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2019-09-10黄亚勤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3期

摘要:读汪曾祺的《鉴赏家》,对《庄子》中所说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有了切身的领悟。

关键词:口语的融入 独特之美 见匠心

“朴素”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有四个义项。与“华彩”对言的“朴实,不浮夸;不虚假”,是本文所取的含义。对于学生的习作,大部分老师都不会说文章要写得朴实,都希望学生的作文有优美的语言,力所能及地给文章增加亮色、彩色。因为优美的语言会给阅卷老师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作文的分数。而读汪曾祺的《鉴赏家》,我们在其中几乎找不到华丽优美的语言,文章的语言写得很朴素。在欣赏过、厌倦了一篇篇繁花似锦的文章后看到它,犹如一股清澈的泉水趟过心头:原来文章也可以写的这样朴实、本色,却又让人回味无穷,读完一遍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再读一遍。于是对《庄子》中所说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有了切身的领悟。

作为江苏版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的压轴之作《鉴赏家》发表于1982年,属于汪曾祺后期作品,此时汪老的文风已然成形,从中,我们可以窥得汪曾祺小说的某些特色。

本文所论及的是《鉴赏家》语言的朴素美。

一、朴素源自口语的融入。

在语言运用方面,汪曾祺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特朴素美。这种独特来自于作者在文中融入了相当多的口语。

文章第二段的开头,作者这样写:“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一个“个”字口语化地交代叶三除鉴赏家的另一个身份——果贩。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平实的四个字让我们看到了叶三这个果贩与其他果贩的不同之处;“说”字让我们在心理对两种果贩进行了比较:一种与买果子的讨价还价;而叶三型果贩,给多少是多少,不斤斤计较。五十岁整生日时,儿子让他“退休”,在家里休息休息,叶三说:“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送惯了果子。”“惯”字带有浓厚的地方方言色彩,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老当益壮、勤劳能干的叶三形象。在写季匋民作画时“喝酒不就菜,就水果”,“就”字带有口语色彩,暗含了酒与水果只是作画时一个陪衬,虽一心三用,但作画应该用心最多,与用“吃”字相比,显得不落俗套。

口语的融入不仅让人觉得汪曾祺文语言读来亲切可感,而且有一种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名叫“一线红”的蜜桃,脆脆的“棒打萝卜”,在形象而不加雕饰的称呼中,我们看到叶三卖的水果的精致、新鲜。儿子给他打的谐音寓意“添福添寿”的寿材,淳朴的风俗中有着人类最本着、朴素的愿望。

二、朴素自有独特之美。

在《鉴赏家》朴素的语言中,自有不朴素的形式美,文中语言虽然口语化,读来好像闲话家常,信“口”拈来,但仔细品读,我们可以发现《鉴赏家》语言不随意、拖沓。文中汪曾祺写了大量的短句,可见作者在语言上的用心,虽朴素但干净利落。

如写叶三果子的好处:“都很大,都均匀,很香,很甜,很好看”,“有疤的、有虫眼的、挤框、破皮、变色、过小的全部剔了下来”。又写叶三七八月卖的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再如说李复堂画工深,作品的特点:“有笔有墨,也奔放,也严谨,也浑厚,也秀润,”

简单明确的短短数字,联缀成篇,却是韵味十足。既显示其语言的干练,又与长句搭配,朴素的语言中自呈一种动态的韵律美。在写短句时,作者又创新地用四字句来叙事,力求精简。

文章第三段用大量四字短句写季节、水果: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端午前后,夏天卖瓜,卖马牙枣,重阳近了,入冬以后。第四段:“他还买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第六段写叶三的两个儿子:“弟兄俩都长得很神气,眉清目秀,不高不矮……他们买衣料是按进货价算的,不加利润;若是零头,还有折扣。”

三、朴素之中自见匠心。

高行健说过:“语言的朴素并不意味着语言的贫乏。对现代文学来说,语言艺术的功力与其说在词句的考究,不如说在遣词造句的自然。”《鉴赏家》的语言正是如此,朴素中暗含作者独特的匠心。

文章开头平铺直叙地写道:“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看似平常的两句话却很值得人玩味,两个“第一个”初步展示了汪曾祺语言上的匠心。季匋民是“第一个”那是公认的,也是作者眼中,而叶三这个鉴赏家可能只是季匋民心中的“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只有季匋民认可,这也为下文季匋民让叶三鉴赏画做了铺垫。又如在写叶三与其他果贩的不同时,用了一个“送”字,其他人是卖果子,而叶三是送果子,同是贩果子,专業水平立见高下。

汪曾祺的语言虽朴素,但读来并不平乏无力,反而越读越觉得有韵味,在朴素的语言中巧借动词展现人物的形象。

如写叶三的二儿子:“量尺、撕布(撕布不用剪子开口,两手的两个指头夹着,借一点巧劲,嗤——的一声,布就撕到头了),干净利落。”“夹”“撕”两个字就点出了二儿子的勤奋、能干,从侧面烘托了叶三的能干。在写季匋民作画时,这样叙述:“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写。”淡淡几笔,六个动词就勾勒出季匋民作画时的洒脱不羁。在质朴的语言中,鲜活的人物已经浮现在眼前。写日本的收藏家辻听涛欣赏季匋民画前“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既让我们想象到文字背后动作的流畅之美。又可以看出辻听涛对季匋民画的虔诚,对季匋民、叶三的尊重,还能品味到叶三对真心喜欢季匋民画的人态度:“只得把画拿出来。”比之一般想买画的画贩直截了当的拒绝要好太多。

这一切看似平常、看似朴素的背后,凝聚了汪曾祺对小说创作的理念:远离所谓的华丽辞藻,力求用最简单的文字,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最平凡的事。在他质朴的文句里我们可以看到汪老在字里行间对语言的推敲、揣摩。文中的鉴赏家叶三本就是个平凡、普通之人,所以用朴素的文字本就是对人物最好的诠释。这种本真朴素的表达承载了鉴赏家叶三对季匋民画的纯粹的、不涉功利的爱。

当你细致地咀嚼《鉴赏家》语言的时候,那朴素之美氤氲在字里行间,带给读者的是别样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M].商务印书馆.2016年9月.

[2]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M].花城出版社.1981年,9月.

[3]汪曾祺.《汪曾祺文集·文论卷》[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4]《短篇小说选读》[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作者简介:黄亚勤,1982.03,女,江苏如皋,就职于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喜欢品读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