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刘长春马学玲
刘长春 马学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不断变化。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凭信息技术手段,并依据教学标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迁移,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1.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数学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深度整合,能够发挥其积极性,利用趣味性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一种好奇、渴盼的境界,让兴趣深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认识圆”这一课时,我在跟学生介绍时,就用课件出示了教室空调外机出风口、篮球架的球筐、草场上投掷的站区等图片,配上音乐让学生欣赏,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引出:圆。由于画面是身边的事物且美丽、鲜艳,音乐动听、悦耳,在课的开始就能以生动形象的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有些小学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了矛盾。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
如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或推导过程,可用动画形象的展示,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8份,把两部分交错拼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看到了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后通过动画又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照上述方法平均分割成两大部分进行拼组,问:它们是否更接近一个长方形呢?再想一想,如果这样平均分成64份、128份……呢?
3.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增大课堂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条件。
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板书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容量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利用电教手段就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在课堂上适时地、快速地给学生呈现出来,从而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是在教授内容的检查反馈中。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课堂提问或批改作业才能有所了解。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准确信息。
三是在因材施教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由地发挥个性,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如在巩固练习课中,我经常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题目,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现代网络教育资源很是丰富,给广大教师创建了一个极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里。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
二、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易步入的误区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的效应,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例外。我们在看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优势的一面,也应注意其容易步入误区的一面。因此,我们应及时发现误区,分析误区,走出误区。
1.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教学实效。
一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既要做到恰到好处,画龙点晴,还要给孩子留有更多的动手机会,给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是创造、探究的空间。二是避免滥用“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信息技术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有的老师在追求视听和动画效果,往往忽视了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大量的使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添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教学内容,效果恰恰适得其反。
2.信息技术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合作过程。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指的是学生在其成员能力各异的小组学习中从事学习活动。未来社会更加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故多媒体教学中要设计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设计学生的反思过程,设计学生的表述过程。情景学习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效果。因此对于交互式教学,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教学效率。
3.信息技术的应用应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而被忽视。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也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所决定的。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要注意让学生量一量课本、教室黑板等有多长,学生们不亲自量一量,怎么能感知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等有多长?教学长、正方体、角等几何图形时,要让学生动手触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和物体的角,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这样教学,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信息技术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就是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包括计算机)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在设计信息技术教案时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两者相结合,合理应用才可以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应辩证地对待信息技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