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细节能感人
2019-09-10李丽钧
李丽钧
作为一名从业二十多年的“老”记者,2018年第一次以新媒体记者的身份参加全国两会报道,既兴奋又新鲜,满怀忐忑却又热忱渴望,体会多多、收获满满。
两会,既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履职尽责的盛会,也是跑会记者们用文字、影像等传递两会现场的舞台。做好这个时代的记录者和观察者,是新闻工作者的追求与理想。
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值得铭记的历练。
这次全国两会,肩负着较为沉重的任务,故而会议时间相对较长,既要负责全媒体的日常报道任务,同时还要承担《河北经济日报》策划的“两会深一度/2018两会·特稿”和“两会会客厅”栏目的采写任务。3月1日到达北京后,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中,有时一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
3月8日是河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这个活动对于河北代表团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媒体来说更是一场新闻大战。为了做好这次报道,集团领导及早谋划,制定了严密的报道策划,当天我主要负责会议开始、结束快讯以及侧记。
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把稿子发出去,在会议前一天我便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思考该以怎样的方式将此次会议报道尽可能以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展现出来。但会议常规报道大多有其固定的形式以及内容,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之间便能有所突破实非易事。不过,由于我长期从事时政类和民生类的报道,虽然在思维方式上面可能更加细腻,所以在思考的过程之中,我就思路尽可能地往注重细节的内容之上调整。既然会议大的方向以及内容均已确定,那么不妨从细节处着手,想必应该能够取得十分突出的效果。例如,在本次开放日的现场之中,会不会有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动作,能够让本来紧张、繁忙的开放日活动有一丝暖意和亲情。当这个想法从脑海中冒出来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禁略感吃惊,毕竟这与以往会议常规报道的内容未免大相庭径,但我始终无法抛弃这个想法,甚至内心对它颇为肯定。因此,为了践行这一想法,在开放日的当天,从入场开始我就留意每个细节。
为了能够抢占到有利位置,9点30分开始的会议,我们8点多一点就到了。由于现场记者非常多,不能随意走动,早晨不敢吃饭、喝一口水。可以说从抢占有利位置,各路记者就开始了一场新闻大战。非常幸运的我“抢”到了一个座位,内心还没平静下来,突然听到王东峰书记说:“请现场的工作人员给站着的记者再搬几把椅子。”这样的举措,顿时让我感觉王东峰书记很是温暖,同时也让与会记者感到浓浓的关怀之情。为此,我当时便在笔记本下将这句话记下来,并做上了标记。
紧接着,“我代表河北代表团和全省人民,对媒体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河北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王东峰书记热情诚挚的开场白,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会议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结束,“请各位代表原地不动,先送我们各位记者朋友离场。”王东峰书记的话再次赢得了现场记者的一片掌声。
这些话语相较于会议本身而言,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细节,然而正是这些微小的细节,却让人内心之中洋溢着温暖与感动。也正是这些言语,将王东峰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感给展露出来,通过这几句话,让与会记者感受到河北是一个有亲情,开放的河北。在此构思下我采写了《“给站着的记者再搬几把椅子”——河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现场写真》的稿件。
一经发布,就迅速引起网络媒体关注。
新华社客户端转载的稿件——《河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现场写真:给站着的记者再搬几把椅子》浏览量破104万+,这是一次突破会议常规报道形式的大胆尝试。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聞记者。”那么,我们可以将新闻敏感视作为成为一名优秀新闻记者的必要条件。不过随着时代进步以及社会发展,新闻报道的环境也随之不断改变,在当下新媒体的环境之中,主流媒体记者该如何发挥主流舆论的影响,其关键在于培养自身新闻敏感性以及创新性。新闻报道本身是一件规矩范围之内便能自由发挥的美好工作,对于记者而言,既要循规蹈矩,又要别出心裁,既要着眼大局,也要留心细节,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善于敏锐地捕捉细节,做到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只有处处留心,时时用心,才能发现报道线索,写出引人共鸣的优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