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派文学:市井生活趣事多,爱恨纠缠写小说

2019-09-10杨召坤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2期
关键词:王安忆海派张爱玲

杨召坤

在中国文学史上,海派文学是—个特别的流派,与之对应的是京派小说。二者以地域为名,各具特色,甚至还互争过高下。虽然海派文学以上海地域为名,但这个文学流派并不是地域概念,而是时段概念。具体来说,海派文学是指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上海地区的作家造就的文学流派。

那时候的大上海,是中国最为开放、最为发达的地区,有着“东方巴黎”的美誉。经济的发达,带来了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民国时期的上海,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文学艺术渐渐脱离古老陈旧的形式,朝着新的方向发展。都市文化的现代性,现代主义艺术的先锋性,左翼文学的革命性,无一不深深影响了海派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造就了海派文学不拘一格的时代特点。

1.清末民初,海派文学萌芽

任何文学艺术的繁荣都离不开经济的高度发展,海派文学也是如此。

清末民初,上海开埠,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经济的高度繁荣,市民阶级兴起,富裕起来的市民开始产生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学艺术传入上海。这些来自海外的小说对上海本土小说家所产生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们被当头一棒,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

除此之外,西方印刷机器的引进对海派文学的产生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纸张的大量生产,使得书籍价格下降,新兴的市民阶级得以在闲暇时刻手捧一本小说阅读,满足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时期,有一本小说非常重要,它就是被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子善誉为海派文学开山鼻祖的《海上花列传》,由清末小说家韩邦庆用苏白方言写就,张爱玲曾费尽心血将其翻译为白话小说,台湾导演侯孝贤也曾根据这本小说拍摄电影《海上花列传》,拿奖无数。

如果细心阅读这一时期的海派小说,你会发现它们带有明显的古典小说的气质,不过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作家们将视角更多地放到了市井生活的小人物身上,描写市井生活里的爱恨纠缠。

不过说到底,清末民初的海派文学尚处于萌芽状态,还未成型。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成熟

海派文学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了枝繁叶茂的繁荣时期。

那时的上海,时局动荡不安,海派文学给了普通人一个审视自己生活的机会。革命离普通民众太远,还是读一篇通俗小说更为赏心悦目。

海派文学面向市井生活的逸闻趣事,并从旧小说中才子佳人的故事模板里脱胎而出,一脚迈进新时代缠绵悱恻的男女爱情,辅之以奢靡繁华的都市生活,最重要的是不涉及危险的政治生活,正是这一鲜明的特点,让海派小说在“上海孤岛”时期得以在执政者的高压政策下充分发展。

“上海孤岛”时期具体是指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日军侵入上海租界为止。这一时期的上海,只有租界是日军尚未染指的地方,并且处在英法等国的势力范围下,租界之外是血雨腥风的沦陷区,它犹如大海中孤零零的一座岛屿,因此被称为“孤岛”。

“孤岛”时期的上海文学,在汪伪政府严格的审查制度下,先是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萧条,后来才迎来了繁荣。这时期的文学繁荣,海派作家功不可没。

当时汪伪政府严厉审查报纸杂志,勿论国政,是当时所有公开发行的刊物的红线,一触即亡。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一大批远离政治的文学杂志发展壮大起来,以《古今》《杂志》《万象》等为代表的文学期刊开始作为上海文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发挥重要作用。

在這些文学期刊的引导下,海派作家们大放异彩,周瘦鹃、柯灵、张资平、张爱玲、苏青等人开始崭露头角。可以说,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海派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时期。以至于人们提及海派文学,通常想到的就是这一时期的上海文学。

这一时期的海派作家中,张爱玲尤其光彩夺目。她既能师承中国古典文学之韵味,又能熟练使用西方小说的叙述技巧,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无不追捧张爱玲的小说。

在《金锁记》里,张爱玲描写曹七巧望着I青人季泽远去离开,“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这是主人公曹七巧处于阴沉压抑,爱情终归破灭的境遇中。虽然张爱玲没有大段铺张描写和渲染悲伤的气氛,却仍将那种伤感表现得非常深入。

与张爱玲同时期的苏青也是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一部《结婚十年》,苏青用真实的笔触、细腻的写法向大众展示了一个在新旧社会的夹缝中生存的新女性,没有批判,只有实实在在的叙述,这也是海派文学的一个特点。

此外,茅盾的《子夜》、周天籁的《亭子间嫂嫂》都是海派文学辉煌时期的代表佳作。

3.一九四九年至今,人才凋敝

海派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奢靡繁华,这样的文学流派显然与新中国的文化方针大相径庭。于是,海派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低迷期。

那些在三四十年代活跃的海派作家们渐渐意识到时代的巨变,写的东西非但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甚至还会招致杀身之祸。他们纷纷搁笔,或是迎合时代口味,或是远走异国。此时的张爱玲也心灰意冷,在美国深居简出,致力于《红楼梦》的研究,不再从事小说创作。

当然,新中国成立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海派作家,其中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有王安忆、虹影等。

尽管王安忆本人非常不愿意被扣上“海派作家”的帽子,但是一些文学评论家们还是把她划归到这个流派。一部《长恨歌》让王安忆摘得茅盾文学奖的桂冠,同时也让她和上海这座城市连在一起。其实,细究王安忆的作品,就会发现她的确已经超出了海派文学的范畴,她的笔触不仅仅局限于上海,更不局限于男男女女的睛情爱爱,她还写北方农村,写革命。

和王安忆相比,虹影更好地继承了海派文学奢靡繁华的特色。虽然虹影旅居英国,但是并不影响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尤其是在人才凋敞的海派作家中,她的地位举足轻重。

到了现代,海派作家人才凋敝,就在人们认为海派文学后继无人的时候,《繁花》横空出世,作者金宇澄着眼于上海小人物,并通过大量对话推动故事情节,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反映大时代的动荡不安。自发表以来,好评如潮,并最终摘得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以及茅盾文学奖。

其实,就像文章一开始提出来的那样,海派文学是一个时段概念,而非地域概念。所以,狭义的海派文学就是指上海“孤岛”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这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文学艺术在乱世中机缘巧合的绽放,却成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朵不容忽视的奇葩。

猜你喜欢

王安忆海派张爱玲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王安忆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为“海派”正名
跨界合作引领时尚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