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9-09-10张志平

南北桥 2019年22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研究生活化教学

张志平

【摘    要】初中道德和法治内容来源于生活,极具实践性,运用生活化教学能使教学内容简单易懂,使教学课堂高效灵动,它是提升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有效途径。本文将进一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060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多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为学生未来更好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为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好理解。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为整节课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应该从导入开始。课堂导入生活化,即在导入过程中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或者社会时事热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教学。

例如,在讲“国家权力机关”时,考虑到国家权力机关这一概念的难度较大,为降低难度,正逢“两会”的召开,于是我在新课导入环节让学生观看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视频。教师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对内容进行了补充,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了哪些国家领导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具有哪些职权。用社会热点直观地导入本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近年来,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教材在“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拓展空间”等设计上都融入了与学生关系密切相关的情景或者较新的生活素材,这种转变正是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最好诠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素材,必要时可以对素材进行整合和完善。

例如,在讲解“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这一知识点时,教材是用几张图片和宪法的文本内容进行展开的。根据教材的提示,授课时我播放了网络上的视频资源——《宪法在我一生》。短短的两分钟视频,学生观看后懂得了我们出生时就是中国公民,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我们的义务;到了适龄年龄要上学,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十八周岁时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参加工作后,有休息权等。“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讲相对抽象,学生没有什么概念,而视频深入浅出、简单直观的介绍能够帮助学生对宪法形成有形的认识,充分理解宪法在我们一生中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有的学生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后,教师再讲解“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就有话可说了,课堂也就活了起来。

三、课堂小结生活化

一节完整的课,在课堂最后通常都会有课堂小结,用于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深化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知识框架的形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种课堂小结逻辑性强,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有必要使课堂小结生活化。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谈谈收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学习后的感受。

例如,“公民基本义务”这节课介绍了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涵和对应的要求。我让学生围繞“公民基本义务对生活的影响”这一话题进行课堂小结。有的学生说:“消费时自觉索要发票是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表现。”有的学生说:“出外旅游不在公物上乱涂乱画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可见,学生能够做到知识为生活所用。生活化的课堂小结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四、课后延伸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标中明确了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师在课后不要局限于布置学生完成书面作业,还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走出书本,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的大课堂中,让学生将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监督权”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形式、监督权的意义、行使监督权的要求的理解,我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请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登陆自己居住地所在的政府网站,反映自己身边较突出的问题。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强化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提升政治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能够将学生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做到从生活中提炼知识,用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生活化教学法能够培养出人格健全、三观正确、懂学习懂生活的初中生,充分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雪.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80.

[2]刘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55.

[3]王灵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375-376.

[4]郭晓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26):30-31.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研究生活化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