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午餐”测出“文明温度”
2019-09-10洛谭
洛谭
十一假期,老君山景区推出的“一元午餐”火了。“一元午餐”在价格上,几乎是免费;在文化上,一碗当地糁汤面、一根香肠和一个馒头,既能吃饱,又品尝到了地方特色;在食品安全上,由当地食药监局工作人员监督,统一制作配送,游客吃得放心。可见,“一元午餐”背后的内容并不简单,既体现了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与大智慧,也测试出了“文明温度”。
“一元午餐”,测试出了景区的“文明温度”。出游的人都深有体会,爬山消耗体力,秋季天凉,加之越往山上走气温越低,能在山上吃顿热乎饭是件舒心的事。“一元午餐”,游客花一元就可以吃到一碗糁汤面,外加一根烤肠、一个馒头,饱腹又暖心,景区满满的善意与诚意,让游客有了虽出门在外却如在家就餐般的感受。
好的旅游体验少不了景区文明,景区文明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体现在软件的温暖、贴心上。“一元午餐”在平时确实算不了什么,但在景区、在山上,这顿暖胃、暖心的热饭,真是很难吃到。也正因为“一元午餐”飘散的暖心味道,老君山景区被网友赞为“良心景区”。
“一元午餐”,测试出了游客的“文明温度”。“一元午餐”采取的是“无人值守、自觉投币、自助找零”方式。这种付钱方式是对游客“文明温度”的测试,无人值守下多出来的几百元饭钱是游客“文明温度”的体现:你待我真诚,我也不能让你亏着!
众多游客不仅完美通过了诚信测试,更在用自身文明行为助力景区的发展。“良心景区”离不开游客的良心守护,让“一元午餐”售卖处成为景区一处美丽的“人文景观”,这是景区文明与游客文明合力的结果。
“一元午餐”,也测试出了社会的“文明温度”。一些景区高门票、高物价饱受诟病,“一元午餐”引发轰动正是因其击中了痛点。不可否认,作为商业性质的景区,追求利润是经营目的,推崇“一元午餐”,并非要求所有的景區都“赔本赚吆喝”,而是盼望更多景区能细品“一元午餐”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经营策略:景区和游客不应只是钱的博弈,更应是心的交融。
待客之道讲究心诚,凡事以心换心才会双赢。“一元午餐”蕴含的温情仿佛“道德试纸”,测试的也是更广范围内社会的“文明温度”。
青年观点
刘世超:在高价甚至“天价”的旅游旺季,景区餐饮乱象丛生,“一元午餐”与之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堪称良心行为。
董贺:游客从“一元午餐”里品尝出的是暖心和真诚。杜绝宰客现象,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服务水平,让游客玩得顺心舒心,这才是“一元午餐”里真正有益的“营养”。
郝慧:老君山这一操作,算是景区中的一股“清流”了。良心景区没有之一。
毛建国:景区“一元午餐”意义在餐外。“一元午餐”让公众看到景区商品也存在“接地气”的可能。
边利瑾:“一元午餐”,活动很好,不管是慈善还是噱头,都是一种向善之举,都应该积极提倡和鼓励。
于强:景区推出物美价廉的“一元午餐”,体现了景区为游客服务的意识。
【本版供稿/张贵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