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2019-09-10边鸿艳
边鸿艳
摘 要:新时期高中政治课教学要符合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本文从“供给侧”的维度,重点体现了高中思政课的针对性。立足于高中政治教学实践,通过行动研究,在观察其他教师课堂教学和总结自身课堂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高中政治教学中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分析了教学中导致“供给”与“需求”双方的不平衡现象的原因,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良,总结出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克服教师教学“供给”与学生学习“需求”失衡、改进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政治;政治教学;教学方法
在经济术语中,“供给侧”指的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在教育界,我们也在坚持供给侧改革。
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我认为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一、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工作要点,也是广大教育一线教师工作的着力点。教师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激发教育新活力。
二、教育供给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师教育能力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教育能力的一大体现便是教师的教学能否被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课堂能否适应学生的需求。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要求教育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相适应。
三、扩大有效的教育供给。如果教育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相适应,那么说明教师提供的教学是有效的。要扩大有效供给,还需要教师在鞏固原有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源头活水,以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着的学习需求。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邓小平提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习近平对广大青年提出五点希望: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可见教师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符合现代化的要求,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牢牢把握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就是教育实践中的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笔者通过观察老教师的经验,收集了一些高中政治经典讲法。如在评析“人们根据图纸盖房子,这是唯心主义的表现”时,运用“意识的反作用受到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的限制”这一知识点来揭示“图纸的来源其实是人们根据客观需要设计的,体现了物质的决定作用”。这样的答题方法更符合高考政治考纲中“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要求。这样的解题思路适应了高三文科班学生的学习需求,是高三文科班政治课供给高质量的体现。如果将这些知识急于在高一年级讲授,会导致了高一学生的“揠苗助长”。高一是学生高中生涯的第一年,是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讲课一定要适应学生的需求,再多的经典例题,只要学生不需要、不适应,教育的供给就是低效率、不适销对路的教育,就是教育中的产能过剩。教育的供给侧,就得提供有效供给,教师应该时时反省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需求。相反,高一政治教师更需要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话题,引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巧用“名言、警句、俗语、民歌、民谣、歇后语、谜语、漫画”等形式,运用组织学生演出小品、课前演讲,当小报“编辑”,举行辩论会等手段辅助教学。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授课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要更好地实现好、发展好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实现思政课的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需要教师不时自我反省,审视自己是否提供了能与学生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学生的需要,通过自身的有效劳动换取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授课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以通过扩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内生动力,更好地发挥教育供给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叶积德.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反思[J].青海教育,2011(11).
[2]高潇雨睢密太.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J].法治与社会,2019(13).
[3]何剑飞宁雪彤.供给侧结构性视域下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