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秉持向上的价值观:论基层艺术教师自我提升的内涵与策略

2019-09-10陈佳

教育文化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我提升内涵意义

陈佳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教师作为直接实施者,理应借助各种渠道提升自身能力。本研究旨在思考基层艺术教师自我提升的意义、内涵和策略,窥探如何帮助他们激发艺术潜力,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业务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层艺术教师;自我提升;意义;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G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2-0020-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2.004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基层艺术教育,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上级艺术教育机构输送人才,普及与活跃地方艺术文化的重任,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艺术教育系统的基座,核心一环是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然而,目前,一些基层教育单位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经费不足、设备简陋、场地匮乏、人才紧缺,甚至某些基层艺术教师的能力也十分堪忧。教育发展水平越高,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越高。要提高基层教师的水平,除政策倾斜、人才流动等外部推力,必然还需要教师个人苦练内功,排除干扰,打破环境和各种不利因素束缚,克服自身惰性,充分认识到个人能力提升的必要性,针对性地制定个人提升计划。“实际上,无论是人生规划,还是学习生涯规划,都需要‘以纯粹概念的方式找到一个大概的方向’,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始终有的放矢地行动。”[1]那么,基层艺术教师自我提升的方向何在?

从哲学上说,“人是一种追求心灵自由即追求超越个体生命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的动物。”[2]“人类对理想的坚持,对价值向度的关注,是灵魂渴望向高处飞升,是在历史的万花筒里找寻那最宝贵的东西,是寻找在这个星球上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和信心。”[3]人类也只有直面内心最脆弱的部分,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解构和重建自我,学会察觉与反省,丰富阅历,才可能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是人们追求积极自我意象的驱力, 它与个人适应及人际适应联系密切, 在个体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hang,2008)。”[4] 它还被认为是一种被打上“生物遗传”与“基因性状”烙印的心理现象,因具有潜在的适应价值而被保存在基因中。典型表现便是以行动寻求积极的自我认识。

自我提升,是最能培养自信心的行动方向,本质上是获得心理自我效能感,与可变的、可控制的能力增长观的“认识你自己”“做一棵永远成长的树”的价值观向上性,一脉相承。人本主义者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不断增长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它与人的一生的工作完成质量、事业成就、心理满足感与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種积极的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最终最大程度上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提升还被认为是人的一种自律本能。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其中虽有险阻,但较少感受到失败带来的受挫感,仍会乐此不疲的积极进取。随着自我提升逐步的纵深或拓宽,知识架构就会与个人特质相适应,知识盲点也会逐步被清除,不太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得混乱,知识积累比较夯实而有序,甚至意志力也会被磨炼得更加强韧。就职业规划而言,如果自我提升的想法是坚定而持续的,就意味着它包含着对未来的规划,决不会因为一时之得失而轻言放弃,因而成长会比较顺利。同样,基层教师自我提升的意义,并非达成某种结果,而是在过程中体现的。例如,什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东西?该如何去保护和实现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错的标准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恰恰取决于教师自身。当以自我提升并取得成功的时候,就能超越自己,自信地给出答案。

自我提升,是最能规避谬误的行动方向:第一,学会批判性思考。任何自我提升的过程都是跳出舒适区的,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和百折不挠的努力,这些都需要抱定自我否定的勇气;第二,学会拥有和运用精准的知识。在现实教学中,普通教师仍会遭遇太多的问题,而这些都是没有现成的、标准的答案。大多数人的策略,是从众。从众,当然是一种处事策略。它有明确的思维线路,耗能低、责任小、风险小、阻力少,利于操作。不过,风险、缺点也是显见的。因为,折中的、随大流的方法只能普遍适用,往往并不针对个人而设。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性格、兴趣、爱好、技能都千差万别,由此,前一代某些水平低下、思维僵化、害怕犯错的基层教师,沦为了教育同质化的产物。如果后一代教师采取同样从众的自我提升策略,就会埋没自身优势和特点,造成恶性循环;第三,形成独立的创新性人格。自我提升之路,是自我实现的体现,也是自我教育的结果,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本质是对自身发展的积极关注。

自我提升,是长效的、清醒的行动方向:首先,自我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无论是学校教育、就职后的继续教育、他人的言传身教,相对于一个人的教育历程、自我提升来说,始终是短暂的。经济学上的“长短半衰期理论”认为,有效的经济行为应该是那种收益深远的、巨大的,因此应避免基于当下的、快感的经济行为。科学上的“知识半衰期理论”则指出,科学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过去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逐步陈旧过时。那么,对于基层艺术教师来说,主动的、自觉地去反复吸收艺术新知识,实践、练习艺术新技能,去持久地反省自身的知识、思想和思维,回报必然是丰厚的。而重复那些浪费时间的、不经筛选的模仿行为,照搬全收外界信息,则收效甚微;其次,自我提升是去专业本位化的成长。一些基层艺术教师总是有一种专业本位思维和态度,大学学习什么艺术门类,就不由自主地用这个专业的边界来框住自身思维。事实上,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信息社会即将到来的今天,明智的个人提升方式,不应用专业本位而应以问题本位。艺术教师通晓所教授门类艺术之外的其他门类,利于跳出原有思维的跨学科整合,容易形成新的知识整合,达成创新本质即新旧元素的重组,实现原有业务水平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拓宽视野也大有裨益。例如,基层音乐教师了解一些相关的艺术学知识,熟悉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抽象主义及波普艺术、偶发艺术、地景艺术的发展趋势,兼通其他门类艺术、美学、哲学、文学,甚至科学知识也殊为必要。

现代人的提升,或者说发展,依附于四个载体或途径,即社会、家庭、学校和自我。社会和家庭层面上的自我提升,一般指个人能力之外的公共空间的文化、道德、政治、思想水平的提升。在学校层面上,“不以具体学科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教育设计和实施的纲领,而是以培养超越学科局限、超越课堂空间的、恒定和持久的人格品质素养,即人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诉求目标。”[5]所谓自我提升层面,顾名思义就是作为个体的人对自己进行的提升,主动吸纳知识、技能、思想、品德和增强体质的有目的的活动。目的上,艺术教师的自我提升,是以自由自主的原则,依托艺术以及相关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载体,以实现受教者和教育者的感性、理性、自由、完整为目标,实现自我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主体意志的方式和能力。方法上,一般认为有专注力的阅读、思考、实践、写作,利于自我提升。但是,对于自我提升的内涵,历史上学术界的解析、口径就各不相同了。

对自我提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积极结论,可分为四大方向:

方向一,认为自我提升的动力来自于精神力的自信和自律,强调自我知觉与外在标准相比较。社会学家R·F·帕克的自我发展理论把道德品质的动机概念作为自我提升的核心课题,他指出,五种伦理类型可以囊括所有可能的适应模式,即非道德的类型、权宜类型、遵奉类型、非理性—良心类型、理性—利他主义类型。其中,理性—利他主义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模式。表现为:这些人的良心或超我是坚定的,具有洞察能力的,在执行规则时又是灵活的,对工作抱建设性态度,把社会生活看作是对共同目标的协同努力。他接着总结说:“他们的精神力掌控着体力、智力以及思想力增长的速度,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激发道德力量触发人的其他能力的飞速发展。”[6]

方向二,认为智力决定自我提升的速度,重申社会关系模型。心理学家乔治·H·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提出:“认知是人之间的最大区别,也是衡量自我的最大系数。认知的发展,是主我与客我的相互作用。主我首先发展起来,客我则要经过不断领会社会期待的过程中长期发展。自我提升,本质上是主我与客我连续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客我作出反应。”[7]

方向三,认为思想力决定自我提升的质量,提倡自我知觉与知觉他人相比较。哲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体系,糅合了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马丁·布伯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杜威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他指出,“自我以及自我提升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思想力,是现象场的产物。因此,要实现良好的自我提升的关键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目标是成为‘机能健全的人’”[8],表现为经验的开放性、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信任自己的机体、富有自由感、高度创造力。

方向四,认为自我提升是一种据个人意愿进行的开放式的评估,因人而异,重视个人对自身的自尊心、满意感、能力感和有效感的知觉。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则促进了经济学和伦理学的融合。他宣稱,所谓的自我提升,就是培养一个人选择各种各样可能的生活方式、途径的自由度的能力。由于艺术教师群体的不同,他们的自我提升,不但是业务水平方面的,诸如自主选择艺术生活方式的可行性的拓展,也包括精神力、智力、思想力、道德力的全面提升。这些能力可概括为: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艺术策划、艺术交往、艺术生活)能力的多种可能的组合,并随着这些艺术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深入,增强自我关注水平、认知水平,直至以跳脱的思维和高度的执行力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毋庸置疑,无论基层艺术教师的自我提升承载着多么丰富的内容,艺术水平的提升,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因为,艺术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能力,即是艺术能力。无论是精神品质、思维智力或是教学能力的提升,都要体现于艺术能力。艺术能力,特指人们通过艺术所获得的可能的、自主选择的个人能力。从心理学来认识,像“审美经验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通过积淀的方式形成的”[9]一样,更可把艺术能力看作是潜藏在人体身上的完成艺术活动的一种日积月累的“艺术潜能冰山”。这座“冰山”由“知识、技能”等水面上的“应知、应会”部分,和水面下的“价值观、自我定位、人格特质”等情感智力部分构成的。水面之下的部分,就是每一个艺术教师的个性的部分以及可能达成的潜在提升空间。

1.艺术生涯策划能力方向的提升

特指对艺术教师个人可能获得的职业发展、工作领域的谋划,以及达成这种特性改造所运用的手段。反过来,确定的艺术管理能力,指的就是艺术教师对现有艺术能力的掌控。例如,每一个美术教师对水彩、素描、国画、书法的擅长和偏爱;每一个音乐教师对声乐、器乐、合唱、舞蹈等术业都各有专修等。但是,作为一种思维的转变,既然要实现可能的管理,就必然要求教师要不断走出舒适区,去拥抱未知的领域。艺术教师应懂得规划职业生涯,并在强化本专业的基础上,寻求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还须进行自身发展思维的评估:第一,不被艺术专业局限,用问题做牵引的系统化思维;第二,建立多领域知识与艺术能力的协同和迁移;第三,把热爱和艺术专长结合在一起;第四,开拓新的艺术知识获取渠道;第五,调整关注点,发掘深度的艺术信息等。例如,一位舞蹈老师,可尝试本专业舞蹈与民族音乐文化的嫁接,也可尝试舞蹈与美学、哲学结合的学术研究路线。声乐老师可尝试掌握简单的钢琴伴奏技巧,尝试声乐与舞蹈互补的音乐剧表演。甚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可适当扩展目标。如:考取心理学的资质,尝试音乐心理治疗;学习健美知识、体育舞蹈;学习外语,并尝试翻译外国声乐书籍等。

2.艺术生涯交往能力方向的提升

特指艺术教师通过艺术编织有利于职业生涯的行为、环境、人际网络的能力。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在《艺术交往论》中吸收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所指出的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相互之间交往的理论,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在他看来,所谓艺术,“是适应特定交往方式发展起来的特殊能力、特殊手段与特殊环境三者的统一。”[10],这种方式便是“艺术交往”。它来源于心理的防卫性动机及拯救性、调适性、攫取性、赠予性、弥补性动机,根本的功能是艺术家(自我)对作品、世界、读者(他者)的控制、通讯、亲合。总之,艺术交往一方面帮助基层艺术教师丰富职业生涯的多样性、增加人性化;另一方面,艺术交往促进基层艺术教师的业务精进。从量上看,基层艺术教师应努力学习艺术交往技能,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创设艺术生态空间、增强艺术沟通。从质上看,基于艺术交往的本质上是一种投资,须寻求回报和交换,还应该排除干扰,避免低效的艺术交往及过于复杂、劣质的社交,以免浪费时间,消耗人力、物力。平衡上看,打铁还需自身硬。万不可以艺术社交代替自身的艺术实践、艺术生产和艺术教育生涯。

3.艺术生涯生活能力方向的提升

特指艺术教师通过艺术认识自己的人格、生活、人生,建立自主意识和确定艺术行为的行动方向,并反过来影响职业生涯的能力。生活和工作是一对辩证关系,都需要被赋予某种意义。同样,工作为了生活,生活为了工作,在实践中思考理论也理所当然。对于艺术教师来说,追本溯源,最初赋予个人生活观念的依次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而进入职场之后,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就会逐渐减弱。最后,艺术生涯反而成为人生全部生活的主体,在其人生中占据核心与关键的位置。艺术生涯有效展开的前提,是在生活中接纳独特的自身和认识自身,对自己的思维、生理、情感、人格特质的重新确证、定位:第一,在生活中明确自身的提升路径。以人的认知风格为例,包括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同时型和继时型等。如同时型认知,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继时型更善于逐步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再如,艺术风格的偏好,是喜欢古典的,还是现代的,或是流行的,还是先锋的。又如,教学风格的偏好,虽然形成都是一个模仿、选择、定向、创新的过程,但也分为理智型、自然型、情感型、幽默型、技巧型等类型。艺术教师可好好思考,对号入座;第二,在生活中捕捉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矛盾。例如,艺术教师通过观察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社会情况,在艺术教学中增加所在地方民间艺术文化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对学生报考高一级学校提出客观建议。再如,根据学生乐器学习困难的情况,尝试唱念做打等统感器樂教学。针对基层学校缺少钢琴伴奏,学习和声、织体、乐理,发展即兴伴奏能力等。

艺术教师的自我提升,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保障和源泉。艺术教师的自我提升,体现于教育过程和结果,前提是要秉持向上的价值观去鞭策自己。艺术教师通过艺术策划来积累,交往来沟通,生活来评估潜在艺术能力,提升思考与行动水平,也彰显出对教师工作的负责感和使命感。

[1] 梁玖.艺术学“应该再加上一章”——论开设审艺学专业的必要性[J].艺术教育,2016(6):37-41.

[2] 叶朗.美学原理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

[3] 叶朗.灵魂渴望向高处飞升[J].文艺研究,2013(11):12.

[4] 刘肖岑,桑标,窦东徽.自我提升的利与弊:理论、实证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1(6):883-895.

[5] 任也韵.论艺术学科研究生的自我发展[J].美育学刊,2012(6):113-117.

[6] 帕克.R F.城市社会学[M].南京:华夏出版社,1986:22.

[7] 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 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译文出版社,2018:128.

[8] 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张广学,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5.

[9] 邱正伦.艺术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

[10]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12.

(责任编辑:杨 波)

猜你喜欢

自我提升内涵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幼儿教师的幸福感自我提升路径研究
特岗教师自我提升路径分析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诗里有你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