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

2019-09-10潘柳如

银幕内外 2019年2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流行音乐古典

潘柳如

摘要:《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也。”《诗经》中的风、雅、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能作为歌曲演唱。而流行歌曲因为词、曲的内涵及韵味的特殊性,备受当下人们的喜爱。假如,将这密切的关联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上,又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借助流行歌曲的力量,引导高中古诗词的阅读教学。用通俗易懂而又盛于流传的流行音乐样式将古典诗词歌赋的高雅演绎出来,用时光诠释经典,“以唱解诗词”,那么,让人望而生畏的古典文化——诗词歌赋定会在教学中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流行歌曲

古典诗词

高中课堂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216822

一、背景

1.高中诗词教学的枯燥现状

现状一:2018年12月份,我校的高三教学进入第一轮复习,要求备课组的老师针对本科目对高三进行视导。这次视导,高三语文教学的内容刚好是诗歌复习。诗歌教学是大头,占据着《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两道大题(共15分),诗歌理解和背诵成为主题,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同学们作文的发挥。所以几乎每一次诗歌复习,教师都要投入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在高三高强度的训练中,诗歌的滚动复习之练习一讲评一练习的模式已经让老师和同学都被磨得没了脾气,厌烦却又无可奈何,投入却不能高效收获。

现状二:在进入诗歌散文教学选修课本中,诗歌仅仅学习了两周,很多同学就已经大呼受不了,希望赶紧换课型。每天的杜甫、李白、李清照、陆游已经让他们没有新意。同学们对诗词的读不懂、没意思、不喜欢、除了考试没有多大用处,对要求背诵的诗歌也是死记硬背,过后即忘的类型,教師备课授课也寻求花样百出,但仍是逃不出怪圈。

现状三:每天读书的任务了无新意,又何来激情读书。早读无非背诵诗歌、读课文、读笔记,日复一日,激情早读难上加难。寻求突破,就必须在早读任务上下功夫。

立德树人,传承和发扬古典文化。高中诗词教学是传承古典文化的一次重要旅程,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更多的人接触、理解、爱上古典文化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00后的孩子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但是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比较浮躁,比较难静下心来品读诗词歌赋。当然,古诗词确实与现代生活有距离,一些古汉语晦涩难懂,比较难理解把握。往往学生在品读一首诗只一味的从字词出发,割裂了诗词的整体美感。

那么,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呢?

2.时下流行文化的趣解让古诗词很火热

趣解古诗词文化,让新人学旧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随着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上映,这首主题曲可以说是红遍大江南北。这时,有网友发现,它正是来源于语文课本一一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电视剧的火热上映,主题曲的时下流行,引得网友去翻看语文课本,识曲背唱诗词。

“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界都认识/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生僻字》的唱响,让许多不认识的生僻字得以被大众认识;《琵琶行》歌曲的打榜让白居易火热起来;戴建业教授的趣解李白、杜甫‘采仙草、寻仙人、炼仙丹’,让李白、杜甫很忙,浪漫得要死、狂得要死也被大多数学生所知;古诗新唱,《经典咏流传》,让古典诗词不断回暖。

二、古诗词与流行歌曲之间的紧密联系

《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也。”音乐和诗词,本就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正如《诗经·毛诗序》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诗词中细腻而负杂的情感通过流行歌曲的形式演绎出来,借助音乐架起古诗词文化理解和传承的桥梁。

流行歌曲中富含古典韵味;以歌曲《东风破》为例,1.意境韵味相同。“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歌曲中的意境就跟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很相像。2.化用名句。“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就是出自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水向东流”容易让人联想到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借用意向。如灯盏、批评、琴音、枫叶、篱笆、古道等。“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茫/有位佳人/靠水而居”的《在水一方》就是来自《诗经》中的《蒹葭》;“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来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寂寞沙洲冷》来自于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流行歌曲融入古典诗词使内容更加厚重、丰富,形式也变得委婉、多样,从而意境更加隽永、雅致。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致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

《东风破》等歌曲还只是借用古典意向,流行歌曲也同样富含古典韵味。而能将古典诗词唱成流行歌曲的更是数不胜数,首先就包括时下正在流行的《知否知否》,下面是笔者展列古诗词演绎成流行歌曲的诗篇。

著名歌星邓丽君就发行了一张专辑《淡淡幽情》。1980年一个秋夜,谢宏中因与前妻井莉灵感一现将李后主的《鸟夜啼》谱曲,从而产生将唐宋诗词谱曲,用唱的形式录成唱片的构思。三个人商量着如何将我国流传数千年的古典诗词用现代音乐表现,如何引起听众的共鸣,如何保存逐渐被遗忘的中国文化。邓丽君坚持不用词牌名作为12首歌曲的曲名,而是创造性的选用了每首诗词中的词句为曲目命名,使歌曲与众不同,更富诗意。“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独上西楼》来自李煜的《相见欢》;《但愿人长久》来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几多愁》来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人约黄昏后》来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欲说还休》来自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内》;“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思君》正是来自李之怡的《卜算子》等。

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来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伊能静的《念奴娇》来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方文山的词曲创作,如《东风破》、《青花瓷》、《千里之外》、《枉凝眉》、《葬花吟》等;《新鸳鸯蝴蝶梦》来自于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动力火车的歌曲《当》来自于汉乐府民歌《上邪》;许嵩的《清明雨上》、SHE的《长相思》、刘海波的《人面桃花》、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陈柯宇改版的《琵琶行》等,在流行歌曲中加入古典诗词元素成为时尚,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

以上这些歌曲大都学习借鉴或者传承了上千年优秀的古典文化,甚至大多数来自于语文教材,多数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掌握的必备篇目,也是莘莘学子们难啃的硬骨头,令人望而生畏的古典诗词文化板块。但是,流行歌曲凭借它流量大王的优势将古诗词得以传播、识记、背唱,这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式。

古典诗词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描写内容、独特的情感寄托以及优美的韵律节奏。古典诗词承载了说不尽的言语、无数的价值寄托以及无尽的情感,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中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和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三、将流行音乐引进高中古诗词教学课堂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熟读古诗文,更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的内容含义作深刻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满堂灌的灌输知识。而学生在被动理解的基础上,很难真正实现对古诗文的充分把握。

随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古诗词逐渐融入现代流行作品中。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环节能有效利用流行音乐为教学工具,促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如果将流行音乐作为推手,让同学们在流行音乐的感染下,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学开展之前融入课堂,让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探究更加积极。如,在学习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通过音乐的熏陶,渲染氛围,让学生理解人有悲欢离合的情感、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歌曲的哼唱,记住歌词的同时记忆整首诗歌内容,在愉悦中学习,则整个古诗文的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王菲的粉丝众多,《明月几时有》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旋律,在课上,教师可以以歌曲带动学生学习哼唱,课后学生还可以凭借自己的记忆学习,课后学习的零碎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记忆。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借助流行音乐作为推手,推进课堂高效进行的做法有四种模式:第一,将富有古诗词意味的流行歌曲作为课堂兴趣的导引、创设课堂环境,借助流行音乐的旋律,让学生逐步熟悉所学的古诗文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走进古诗文,走近诗人。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热爱流行音乐的特点,以流行音乐的哼唱带动学生古诗文的积累,用好学生的课外零碎时间,让学生在娱乐时间对古诗文进行背诵记忆,对整个高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工作效率有显著提高,趣创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第二,让“早读”变“每日一歌”。如同校园晚唱,每天的早读诗歌歌曲由教师主定,播放古诗词流行音乐,全民歌唱,让清晨快乐早读从而能高效早读。“激情早读、快乐早读”逐步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解锁一道“早读”模式。第三,借助校园广播,渲染古诗词&流行音乐的氛围,让同学们燃气一种痴迷的兴趣。同时,广播站还可以举办流行歌曲与古诗词猜题大赛,让更多人进入到古诗词的“解题”模式。第四,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普及。随着国风的兴起,浓厚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圍,传统文化回暖。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歌手大赛、朗诵大赛、历史剧大赛、英语剧大赛、运动节、科技节等各种活动,假如能举行以古诗词为中心元素的古诗词&流行歌曲专题文化活动,将会大大促进同学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此举也清化校园学习风气,促进“我爱读书、我爱激情读书、”的“唱响”模式。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流行音乐古典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左手右手一起抓
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架起流行歌曲与严肃音乐的桥梁
轻古典风
浅谈流行歌曲进课堂