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中考命题与对策

2019-09-10肖月朗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对策

肖月朗

摘 要:中考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既是择优录取学生的依据,也为引领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发展,贯彻教育方针的发挥导向作用。掌握中考历史命题特点,理解其命题意图,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做好考前复习,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升学的机会,也是教师出色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证明。

关键词:初中历史  中考命题  对策

【正文】

中考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既为择优录用学生提供依据,也为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引领作用。近几年,历史中考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我从中考试题特点、依据与意图、复习对策三个方面跟大家进行探讨。

一、历史中考命题特点。

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题,都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形成科学的历史观点,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社会发生的事件。为了体现这种命题意图,中考试题都有相同的特点。

1、考试命题内容重点集中,要点明确。近几年,中考历史命题对学生要求不高,考试内容都是每个阶段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事件、人物及历史现象,是课堂上最能引起重视的知识点。

2、考试命题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目前,中考历史试题基本上由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选择题的备选答案都是重要的事件、人物或人物作品与成就;材料题通常不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灵活地运用历史常识来解答问题,一些涉及内容较多的历史事件,学生只要掌握部分要点,基本就能满足解答试题的要求。

3、考试命题注重将生活与历史联系起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为了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命题者总力图去寻找生活中的历史符号,建立与考试知识点的关联,然后选进试题中。这种命题,它体现了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传递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如2017年怀化历史中考试题(选择题22):“端午节,海内外华人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

4、考试命题注重对学生历史观点和认识的考查。从各地的中考试题中,每张试卷都会有主观题,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的观点与看法,这类试题其实就在考查学生的历史观点、社会认识。

5、考试命题注重对历史图片的认识与呈现。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蒸汽机、爱迪生的电灯泡等图片大多数试卷在选择题中容易出现;综合题中都江堰、孔子、开国大典、香港回归与徽旗、澳门回归与徽旗等图片出现的频率很高。

二、命题的依据和意图。

近年来,各省为了加强对中考的指导,都纷纷颁布《中考课程考试标准》,对考试内容、要求、题型、板块分值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作为中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一则为中考命题提供了依据,也为教师的考前复习和教学提供了指南。有经验的教师在总复习时,只要去阅读《中考课程考试标准》,明确对每个知识点的要求,给学生确定了解、理解、运用知识点的范围与层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考试标准》制定的依据是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教育部先后颁布了2001、2011两个版本。《课程标准》的修订一方面反映国家在课程实施中发现了某些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另一方面也反映国家教育理念上的变化。

1、教育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为当前历史教师提供了组织教学、评价学生、考试复习与命题的方向,即规定了历史中考试题要以基础知识为考试内容,降低题目难度,决定当前考试内容重点集中,要点明确的特点。

2、《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历史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要求用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学不能停留于知识的死记硬背上,教师应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与科学的历史观。这种命题方式可引导学生去进行历史阅读,拓展知识面,培养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3、《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对历史课程的综合性表述,在中考命题中,把一些最新的时事热点引入到考试中,检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如2017年历史中考,“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新闻材料被多个省市引用,将它与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等知识考点联系起来。

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到考试命题,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阅读教材、记住教材要点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与相互联系,用发展的思维去认识社会历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史观、情感态度,这样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师的教学复习对策。

中考成绩,不仅为学生升学提供帮助,也是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教学效果认可的依据,更是教师个人成绩的证明。初中教师应该细心阅读并理解教育部《课程标准》,按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三年磨一剑,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做好考前复习,提高中考成绩呢?

1、给学生减压鼓劲。中考复习时,每个学生都承受巨大的压力,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给学生减压鼓劲。作为历史教师,在总复习时,我第一件事就告诉学生,历史虽然有六册教材,但考试要求你记的内容并不多,不要想着还有好多东西忘记了、记不起来,心里紧张。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只要你观点正确,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行,理解应用题目难不了你。我的历史总复习,总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

2、选择一本复习指导用书。目前中考复习资料遍地开花,学生无所适从。作为教师应该心里有数,不管哪一本复习资料,它要能获得使用者的认同,必须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与课标的教育理念、内容、要求相一致,会发现各家复习资料都如出一辙。所以,只要以一本复习资料为依据。中考复习资料,我使用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帮助学生明确知识要点,二是通过复习资料的系列练习,为学生答题提供思维方式、技巧指导。在复习过程中,若发现选用的教材与《考试标准》存在个别差别,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3、整理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考前总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考试标准》建立起知识架构,让学生明确自己要掌握的知识、观点、学习应用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时间为序,建立各个朝代的联系,并记住政治制度的变化、民族关系、對外交往、经济成就等重要事件,一册教材就剩下几百字。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进行比较,建立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知识要点,通过作业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技巧,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4、用模拟考试提高学生应考能力。这个过程我们每个教师都会按常规习惯进行训练,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督促学生考前查漏补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学生多练习减少考试心理紧张。

中考作为义务教育学业水平检测的一种手段,还将在一定的时期内存在,并发挥其对基础教育的导向作用。教师始终是中考的参与者,只有让自己始终站在中考研究的前台,才能把握教育改革的脉搏,在教育教学中长风破浪,激流勇进。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