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俊武:有志年华事竟成

2019-09-10贺迎春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催化裂化炼油

贺迎春

“邓小平同志说,以后要主动地抓科学技术,而且我要当你们的后勤部部长。”著名石油炼制和煤化工专家、9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回忆起40年前出席全国科学大会时的情景,连说“感动”,“就是这句话,使我感觉到科学的春天已经到来”。陈俊武说,他的一生跟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自己的精神就跟国家的事业一样,更振作了。“我那时候49岁,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自己年纪大了,每天精力都很充沛,可以利用这个机遇干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1948年陈俊武在北京大学求学,他在日记里写道,“科学的真理把我诱惑得太苦了。我把如锦的年华都投入到无底的深渊,痴心的求知使我与人群隔绝,使我成为孤独者。生命的意义全寄托在没有生命的分子、原子上了。”

有志年华事竟成

陈俊武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陈琦,曾在马尾船政学堂教授国文,成为陈家在近现代与工业文明密切接触的第一人。父亲陈训昶,跟随着清末民初赴日留学的潮流,留学早稻田大学,走上了科技实业救国的新学之路。家世的影响,为后来陈俊武选择科学这条路埋下了种子。1944年,他考取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当时痴迷于药学,但考虑到毕业后的出路,最后填报了应用化学系。“一方面是解决国家的建设问题,另一方面是解决自己将来能有饭吃的问题,这样综合起来就确定了专业。”“我要使平凡的日子变得不平凡。”年轻的陈俊武在日记里写道。1946年,他和同学赴东北抚顺参观,看到了一座日本人留下的页岩油炼厂,工厂宏大的气势和先进的设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俊武当时就暗下决心:石油工业才是英雄用武之地!将来毕业后就投身石油工业,最好是能到抚顺。1949年,陈俊武如愿来到了抚顺,参加了人造石油工厂的修复工作,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革新能手”。1952年,陈俊武在变换车间值班时发现,“蒸汽喷射器”抽力很大,于是联想到水煤气鼓风机是否必要的问题。经过一番钻研,陈俊武弄清了参数,利用倒班时间做关闭旁路试验。结果表明,鼓风机在停止供电的情况下依然自动旋转,车间其他设备运转正常。这样,1台风机1小时就节省了25度电。此举开了技术革新先河,轰动全厂。当时,工厂对他的奖励很特别,有时发半匹布,有时奖1座钟表。

1961年冬天,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骨干力量,开展了被誉为“五朵金花”的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等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目的是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的设计师。1965年,60万吨/年的装置投产,使中国的炼油工业技术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和提高。1982年,石油部决定成立炼油新技术攻关组,陈俊武担任了催化裂化技术攻关组组长。1989年,既有同轴结构、又有高效再生的1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在上海炼油厂建成投产,该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授权,成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发明专利。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建成催化裂化装置上百套,总加工能力上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大国。陈俊武还指导设计了世界首套以煤基甲醇为原料的180万吨甲醇/年制烯烃(DMTO)装置,2010年顺利投产,“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获2014年年度国家发明一等奖。陈俊武因其突出贡献,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在催化裂化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反应——再生工程技术,为中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炼油工艺的理论领域首先提出了用元素平衡(尤其是氢元素)进行催化裂化物料平衡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指导了不同炼油工艺过程石油基因转化规律的研究;此外他还在煤制油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经济,为国家碳排放政策提供了关键性的决策建议,他以著书育人为己任,编写了多部重要学术专著。2007年,陈俊武80岁,即兴写了首诗抒怀,“耄耋老翁忆平生,有志年华事竟成。亦老苍天情未了,扁舟浩海又启程”。

从学习到创新

“学问浩如烟海,一望无际,仅化学、化工就有着多少吨的文献,以一个人的精力哪能看遍呢?我现在虽然算是入门了,但是离登堂入室还远呢。以我这种好强的个性预测,恐将终沦于书海……”21岁的陈俊武在日记里倾诉心绪。他不仅有写日记的习惯,而且还勤做笔记。“为了节省纸,我就弄一小张纸,用小字写成一本一本再把它订起来,堆积得很高了,再摞起来。”他还随时背着一个袋子,把记下来的东西收起来。其实他的心算能力也是相当厉害,还曾被称为“神童”。“有需要大量计算数据的时候,我们都拿着计算器,陈院士不用计算器,跟我们讨论问题时,他能很快算出来大概是什么状况。我曾经用计算器摁过,没有他的速度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昱说。原来,陈俊武小的时候,背过100*100的乘法表,他又加了很多数据进行归纳统计,从而获得了“神算”的能力。勤于笔记的习惯获得了最好的回馈。1962年6月,国家科委决定派出人员赴古巴考察,陈俊武名列其中。这次出国,犹如一扇大门突然打开,他如饥似渴地收集资料。1963年2月陈俊武完成考察任务回国,带回了密密麻麻记满了文字、数据和图形的15个笔记本。这些资料里既有重点考察的催化裂化技术,也包括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其他炼油技术,为我国炼油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作做了巨大贡献。“先有资料参照,再动脑筋、自己开发改进,最后到成功。我们的创新精神,那时候就培养出来了,老不满足现状,老要创新。”陈俊武说。几次出国,都给了他很深的震撼。1976年,他赴日本考察,第一次乘坐高铁,那种风驰电掣般的感觉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于中国相对落后的现状,感触犹深。1978年的美国等国之行,也是收获颇丰,这次他明显感受到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的政策对石油工业技术的促进和影响。其实,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无论是修身还是治国,最忌自我封闭,做井底之蛙。敞开胸怀,知不足而后勇,才值得点赞。作为“90后”,陈俊武并没有停止对知识的渴求。中国石化安排院士去宁夏休假,他利用这次机会,了解了银川的历史、贺兰山的故事,掌握了很多知识。“前些日子看到中国的历史,有一本关于抗战的书写得很好,我就租来看。学习知识有很多乐趣。”陈俊武说。

在奉献的前提下才能谈享受

对于时代洪流,陈俊武不盲从。读大学的4年,他虽然也“家事国事,事事关心”,但他并不热衷参加校园里的政治活动,他更想做一个用科学技术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这个时期,正是他家境变故、生活拮据的困难时期,也正是时局动荡的社会变革时期,他在这种环境中坚持学习。“外面的春天与我何干!最重要的是要让内心充满芬芳的气氛。”他是那么冷静和充满定力,不管世道如何变化,读书能增长才干,历练心性,让内心安静。他一生获得了很多“第一”和荣誉,对此,他很自豪,“有志年华事竟成,扁舟浩海又启程”。“我第一步争取活到95岁,第二步争取活到100岁。”他诙谐地说。与他获得的荣誉相比,他近乎严苛的律己也是名声在外,为人称道。1987年11月,陈俊武与同事曹汉昌去石家庄炼油厂出差,任务完成,晚上就要走了,两人结伴到街上溜达,却不小心弄丢了车票。曹汉昌心里着急,说道:“咱们赶快坐出租车去补票吧。”时为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经理的陈俊武却嫌出租车太贵,他说:“时间还来得及,还是坐公共汽车吧。”有一次他去理发,不小心摔了一跤,扭伤了脚踝,疼得他脸色发白冷汗直流,跌坐在马路边上,附近就有电话,只要他在电话里说一声,马上就会有车来接他,但是他不打,坚持着站起来,一瘸一拐走到公共车站。对于年轻人,他有很高的期待,再三提道:“现在机遇很好,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要不断创新,不要贪图享受。在奉献的前提下才能谈享受。”

猜你喜欢

催化裂化炼油
催化裂化再生器壳体关键制造技术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概述
仪表控制系统在炼油化工装置的运行与控制
关于催化裂化炼油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