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痔乳香膏”的经典组方与临床实践

2019-09-10于恩铭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临床实践组方痔疮

于恩铭

摘要:痔疮不仅仅是会对患者的身心带来困扰,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在痔疮治疗上,中医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在文中主要就“贴痔乳香膏”的经典组方及其临床实践进行介绍,为痔疮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贴痔乳香膏,组方,痔疮,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2-131-03

前言

“贴痔乳香膏”最早出现在1604年的《外科启玄》书卷十二“痔疮部”中,该书为明朝外科医师申斗垣所著,为茱萸、乳香等十一味中药材熬制的膏药,申斗垣称其“专贴痔漏如神”。清朝名医陈士铎在其《洞天奥旨》中亦有收载,名称简化为“乳香膏”,其余药物工艺皆与《外科启玄》一致。陈士铎也称其“专贴痔漏如神”。1949年以后,两本书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个方剂,被两个朝代名医称“如神”,这在中药历史上极为罕见。

1、中医关于痔疮的论述

关于痔疮,中医有它独到的认知。《素问》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是矣”。《本草经疏》:“肠痔漏,亦皆湿热伤血所致”。《医宗金鉴》说:“肛门围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丹溪心法》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明确指出了痔疮是由于火热伤津、热毒内蕴所致。

千百年来,历代医家治疗痔疮,一般选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使血宣通之中药,但配方各有不同,效果亦有很大差异。

2.组方的理论依据

“贴痔乳香膏”的组方有:茱萸、白芨、白蔹、当归、黄连、黄柏、乳香、轻粉、冰片、甘草、黄丹。剂型为膏药。

中医认为,心主血,脾主肉,肝主疏泄。

乳香,入心、肝、脾经。

《纲目》:“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

《本草求真》:“乳香香窜入心,既能使血宣通而筋自伸,复能入肾温补,使气与血互相通活,俾气不令血阻,血亦不被气碍,故云功能生血,究皆行气活血之品耳”。

《本草经疏》:“风水毒肿,邪干心脾,恶气内侵,亦由二经虚而邪易犯。瘾疹痒毒,总因心脾为风湿热邪所干致之。脾主肌肉,而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此药正入二经,辛香能散一切留结,则诸证自瘳矣”。

《珍珠囊》:“乳香定诸经之痛”。

《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

《本草拾遗》:“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

《本草汇言》:”乳香,活血去风,舒筋止痛之药也”。

陈氏发明云:“香烈走窜,故入疡科,方用极多。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脓,通气化滞为专功也。故痈疡可理,症块痞积,伏血冷瘕可去矣,性燥气烈,去风活血,追毒定痛,除痈疡”。

《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痛”。

《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黄连,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药性解》:“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主心火炎”。

《本草图经》:“黄连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异。盖眼目之病,皆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则行,故乘热洗也”。

《本草衍义》:“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或虚而冷,则不须服。余如《经》”。

《药类法象》:“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治心不痞满必用药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

《药性赋》:“味苦,平,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主肠澼,除肠中混杂之红;治目疾暴发宜用,疗疮疡首尾俱同”。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味厚气薄,阴中阳也。升也,无毒”。

《象》云:“瀉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满必用药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去须用”。

《心》云:“泻心经之火,眼暴赤肿及诸疮,须用之。苦寒者主阳有余,苦以除之。安蛔,通寒格,疗下焦虚,坚肾”。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苦入心,寒除热。大黄、黄连之苦,以导泻心下之虚热”。

洁古云:“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味苦,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五:泻心热一也,去中焦火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赤眼暴发五也。酒炒则上行。又云:去中焦湿与热,用黄连泻心火故也。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当归根,酒浸煎服。宿食不消者,用黄连、枳实”。

《本草纲目》:“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

《别录》:“黄连止属泻心之品,除湿之味。好古曰:黄连苦燥,苦入心,心就燥,泻心者,其实泻脾也。实则泻其子也。即云肠澼能止,口干能除,痞满腹痛能消,痈疽疮疡能愈”。

故乳香、黄连为君药。

茱萸,入肝、胃经。

《本经》:“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寒热”。 甄权:“利大肠壅气,肠风痔疾,杀三虫”。

时珍∶“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温中、燥 湿解郁之功而已”。 “”能蚀脓,大肠风秘”。大明:“破宿血,补新血,肠风痔 ,疮痍疥癣,止痛排脓”。

白及,归肺、脾、肝经。

《纲目》:“白及,性涩而收,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也”。

《本草经疏》:“白及,苦能泄热,辛能散结,痈疽皆由荣气不从,逆于肉里所生;败疽伤阴死肌,皆热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胃中邪气者,即邪热也;贼风痱缓不收,皆血分有热,湿热伤阴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热,散结逐腐,则诸证靡不瘳矣”。

《本草汇言》:“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质极粘腻,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恶疮痈肿,败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涩不涩,似止不止乎?不知书言功能止血者,是因性涩之谓也;书言能治痈疽损伤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谓也。此药涩中有散,补中有破,故书又载去腐、逐瘀、生新”。

《本草便读》:“白及,必虚而有热者,乃为相宜耳。虽禀收敛之性,而仍具苦泄辛散之意,与白蔹相近,故每相须而用”。

《本经》:“白芨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别录》:“味苦辛而气寒,故能消散血热之痈肿;性粘而多脂,则能疗败疽之死肌;苦辛之品,外疡消肿生肌之要药也”。

《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肠风,痔瘘,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白蔹,归心、胃经。

宗曰∶“白蔹,服饵方少用,惟敛疮方多用之,故名白蔹”。

《别录》:“治疮,扑损,生肌”。

弘景曰∶“生取根捣,敷痈肿,有效”。

颂曰∶“今医治风及金疮、面药方多用之。往往与白芨相须而用”。

黄柏,归肾经、膀胱、大肠经。

朱震亨:“黄檗,走至阴,有泻火补阴之功”。

《本草正》:“黄檗,性寒润降,去火最速。君火,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当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盖下焦多湿,始因阴虚火盛而湿渐化热,继则湿热阻夫气化,反耗精液,遂成不坚之病,皆黄檗之专司也”。

《本草正》:“黄檗,性寒润降,去火最速”。

《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

《本草经疏》:“黄檗,主五脏肠胃中结热”。

《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

《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

当归, 归心、脾、肝经。

《别录》:“当归,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生肌肉”。

大明:“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症癖,肠胃冷”。

时珍:“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主痿癖嗜卧,足下热而痛”。

此五药皆有辅君之功,为臣。

轻粉,归大肠、小肠经。

《本草拾遗》:“通大肠,转小儿疳并瘰疬,杀疮疥癣虫及鼻上酒齄,风疮瘙痒。”

《医学入门》:“消水肿,止血痢,吐风涎”。

《纲目》:“治痰涎积滞,水肿臌胀,毒疮”。

《本草正》:“治瘰疬诸毒疮,去腐肉,生新肉”。

《医学入门》:“轻粉,《经》云利大肠,东垣又云抑肺而敛肛门,何也?盖轻粉经火本燥,原自水银性冷,用之于润药则利,用之于涩药则止,所以又能消水肿,止血痢,吐风涎”。

《本草经疏》:“水银粉,疗体与水银相似,第其性稍轻浮尔。大肠热燥则

《本草经疏》:“水银粉,疗体与水银相似,第其性稍轻浮尔。大肠热燥则不通,小儿疳病,因多食甘肥,肠胃结滞所致,辛凉总除肠胃积滞热结,故主之也。其主瘰疮疥癣虫及鼻上酒ZHA风疮瘙痒者,皆从外治,无非取其除热杀虫之功耳”。

冰片,归心、脾、肺经。

《西阳杂俎》:“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呼为个不婆律。亦出波斯国,树高八丈,大可六七围。叶圆而背白,无花实。其树有肥有瘦,瘦者出龙脑香,肥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波斯断其树,剪取之,其青于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入药用,有别法”。

《新修本草》:“树形似杉木,言婆律膏,是树根下清脂,龙脑是根中干脂,子似豆蔻,皮有错甲,香似龙脑,味辛,尤下恶气,消食散胀满,香人口,旧云出婆律国,药以国为名,即杉脂也。江南有杉木未经试。或方土无脂,犹甘蕉无实”。

《本草图经》:“冰片出婆律国,今惟南海番舶贾客货之。相传云,其木高七八丈,大可六七围,如积年杉木状,傍生枝叶,正圆而背白,結实如豆蔻,皮有甲错。香即木中脂,似白松脂,作杉木气;膏乃根下清液耳,亦谓之婆律膏......亦云南海山中亦有此木。唐天宝中,交趾贡龙脑,皆如蝉蚕之形,彼人云老根节方有之,然极难得。时禁中呼为瑞龙脑,带之衣紟,香闻十余步外,是后不闻有此。今海南龙脑多用火煏成片,其中亦容杂伪。入药惟贵生者,状若梅花瓣甚佳也”。

《纲目》:“脑入心经,非龙脑能入心也”。

缪希雍:“冰片,其香为百药之冠。凡香气之甚者,其性必温热,李珣言温,元素言热是矣。气芳烈,味大辛,阳中之阳,升也散也,性善走窜开窍,无往不达,芳香之气,能辟一切邪恶,辛热之性,能散一切风湿,故主心腹邪气及风湿积聚也。辛温主散,能引火热之气自外而出”。

倪朱谟:“冰片,开窍辟邪之药也,性善走窜,启发壅闭,开达诸窍,无往不通,然芳香之气能辟一切邪恶,辛烈之性能散一切风热。故《唐本草》主暴赤时眼,肿痛羞明,或喉痹痈胀,水浆不通,或脑风头痛,鼻瘜鼻渊,或外痔肿痛,血水淋漓,或痘毒内闭,烦闷不出”。

《本草汇言》:“此药辛香芳烈,善散善通,为效极捷,一切卒暴气闭,痰结神昏之病,非此不能治也”。

张景岳:“味微甘大辛,敷用者其凉如冰,而气雄力锐。本非热,阳中有阴也。善散气,散血,散火,散滞,通窍,辟恶,逐心腹邪气”。刘若金:“

冰片,其所疗诸症,所谓通利关隔热塞,节斋所谓散热通利结气,中梓所谓气闭生热诸症,举能开之,是其散壅、利结、开团,对待不爽,更诸说皆以为从治之法者,良不谬也。故如痔疮,小儿痘陷等患,何莫非热之结于血者。实本于热之伤气乎!如对症而施,谁谓不宜。第非从里而达表之为散,乃无内无外,凡壅者、结者、闭者,随其所患之处而能散也”。

汪绂:“冰片,辛香之气,固无不达......或疑辛味补肝,则不当寒,香气属阳,亦不当寒。岂知阴阳之中,又各分阴阳......郁金亦辛而寒,梅花独作寒香,勿谓辛香遂不寒也,但寒而香者,阴中之阳耳......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除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瘜,目赤肤翳,痘毒内陷,杀虫,疮痔,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张元素:“治大肠脱”。王好古:“散心盛有热”。

《纲目》:“通诸窍,散郁火。”

《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

《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 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此二药有佐君之力为佐。

甘草 ,归心、肺、脾、胃经。

弘景曰∶“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 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甄权曰∶“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 故有国老之号”。

时珍曰∶“方书炙甘草皆用长流水蘸湿炙之,至熟刮去赤皮,或用浆水炙熟,未有酥炙、 酒蒸者。大抵补中宜炙用;泻火宜生用”。

王好古曰∶“气薄味浓,升而浮,阳也。入足太阴厥阴经。

时珍曰∶通入手足十二经”。

《本经》“金疮 ,解毒”。

《别录》:“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生用泻火热”。

震亨曰∶“甘草味甘,大缓诸火,黄中通理,浓德载物之君子也。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

时珍曰∶“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己不与。”

此药有应臣之能,为使。

从上述理论中可以看到,“贴痔乳香膏”组方合理,它具有治疗痔疮所必须具备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润肠通便、去腐生肌”的四大功效。

3.适合的治痔剂型

中药外治法治疗痔疮,是行之有效的

方法,《洞天奧旨》:“疮疡内散第一善法也。至疮口已溃,内不能散,必须外治之矣,大约敷药法为佳。敷者,化也、散也。乃化其毒,使不能壅滞耳。”《日华子》云:“煎膏止痛长肉;陈藏器云,治妇人血气,疗诸疮,令内消。则今人用以治内伤诸痛,及肿毒内服外敷之药,有自来矣”。

“贴痔乳香膏”它直接贴在患处。通过膏药自身的粘合力,在患处迅速形成一个局部封闭状态,使皮下角质层的水分从5%上升到50%,打开皮肤通道,使药物第一时间进入病灶,不流失,剐蹭不到,24小时不间断给药,用药量小,起效快,副作用几乎没有。

4.疗效确切。

从2003年2月起,四川华西医院、成都中医医院、四川省医院、四川绵阳市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深圳市南山医院、惠州中医医院、河南濮阳中医医院、山西临汾中医医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佳木斯肛肠医院、富锦市中医院等医院,用“贴痔乳香膏”(现用名:肛宝),为300万余痔疮患者使用了该药物,深受医生和患者喜爱。

5、结论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卫生部1980年调查统计,我国肛肠疾病的发病率高达59.1%,其中痔疮就占了87.2%。痔疮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贴痔乳香膏”,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治疗痔疮的传统经典药物,其前景非常看好。

参考文献

[1]李大鹏.中医疮疡理论应用于痔疮术后患者换药的意义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5):14-15.

[2]杨文春.中医辨证施护预防痔疮患者术后便秘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2):89-90.

[3]赵振营,张伟华,赵丽中,等.痔疮治疗中医新方挖掘以及分子机制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1(04):85-92.

[4]古小玲.痔疮术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06):167-168.

猜你喜欢

临床实践组方痔疮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如何缓解痔疮的痛楚
改善痔疮五药膳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针灸联合中药组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探讨
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的思考
藏医学对痔疮的认识及其问卷调查
病理学与临床实践合理链接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在影像科室实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