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中的自然教育营地课程开发探讨
2019-09-10刘欣宇智春阳
刘欣宇 智春阳
摘要:该文简单介绍了自然教育营地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营地教育的产对青少年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所面临的体质下降、动手能力差等现实问题,对自然教育营地课程开发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营地教育;研学旅行;自然教育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3-0111-01
营地教育是青少年们到特殊的场地进行活动和体验的一种教育。 这种场地一般都远离城市,亲近自然。自然教育作为新型的教育形式,它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有很大差异。但本质上,它们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它能够提升青少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在青少年的责任感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自然教育营地的发展概况
在一个多世纪以前,营地教育开始出现在美国。自然教育营地主要是以团队的形式在户外生活来运用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 自然教育营地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具有创造性和教育娱乐性的课程,同时也能够引导青少年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增强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服务意识等等。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重视营地教育。每年在美国就有一万多家教育营地,来参加的青少年就多达一千万人次; 加拿大有七百多家营地会员; 澳大利亚有四百多家营地; 而俄罗斯政府每年都会斥巨资支持自然教育营地项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中自然教育营地的地位越来越高。营地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开始在国内的各个领域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自然教育营地也吸引了众多教育家、教育机构和孩子家长的关注。
2 自然教育营地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营地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形式,自然教育作为新型的教育形式,它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有很大差异。但本质上,它们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它能够提升青少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在青少年的责任感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营地教育可以拉近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 当今社会,大多数的青少年是独生子女,与他人交往机会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营地教育让青少年在一起快乐玩耍的过程中,增加青少年与他人的互动,提高其与他人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虽然营地教育在短时间之内不一定对孩子们的成绩有帮助,但它对青少年在他们未来的成长中是起到巨大意义的,例如它能增强孩子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让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孩子们在营地教育活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开心的时光,更是以后的人生目标和技能。
3 自然教育营地课程开发建议
3.1 自然课程的系统性
营地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以教育目标和培养目为基础而开设的。国外营地教育已形成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各国虽然各有偏好,但户外营地教育体系大体相同。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营地教育已经到达了稳定成熟的发展阶段,国际露营联盟营地教育的特色归纳为体验式教育,在自然中的教育,运用自然的教育以及理解自然的教育四个方面。野外体验生活、自然界观察、学习社会的文化以及进行户外的运动是目前自然教育营地课程的主要体系。
3.2 自然课程的创新性
兴趣是青少年学习的最好老师。培养激发青少年兴趣是开展营地教育的首要环节。 因此,在实际实施中,营地工作者应秉持创新意识,发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青少年开发更多更好的营地课程。 营地工作者要对营地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激情,在不断开拓创新的同时,也要遵循课程开发的方法和原则。 营地课程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充实的内容,同时也要具有集体的实施方法,评价细则以及相应的考核方法。
3.3 自然課程的丰富性
营地教育是开放场景下融合各类教育的特殊教育形式。课程主要包括播种劳作、捕捉昆虫等自然户外活动;拼画、制作昆虫标本等人文艺术课程;甚至还包括科学创作。目前,营地教育的课程内容偏向不同,课程丰富的同时也各具特色,比如说制作昆虫标本凸显动手能力,而播种劳作则更注重户外特色。
3.4 自然课程的互动性
如今的青少年物质生活极其丰富,被喻为“吃薯片用芯片”的一代。国际青少年面临的生活体验稀薄、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同样也困扰着我国的青少年。青少年教育问题日趋严重,常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自然营地教育,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自然营地教育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以增加青少年的生活体验,能够帮助青少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孩子们会学会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3.5 自然课程的趣味性
自然课程具有极高的趣味性,可分为亲自劳作、自然观察、社会文化学习三个部分。让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感受、去触摸、去尝试、去学习, 这样让他们进行观察比较,直观感知,加深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引起他们学习的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智华.利用县域资源建设少年儿童体验营地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6):116-118.
[2] 鄢志勇,张黎磊,潘连伟等.为梦想插上翅膀——解码研学旅行“宜昌现象”[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18(7):4-8.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