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童谣里的诗味追寻

2019-09-10徐华丽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朗朗上口莲蓬童谣

徐华丽

民间童谣是一种口耳相传、属于儿童特有的歌谣,具有简洁明快的语言特点,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童谣里,处处都能感受到诗歌的味道,能看到诗歌的影子:以传唱的方式,洋溢着强烈的节奏感,押着朗朗上口的韵脚。可以说,民间童谣是诗歌的“童化”阶段,是加工过的、口语化的简易诗歌。

一、诵读——体会口耳相传的音律之美

无韵不成诗。押韵,是诗歌的固有格式,在民间童谣里,处处洋溢著浓郁的音乐气息,这种口耳相传里的音乐特质和诗歌的韵律特性是十分相近的。民间童谣强烈的音乐节奏,来自句式的长短变化、字音的高低起伏,而这种朗朗上口的节奏感正是儿童所喜爱的。

在和学生一起朗读童谣的时候,我会故意把每句的尾字字音拉长,略微夸张地表达问句的语气,学生在跟读的时候,也能够在语气的示范和传递中体会到文字里隐藏的趣味。

二、演示——助解言传意会的语辞之美

诗歌的语言,词汇丰富而准确,优美而饱满,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极强。在童谣里,也有许多既富于口语化,又能让孩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语言素养的优秀作品。比如民间童谣《十二月水果》:“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青果两头黄,三月梅子酸汪汪,四月枇杷满街黄,五月杨梅红如火,六月莲蓬水中央,七月红菱人人爱,八月苹果装满筐,九月栗子张开口,十月金橘满园香,十一月橙子红彤彤,十二月里黄菱肉儿脆松松。”在这首童谣里,以一年十二个月为顺序,依次向孩童展示了一幅幅色彩缤纷、美轮美奂的水果丰收图。绚丽的色彩和形象生动的比喻,既丰富了儿童的认知,又在朗朗上口的句式中让儿童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在和学生一起朗读时,我依次出示了童谣中甘蔗、青果、梅子、枇杷、杨梅、莲蓬等水果的图片,学生在真实可感的画面中看到莲蓬在水中央摇曳生姿的画面。此时,学生不仅读到了童谣中词汇优美的句子,脑海中更与刚刚看到的一幅幅真实的画面相呼应。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具象的色彩图相结合,不仅可以将难以意会的“水中央”变成眼前真实可感的景色,有助于增强童谣的感染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初步领略意会言传的语辞之美。

三、联想——感受字里行间的意象之美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学作品,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思想感情。同样,在民间童谣里,也有许多寄托着作者情感意象的作品,比如著名的民间童谣《摇摇摇》:“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买条鱼烧烧,头不熟,尾巴焦,盛到碗里噼啪跳。白米饭,鱼汤浇,宝宝吃了又来摇,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团子还有糕。”在这首童谣中,“外婆桥”是和无限慈爱的外婆相一致的情感意象,长短句交替的句式结构,读起来特别顺口。在整首童谣里,外婆的慈爱化为那碗温热的鱼汤和那碗喷香的米饭,这些生活中真实可感、具体实在的意象,不仅仅是外婆表达对小外孙的爱的方式,其实更是作者表达对外婆无限思念的情感寄托。在诵读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先回忆外婆是怎样照顾自己的,会给自己拿些什么好吃的。这些和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也能理解和体会外婆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说得很动情。然后,我再和学生一起来诵读童谣的内容,因为有了前面的谈话内容作为情感铺垫,学生在读到第二部分的时候,显得特别入情入境,很是深情。

民间童谣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看待、分析在民间童谣中蕴藏的诗歌特质,有助于更好地分析民间童谣的文化功能和社会价值,更有助于民间童谣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朗朗上口莲蓬童谣
快乐童谣
小莲蓬
采摘莲蓬
狐狸的莲蓬
干一碗朗朗上口的毒鸡汤
童年
家乡的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