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19-09-10王宏禹李晶
王宏禹 李晶
[摘 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河北省重点发展的行业,把两者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释放行业的能量,实现“1+1>2”的效果。文章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当前制约河北省乡村旅游和休闲产业发展的因素,从观念、人才、产业协作及融合等方面探索体制管理的改革,认为促进河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升级,需要重点发展一批特色农业观光园、乡村休闲度假基地和特色旅游小镇,加快建成一批旅游专业村,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农业庄园、农业体验、养老养生等项目,形成庭院旅游经济体,更好地做大做强农村经济。
[关键词]河北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2-0071-04
《 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将旅游业打造成万亿级产业,跻身全国旅游业发展第一方阵,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全省202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要达到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要达到10%左右。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应该以此为契机,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河北省与京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对接。截至2017年末,河北省直接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人员接近50万,直接或间接带动近180万农民受益,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关产品收入近40亿元。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休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力实施农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大农村基本配套设施,提升农村休闲观光区的功能设施,打造一批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建设需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及乡村积极参与,通过重点打造一批重点区域,逐步带动周边农村乡村旅游市场,实现休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一、产业融合与乡村旅游概述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不仅能够整合、开发好农村旅游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住宿、餐飲和服务业的发展,还能满足城镇居民假期外出休闲娱乐的需求,能够更好地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农村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一)产业融合分析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产业的优势,产生新的增长点,能够更好地促进市场的发展。产业融合是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府部门管理职能转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产业的创新,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天花板”问题,这就需要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从系统更新的角度分析,农业产业具有天然的融合其他产业的特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正是在农业融合性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方面,要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更多的人文和科技融入到农业休闲中来,不断加大农村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发挥好自然资源的效应,在河北积极发展冰雪休闲、生态休闲,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
(二)休闲农业的分析
休闲农业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城市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城市压力,人们出行到农业寻求节奏缓慢休闲的生活,由此产生了休闲农业。对于休闲农业目前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刘邦凡教授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休闲和农业的结合,通过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为载体吸引游客的旅游活动,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休闲产业,另一个是乡村旅游,两者缺一不可。
(三)旅游产业融合
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的不断深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正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动源。自2015年以来,中央在一号文件里连续三次提到要大力发展农村休闲和乡村旅游的融合,更好地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面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休闲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同时国家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农村休闲和乡村旅游和融合不仅仅是落实国家相依政策,更是为农民谋福利,为农民增收。如何更好地实现二者的融合,需要政府指导、发挥好市场的作用,实现农村休闲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在旅游产业融合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山东省、重庆市等省份,山东省目前已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7个、示范点30个,省级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项目200多个,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省。
二、制约河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的因素
(一)机制方面
乡村旅游的开展需要很多部门协调,这主要是农村乡村旅游的种类及分布不同,这也导致农村旅游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个原因。这种多部门管理协调不够导致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也出现了各自为政,不能很好地整合资源的局面。农村土地确权还正在落实中,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不成熟,这也制约农村旅游农场或者旅游庄园的经营。
(二)管理水平方面
河北省乡村旅游有许多做得比较成功,但是一些地区还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的缺陷,一些乡村旅游管理者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整体规划水平和长久发展意识有待加强,景区与乡村旅游同质化,不能体现自己的特色。区域整合偏弱,一些地方仅看到自己局部的利益,还缺乏整体规划与发展的意识。
(三)专业人才方面
由于农村旅游资源很多集中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交通不太方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活水平不高,虽然守着良好的资源,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显然还是不足,虽然一些地区有较好的顶层设计,但是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偏差,出现了导游及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缺失,导致农村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旅游资源和休闲的融合发展。
(四)经营理念方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们环境意识觉醒的一个证明,随着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正在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一些农村管理者为了吸引旅游者而忽视了一些问题,有的旅游者破坏践踏环境,乱扔垃圾,造成农村环境的破坏。同时,一些经营者可持续经营理念不强,缺乏长远规划。
三、促进河北省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策略
当前,比较高端的乡村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河北省甚至国内还是比较稀缺的旅游项目,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具体分析并精准定位,找出适合河北省的开发融合模式,将河北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打造成京津的后花园,更好地服务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加强领导,积极探索管理体制
土地作为农村发展的基本,农民的生存财富,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及农业的切身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对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在延续30年不变,这就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在稳定的归属关系确定后,才能够更好地规划农村旅游与休闲经济的发展,政府才能够找到相应依据,农民才能清晰受益,能够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及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村休闲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应部门应该梳理清各种关系,解决好责任与受益的分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对农村进行整体规划,进行顶层设计,要打破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模式,让土地由分散进行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河北省的农村差异化较大,地方政府在进行规划时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不能千篇一律,要突出地方特色,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二)加强规划,引导树立市场观念
不断提高对产业发展规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结合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聘请相关专家编制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规划,规划要体现出前瞻性、特色化和科学化,要根据河北省不同的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习惯,合理规划设计主题鲜明、适合不同群体的休闲农业类型,将河北省各区域与京津休闲旅游项目有效串联,形成整体推进发展的态势。
积极组织休闲旅游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管理者进行理论系统学习,让其理解休闲旅游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找出自己的特色。地方政府要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简单复制其他地区的经验模式,要构建自己的品牌,增强自己的内涵,真正发挥好自己地区的優势,能够把游客吸引到农村中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农业休闲的发展与农村旅游的融合需要管理者和经营者及时更新理念,对现有模式进行大胆创新,一味地模仿别人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其发展,河北农业休闲与农村旅游的融合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不仅仅需要管理者和经营和更新观念,还需要对服务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在农村营造一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才是农村旅游市场发展的理念,奠定两者融合的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积极吸引高端休闲和旅游人才,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奠定人才基础。
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方面,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行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服务,积极开展示范户的创建和星级评定,更好地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积极营造高质量的服务环境,各部门及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好,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提供支持,不断学习先进地区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经验,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联席服务制度,更好地解决服务方面的问题,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河北省一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加强产业协作,积极引导产业融合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特别是雄安新区的定位,河北省的旅游发展应该积极融合到京津两地的旅游发展规划之中,用好雄安新区的优势,实现河北省各个城市的融合发展,以开放的观念求产业发展更广阔的空间,要积极树立大旅游观念,政府应该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好市场的作用,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各个基本要素自由流通,更好地发挥好市场的作用。
随着河北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休闲农业正在成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得重要手段,河北省农业休闲活动正在丰富,基本形成了踏青赏花、农事体验、民俗文化、农耕教育、体育竞技、音乐舞蹈等休闲形式,河北省各地方根据自己的旅游特色,积极吸引城乡居民参与,例如,武强县周窝村音乐节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廊坊举办的中国廊坊·第什里风筝节,该项目带动了当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邯郸市举办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启动仪式暨绿色骑行活动,更是让城镇居民积极参与到绿色环保健身活动中来,带来乡村居民的收入增加等,通过休闲农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激活市场潜力。
(五)强化营销策略,形成高端品牌
休闲与农村旅游的融合需要形成一批知名高端品牌,吸引高端消费群体,特别是河北省紧邻北京和天津这两个高端消费市场,有着很大的消费群体,未来的消费者除了农业观光、田园度假之外,还包含了生态产品供应者、定向会员配送,以及包含了项目地附近的自驾游客、休闲会议游客、养生养老度假游客、科普观光游客等等。作为旅游大省,河北应该在宣传衡水湖、围场、迁西、元氏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多做文章,更好地形成休闲农业集聚区。在京津积极开展河北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擦亮河北休闲农业名片,传承燕赵历史文化,打造休闲农业新亮点,积极推出了京津冀十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主要是塞外风情度假线路、山野林趣休闲线路、潮白生态休闲线路、山海风情度假线路、红色太行休闲线路、山水画廊风情线路、温泉美食体验线路、田园农情品鉴线路、运河文化休闲线路、精致农业体验线路,同时要积极利用好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潜力和优势,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积极举办博览会、创意大赛、农事节庆活动,共同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端品牌。
[参考文献]
[1]吴三忙.旅游业融合发展中政府的作用[J].旅游学刊,2011(6).
[2]李赞.河北环京津乡村旅游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旅游纵横,2012(8).
[3]刘邦凡.推动我省休闲农业创新发展[N].河北日报.2017-02-22(7).
[4]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5]张胜利;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6]施凡基;杨凌休闲农业发展效率评价及其发展模式优化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宏禹(1984-),男,河北景县人,衡水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休闲管理;李晶(1983-),女,河北景县人,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责任编辑 方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