教材研发中也是功不可没。叶培贵教授担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是著名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199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师从欧阳中石先生,于1998年在首都师范大学获文学(书法)博士学位,为我国第一批书法方向的博士。叶培贵教授同时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担任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委、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等。

在欧阳中石教授、叶培贵教授等专家学者的精心编写下,华文书法教材在2011年秋季即投入实验使用,对书法学科教材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013年年底,教育部开始了对书法教材的审查工作,华文书法教材通过了教育部的严格审查,成为国家标准课程教材。按照教育部规定,华文书法教材3—6年级统一更名为《书法练习指导》。

为了更好地适应各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需求,除3—6年级《书法练习指导》外,华文书法教材调整为标准版和提升版两个系列。并根据一些省市的要求,在教材中体现地域书法文化,又开发了多个地方版。华文版《书法》形成了包括22本教材、22本教师用书、18本练习册在内的完整的教材体系。

培训权威,资源丰富

为了完善基于本套教材而建立的教学体系,教材编委会不断强化教材培训体系建设,积极开发配套教学资源。

1.权威的培训专家库和实用的培训课程体系。专家库由欧阳中石教授和叶培贵教授领衔,包括李逸峰(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助理)、宗成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冰(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秘书长)等十几人的培训专家团队,能够满足各地市培训的需要。

对书法教学一线教师的培训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培训专家精选组织培训内容,包括:《〈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书法教师的素养》《书法临摹教学从笔法开始》《有关书法技法和书法文化教学的建议》《走进书法之美》《碑帖的基本知识与书法学习范本选择》《赵体楷书的书写与教学》《赵孟頫行书入门举要》《楷书的书写与教学(一、二、三) 》《篆书的基本知识与技法》《隶书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行书的基本知识与技法》《中小学优秀书法公开课解读和书法课堂模式解析》等。

培训课程涵蓋书法相关政策文件解读、书法文化知识的普及、各体书写技法的讲解、课堂教学示范等内容,因地制宜为各地的培训提供“菜单式定制化”服务。截至2018年年底,教材中心在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河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新疆、湖南等地组织书法专业教师培训60余场,培训教师累计超过10 000人。

2.持续完善的配套教学资源。华文书法教材除配套教师用书和练习册外,还相继研发了“华文书法教室”和“中版教育”APP。

“华文书法教室”。“华文书法教室”专门设计了书法教学的视频展示平台,五路视频信号可多视角展示书法教学示范,具备了书法专业教学、观摩研讨与培训等功能。此外,还为每位学生配备了笔、墨、纸、砚、笔架、毛毡等专业工具,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上书法课。该书法教室旨在营造良好的书法教学环境和氛围,切实改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条件,可逐步打造成书法教学教研示范基地。

迄今为止,中国出版集团已在新疆援建首批“华文书法教室”13所,广东等省份的“华文书法教室”也正在建设当中。

“中版教育”APP。“中版教育”APP以配合华文版《书法》教材使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缓解书法师生教学压力、创新学习形式、推动教育升级为目标,是集教材、视频、活动、培训、作业、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

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现代新技术、新手段细致地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书法资源价值发现、传承与学习提供最专业、最具效率的平台,从而帮助用户突破地域、时间等客观因素限制,实现多元化、碎片化、互联网化学习,由此归纳和激发对学习的新想象、新动力。目前中版教育已在苹果、安卓等各大应用商店上线,用户通过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登录,完善个人资料后即可获取平台内共享资源。

传承书法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传承和发扬中华书法文化,响应时代呼唤,我们在行动。指导师生学习书法艺术,并借此领略我国古典文化的恒久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方能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作者系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主任、中版教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猜你喜欢

首都师范大学华文欧阳
我家的健忘老妈
A Foregrounding Analysis of E. E. Cumming’s “Buffalo Bill’s”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A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DreamandAmericanDream—aCaseStudyoftheGreatGatsbyandAmericanDreamsinChina
An Investigation on Chinese Integral Thinking
筋斗云
欧阳丽作品
杭州特产
为学为师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