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测试报告

2019-09-10程剑林俊杰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19年2期

程剑 林俊杰

摘要:本研究采用Spielberger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410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生源地、是否定向生、年级三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S-AI评分中,农村户籍学生高于城市户籍学生有显著差异,定向生高于非定向生有显著差异,各年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T-AI评分中,定向生高于非定向生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探求解决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状态特质焦虑;测试报告

随着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出,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消极情绪不时困扰着学生。焦虑是指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Spielberger将焦虑归为两类: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前者是人处于某一情境时所产生的紧张情绪,是为时较短暂、强度多变的心理状态;后者是一种长期的焦虑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是一种在不同时间、不同境遇中都保持相对稳定的行为形式。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托幼机构专职教师的专业,有着较强的专业对口性,但是就业面比较窄。加之目前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普遍存在偏见,幼儿教师职业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职业前途不理想,這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处境十分尴尬,其中焦虑情绪尤为突出。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前专业学生状态一特质焦虑的调研,分析其存在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从而为改善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各年级的在校生。共发放调查问卷428份,除去不合格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10份,有效率95.79%。其中,男生45人,女生365人;农村生源331人,城市生源79人;独生子女58人,非独生子女352人;定向生160人,非定向生250人;大专一年级学生124人,二年级学生100人,三年级学生64人,四年级学生122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Spielberger编制的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包括40个条目,分为状态焦虑问卷(S-AI)和特质焦虑问卷(T-AI)两部分。前者用于评定即刻的或者最近的某一特定时间或情境的焦虑体验;后者用于评定经常的情绪体验,反映一种较稳定的或持续存在的焦虑倾向。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同时进行笔试,要求测试对象认真阅读指导语,独立完成笔答试卷。表中40个条目各分4级评定,S-AI和T-AI各部分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80分。数据录入计算机后,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S-AI,T-AI样本和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是否定向生测试结果及比较,如表l所示。

由表1可知,各人群组评分均为T-AI略高于S-AI,即特质焦虑分高于状态焦虑,但是无统计学意义。在状态焦虑评分中,男生评分高于女生评分,独生子女评分高于非独生子女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农村户籍学生评分高于城市户籍学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定向生高于非定向生有显著差异(P<0.01);在特质焦虑评分中,女生高于男生,农村户籍学生高于城市户籍学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定向生高于非定向生有显著差异(P<0.01)。

(2)学前教育专业S-AI,T-AI样本和各年级学生测试结果及比较,如表2和表3所示。

由表2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各年级学生在S-AI评分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T-AI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3根据ANOVA采用LSD分析结果显示,在S-AI评分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年级和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01),而其他年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三、研究结果分析

1.不同性别焦虑水平差异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女生在S-AI和T-AI评分中均无显著差异,这也与许多研究者在状态一特质焦虑测试报告中的结果相似。

例如,郑晓华等对长春地区部分正常人群共818例进行了测试研究,测得被测人群在其自然情况下,T-AI评分略高于S-AI评分。其中,S-AI部分男性略高于女性,T-AI部分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是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又如,谢金凤等研究了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男、女生在S-AI和T-AI的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首先,这可能与社会发展有关,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逐渐减弱;其次,政策的引导,如江西省在2018年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为了优化乡村教师的性别结构,幼儿园教师按不低于10%的比例单列男生计划;再次,家长和周围的亲戚、朋友开始转变观念,对学前教育专业表示支持与理解,鼓励男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最后,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认可男幼师,男幼师更大胆,创造性更强,而女幼师细心,同样受到欢迎。

2.不同生源地类型焦虑水平差异分析

农村户籍学生焦虑程度均高于城市户籍学生。在S-AI评分中,农村户籍学生高于城市户籍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而在T-AI评分中,农村户籍学生略高于城市户籍学生,但无显著差异。一方面,可能与农村学生更渴望通过大学学习改变自己现有的生活状况和命运有关,他们需要比城市户籍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在学习期间和所体验到的焦虑情绪方面更为强烈;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对幼儿教育的认同度仍然不高,家长的认识不足,周围同学的看法对学生也有影响,他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就是照顾幼儿的工作,从事这份职业会有自卑感,这在无形之中给农村户籍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3.是否独生子女焦虑水平差异分析

通过比较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水平上的差异,我们发现两组被试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但是独生子女在S-AI和T-AI的得分均略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国内许多状态一特质焦虑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原因可能与家庭对于独生子女的期望值相对更高有关,父母的高期望无形中加大了独生子女的压力,他们对学习的重视度和紧张度会略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在乎学习结果,以至于学习成为一种压力,影响着其心理健康,增强了他们的焦虑体验。

4.是否定向生焦虑水平差异分析

定向生和非定向生相比,虽然有许多共性,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性,至今对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这直接影响这类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测试比较,发现定向生焦虑程度高于非定向生,且在S-AI和T-AI评分中均有显著差异,原因分析如下。

(1)绝大多数的定向生来自于贫困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入学后往往表现出自卑、缺乏信心和抑郁等心理特点。调查显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学无动力的矛盾。定向生肩负着振兴和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重任,深知自己应该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争取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以便为农村的幼儿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每位定向生对学习成绩要求高的重要原因,但是就业的无选择性却造成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

(3)定向生心中的理想与现实出现矛盾。学生精力充沛、富有幻想,喜欢编织自己未来发展的梦,描绘自己在各行各业做出一番业绩的美好蓝图。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政策并选择幼儿教师这份职业,而且必须回到农村工作,理想与现实就业的无选择性导致他们心理失衡。

5.不同年级被测试学生的焦虑水平差异分析

从本研究不同年级之间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T-AI焦虑水平中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S-AI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其中,二年级学生心理状况较好,三年级次之,而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这和国内的许多研究相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从中学到专业课程的过段,在学习氛围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朋友圈变动较大等因素的作用下,都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2)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随着对学校和社会的适应,获得了更多朋友和同学的友情,在学习等各方面都是比较平稳的,没有需要过多担心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情况较好。(3)四年级学生开始进行走园式见习,教学任务烦琐,教学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幼儿园、托幼机构的教学要求而产生紧张的情绪,使他们身心疲惫,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工作,从而产生对未来工作的失望情绪。同时,由于临近毕业,就业、经济等压力随之而来,紧迫而巨大的目标及对未来道路的未知,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心理压力,此时状态焦虑比较高。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焦虑水平在生源地、是否定向生和年级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结合师范类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对于改善与调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状态一特质焦虑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目前城乡教育差异长期存在的现实情况下,农村的“教育脱贫”不能仅靠物质条件的改善。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本,学校应该对农村生源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具体的疏导干预,提高学生的积极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降低焦虑水平。

(2)定向生是师范类高专院校的特殊群体,学校应该加大对定向生的重视力度,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尽量做到课程设置合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比例适中,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抽出一定时间,组织他们到农村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农村学前儿童对他们的强烈需求、渴望与信任,增加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给予他们好好学习的动力,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化,从而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3)把握不同学习阶段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焦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调节措施。例如,对新入学、面临实习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从内心认为学前教育有价值、有意义,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立志投身于学前教育),并解释清楚国家对于师范类高专学生的各种政策和优惠措施,消除其顾虑,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目前,虽然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度较低、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等问题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但是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行动。尤其是在我国学前教育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研究与探索,为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状态 特质焦虑与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以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17YB299)。

参考文献:

[1]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百科全书(第3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海鹰.学前教育专业高专毕业生的焦虑状况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2(2).

[3]郑晓华,舒良,张艾琳,等.状态 特质焦虑问题在长春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

[4]谢金凤,王承明.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联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5]刘电芝,徐振华,刘金光,等.当代大學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09(12).

[6]刘会娟,赵章留.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

[7]张运生.1496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12).

[8]郝双才.高等师范院校定向生的心理矛盾及其对策[J].山西大学师范院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9]王云强,乔建中.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况测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1).

[10]贾娇,莫书亮,李笑燃,等.高中学生状态特质焦虑差异状况调查研究[J].前沿,2016(2).

[11]龚勇,邹浩军.长治市卫生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